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方治高热

 中医林佳明 2021-02-20
全文字数:2400

阅读时间:5分钟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911天。

这首小方,容易被忽视,临床却也是极其高效。

年初一,同学电话。

说其小孩反复高热,服用过中成药,中药,退热药,还是出现发热,不流鼻涕,不咳嗽,体温在38.6-39.4波动,叫当地医生看过,用过银翘散,效果不好,又用葛根汤。

手脚凉,舌苔浊腻,舌尖红,咽喉痛,看其舌像,症状,太阳少阳可以排除,明显为阳明热证。

阳明外证,白虎汤?

详细再问诊,知其回家吃比较多热性食物,我们客家过年做的油糍,消化不好,食积郁阻。

排除白虎汤证,再问,晚上哭闹(也许也跟发热有关),我心中有数了。

此为热郁胸膈而手脚冷,食积而化热。

为栀子豉汤证。

栀子8g,淡豆豉8g

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后,体温从38.7度降到37.6度。

舌尖还红,苔浊。

山楂6g,神曲10g,麦芽10g,陈皮10g,竹叶6g,灯心草6g,栀子6g,淡豆豉6g

2剂,日一剂,水煎服。

初四,告知,其一切恢复正常。

嘱其,饮食需注意。

栀子淡豆豉汤,出自伤寒论。

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

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

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此方用于热郁胸膈的虚烦失眠,临床中我常用。

医理真传:

问日:妇女病忽喜忽笑,言语异常,似颠非颠,似狂非狂何故?

答日:此真水不能上交于心,心热生而神无主也。

夫人一身全赖水火两字,水火相依而行,彼此互为其根,火下降则肾脏温,水上升则心脏凉,此阴阳颠倒之妙也。

今病人所现症形,明系真阴不足,不能上交于心,则心热生。

心者,神之主也,热其则神昏,故喜笑、言语异常而人若颠也。

诸书称为热人血室,尚未窥透此理,不知心者,生血之源也;血室者,冲脉之所居也。

冲为血海,即有热人,未必即若颠狂也,当以热甚神昏为确。

法宜养阴清热,交济阴阳为主,方用栀豉汤主之。

栀豉汤

栀子一两、豆豉二两

用药意解

按:栀豉汤一方,乃坎离交济之方,非涌吐之方也。

夫栀子色赤、味苦、性寒,能泻心中邪热,又能导火热之气下交于肾而肾脏温;

豆形象肾,制造为豉轻浮,能引水液之气上交于心而心脏凉。

一升一降,往来不乖,则心肾交而此症可立瘳矣。

仲景以此方治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懷者,是取其有既济之功。前贤以此方列于涌吐条, 未免不当。独不思仲景既列于汗、 吐、下后虚烦之症,犹有复吐之理哉?

今天全国经方实战医生群。

由此延伸,给大家介绍一首小方,此方我在2003年跟师罗老师的常用于一般感冒,发烧,咳嗽,看是平淡无奇,却也是效果很好。

林佳明,林利城

来自广西钦州的小医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