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章

 旮旯二爷 2021-02-18

第一章 道,可道

【原文】

道,可道,非常(恒)道。名,可名,非常(恒)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我所说的“道”是可以用语言说明的,但不同于大家通常所认为的“道”;我取的这个名也是可以描述的,但不同于大家通常给事物的取名。

天下万物还没有名字的时候,那是天与地诞生时的情状;当万物有了名字,就是我们认识万物的起点。

(因此),我们对万物还没有主观认识的时候(即没有取名的时候),我们只能去思考万物创始的奇妙;只有在对万物取名以后,有了主观认识的,才可以观察出事物的规律和联系。

客观认识(无欲)和主观认识(有欲)这两者,都是对事物不同的观察方法,都非常幽深玄妙,玄妙又玄妙,这就是认识万神奇奥妙的开始。

【注释】

● 道可道,非常道

第一个“道”指的是老子将在《道德经》一书中提出的作为特定概念的“道”;第二个“道”指言说之意;第三个道指的当时大家所常说的道,如道路、方法、原则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所说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说明的,但不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道。

● 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个“名”,是指老子取“道”的这个名;第二个名是指说明之意;第三个名,是指当时大家通常取名的方法。通常大家取名都是给一个有形的、具体、熟悉的事物取名,而老子取“道”名却是给一个无形、抽象的东西取的,所以两者不同。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把给事物取名的那个时间点当作人们认识事物从无知到有知的临界点,事物从创生时没有名字到人们发现它之后并给它取名 ,老子认为这一段时间可以理解为事物处于无知的状态,可称为“始”。等到大家对某种事物取了名字之后,开始有了具体指向,人们才会逐渐对它有了认知,事物就好像有了存在的生命,故称之为“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欲:指人的主观意念、感情色彩。徼:边界,可理解为规律、联系。

通常人们认识事的方法是:发现了某种未知的物体之后,先研究它的特性、规律、生存的环境及与其它事物的联系等等,这时可称为“无欲”的研究,观察到的也是最接近它的客观规律,这就是“观其妙”;等到人们对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便会给它取一个名字,并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偏好对这个事物进行描述,于是这个事物就有了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定义,这就是“徼”。

●此两者

指的是“有欲”与“无欲”,是指认识事物的两个过程和方法。

很多书都认为此两者指的是“有”和“无”,这种理解通常是把第二句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断成:“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认为这种断名是人为地把第一章复杂化,本章主要目的就是引出“道”的概念,并说明这种取“道”这个名的特殊性以及认识它的过程,并没有引出“有”与“无”的概念,全书中也没有把“有”与“无”作为特定概念进行描述(只是在第二章引出相对关系,并在全文使用,另在第十一章提出了有与无的关系)。

【总结】

本章主要是引入老子所有阐述的“道”的概念,并且说明这个“道”是不同于人们通常所说的“道”,即“道路”、“方法”等意思。接着又说明人们认识事物的的“有欲”和“无欲”的两个过程,老子对“道”的认识已从“无欲”到了“有欲”的阶段,而读者还处于“无欲”的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