分享

中医之中药的药性

 秋天的风swaepz 2023-06-08 发布于广东

中草药的四气五味:中草药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部位的气、味不同。

四气:寒、热、温、凉

中药的四气是根据中药作用于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反应而归纳的,是同疾病本质的寒、热相对而言的,如治疗热性病的中药一般属于寒、凉的药性,如黄芩,金银花;能治疗寒病的中药则属温热的药性,如生姜、肉桂等。

中药虽有寒、热、温、凉之分,但在寒和凉,温和热之间仅是程度上的差别。有些中药温凉之性不明显,称为平性,实质上在平性之中还有偏温与偏凉之别,仍未越出四气的范围,故而不能独成一气。

五味:辛、甘、酸、苦、咸

中药的五味,就是酸、苦、甘、辛、咸五种药味。还有淡味与涩味,习惯上认为淡附于甘,涩附于酸,故仍称五味。

:对应肝胆、春季、青色、收(酸味的食物有收紧筋肉的作用)

:对应心小肠、夏季、赤色、坚(苦味的食物可固化腹泻时的粪便)

:对应脾胃、土用(特指立夏的前18天)、黄色、缓(甜味的食物有缓解紧张和疼痛的作用)

:对应肺大肠、秋季、白色、散(辣味食物有发汗作用)

:对应肾膀胱、冬季、黑色、软(咸味的食物有软化硬物的作用)

图片

药味和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辛味能散、能行,多具解表发散、理气、开窍等作用,用于表症或气血淤滞;甘味能补、能缓,多具强壮、缓急、和中的作用,用于补虚、缓和拘急,调和药性;酸味能收能涩,多具收敛、固脱作用,用于止血、止泻、敛汗,涩精;苦味能泻,能燥,多具泻热通便,泻火燥湿作用,用于热证、湿证;咸味能下,能软坚,多具泻下通便,软坚散结作用,用于便秘、瘰疬,痞块;淡味能渗,能利,多具渗湿利水作用,用于湿盛,小便不利。据此,人们又往往根据药物的作用,反过来推断药味,如葛根味辛,石膏味甘,玄参味咸等,与口尝不符,这是因为药味尚包含药物作用的含义。

总述:

每种药物都有气、味两个方面。

药味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气:如味甘的药物有甘寒(芦根)、甘热(肉桂)、甘温(红枣)、甘凉(大蓟)、甘平(柏子仁)等区别;同一种气的药物,也有不同的味:如气温的有辛温(生姜)、甘温(黄芪)、酸温(山茱萸)、苦温(鸡血藤)、咸温(蛤蚧)等。

中药的这些气味交错异同,使中药的功用互有差异,如白芍、苦参均属寒性,但白芍味酸而敛阴养血,苦参味苦而泻火燥湿。石膏与麻黄同属辛苦,但石膏性寒能泻火清热,麻黄性温能发散风寒。一气而兼多味者,作用就更复杂了,例如当归辛甘温,甘温补血,辛温行血散寒。这些情况说明药物的性能乃是气味的综合组成,用药时必须辩证地认识四气五味。

图片

不同中草药对应​不同脏腑、且温凉效果不同,用来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