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背景简介 杂志:EMBO Report 影响因子:7.497 分区:1区 发表年份:2019年 2017年三位研究“生物钟”的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也掀起了 “昼夜节律”研究的浪潮。肠道细菌作为一种单细胞生物也有自己的“生物钟”。人体的生物钟与肠道菌群的生物钟会相互作用,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 人的作息规律紊乱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饮食和环境如果使肠道微生物“作息失调”也会影响人的“生物钟”。(所以,爱吃炸鸡、汉堡、奶茶、可乐的人,往往也会熬夜、睡懒觉是有分子机制的!) (EMBO Report 2019) 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作息“调节器“,叫做视交叉上核 (SCN, suprachiasmatic nucleus)!随着日出日落,昼夜变换,来控制我们起床睡觉,一日三餐。我们身体的每个器官和细胞也有自己的“生物钟”,当然也是受大脑作息“调节器”指挥的,使我们的身体能够正常运作起来。 大脑作息“调节器”被破坏的小鼠,觅食睡觉的习惯也会丧失,其肠道中微生物的节律变化、种类和数量也会被破坏。但是,如果给“调节器”受损的小鼠,按其正常作息喂食,会恢复其肠道微生物的节律,使肠道健康状况得以改善。 除了进食的规律、食物的种类也会影响生物钟。高脂饮食会使小鼠肠道微生物节律被减弱,微生物数量减少。 (通过规律饮食、调整作息,改善节后综合征)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如果您需要倒时差,或者由于工作、假期导致自己内分泌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不妨试试定时定点吃饭(均衡饮食)、睡觉,通过调整我们的生物钟来改善亚健康状态。 生物钟被打乱,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包括食源性的感染;肠道微生物提前在肠道内安营扎寨,不给有害细菌和病毒留位置。有些肠道微生物还可以分泌有益于肠道健康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加强对肠道的保护作用,预防感染。一旦生物钟被打乱,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数量和功能也会被破坏,大大削弱其防御功能,增加人体对致病微生物的易感性。 肠道微生态被打乱,会干扰肝脏代谢节律,进而导致肝脏代谢类相关疾病的发生,如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短链脂肪酸是调节肝脏代谢的重要物质。 小鼠中的肝脏代谢节律存在性别差异,但是无菌小鼠和通过抗生素抑制肠道微生物的小鼠,这种差异就会减弱。肝脏在解毒功能上也具有生物钟,并且与肠道微生物的节律同步,在肠道微生物活动力弱的时候,肝脏的解毒功能也会减弱。 (中医常说的:肝脏是有排毒时间,告诫人们要规律作息,如今也被科学证实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此之外,生物钟和肠道微生物与许多代谢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发展也存在密切联系。其背后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肠道微生态的健康与年龄有关,肠道微生态的数量和种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改变,很多长寿的人群中,其体内好的肠道微生物非常丰富。 成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非常稳定,但是也会受到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的改变、代谢性疾病、炎症等因素的影响。年龄对肠道微生态产生的影响,也与随着年龄的增长,作息、饮食发生改变有一定的联系。 肠道微生物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科学家们指出存在“肠—脑轴”,既肠道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分泌的物质会调节脑内的代谢(褪黑素会直接调节肠道内产气大肠杆菌的节律活动;脆弱拟杆菌与神经发育有关)。而进食行为会影响肠内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有研究指出,控制进食行为会影响亨廷顿小鼠的疾病进展。 总之,这篇文章带给我们的启示:饮食作息一定要规律,才能让我们身体这台庞大的“机械”正常运转。所以,假期过后,赶紧调整作息吧! 刘雯 首都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在读,注册营养师(RD),营养科研和科普的践行者。爱美食,爱运动,爱思考的佛系90后。梦想成为一名营养神医,用“食物”来防病,治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