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方巧化

 新用户80382369 2021-02-19

成方之用,妙在巧化。倘不知法随证立,方依法变,则椟还珠,鲜得其要。苟能精思立方奥旨,熟谙配伍微义,师古不泥,则临证自能尽变化之巧。 钱仲阳、严用和法金匮肾气,一去附、桂而成六味地黄,一纳牛膝、前仁而为加减肾气。皆效捷临床,名重方书,此则可谓药味增删之巧也。

《局方》有戊己丸,黄连、吴萸、芍药三味等分,本治泄利,丹溪化之,去芍药,取连、萸,变分量为六比一,不归中土,而成左金;后人再效丹溪,一反连、萸六一之比,则不清肝火而治胃寒吐酸,此则可谓分量加减之巧也。洁古师仲景枳术,改汤为丸,以荷叶裹米饭,蒸熟发酵,再而赋形,如是,补泻得宜,不治水饮而消食积,此则剂型更换之巧也。

然高手巧化成方,多不拘旧旨,而另圆机法。清初,魏玉璜从《医学钩元》目病不宜用六昧之说,谓不独目病,凡肝肾虚皆不可予泽泻、茯苓、山萸,故独重《广笔记》之集灵,并减方中牛膝、天冬、熟地,以沙参易人参,加苦寒之川楝,变为一贯煎,治肝虚胁痛、脘痛,应若桴鼓。至今,世皆知有一贯煎,而少有知集灵膏者,魏氏之变通,乃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矣!

余尝读景岳新方,载贞元饮(熟地、当归、甘草)者,谓之治元海无根,气短似喘,敢云神剂。修园对此曾加针砭,余亦疑之。盖贞元饮以血药为主,施之于气虚欲脱之证,恐难济事。若略变其方,则另有妙用。余以之治妇人崩漏不止,纳姜炭、血余炭于其中,寒加艾叶,热加黄芩、地骨,气虚加参、芪,兼淤加蒲黄,方虽平淡,每收立竿见影之效。传之于他人,亦屡验不爽。且余临证用方,固不求诸症一一相契,但当切中病机,随时巧化,以应万变之病。

曾治陆姓儿,年六岁,每呕必昏厥不知人,月作数次,病历两年,凡止呕之方,遍投不效。观其面黄目青,烦躁不安,知肝旺胃弱,木邪干土,气逆上冲,神无所主,故因呕致厥。余思痛泻要方为治肝木乘土之代表方剂,乃师之,仍用白芍抑肝,以鲜黄土易防风,砂仁易白术。因彼治泻,宜升,故用防风;此止呕,宜降,故用黄土;彼为木旺乘脾,故用白术;此为肝强犯胃,故用砂仁。并嘱以鲜黄土裹砂仁、白芍,置炭火中烧至焦黄,淬而入煎,澄清代茶。药尽五剂,呕止神安,渐次而康。此不背痛泻要方之旨,而超于痛泻要方之功者,何也?《易》云:“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成方巧化者,亦如斯也。(贺又舜整理)

        平安银行信用卡在线申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