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干地支基础篇——意解“干支”

 见青黄 2021-02-19

“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历法中的一个创造,简称“干支”。干指天干,主运行流动,计有十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地支,主固定不移,计有十二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日月星辰的望晦朔弦和岁时季节的变化规律,用它来作为推算历法,记事宇宙变化的一种符号。

天干地支基础篇——意解“干支”

天干地支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符号,它有其自身的内在意义。根据《史记·律书》所载,十天干中:

是“田”字出头,表示万物皆生于土,它标志着生命的开始,象征一切事物的开端,代表万物始发,阳气初生,故甲居第一位;

字,即屈的意思,形容生物始出,形状幼弱,弯曲未伸之象;

字与炳同义,有显著的含义,即已成苗;

字有壮大的含义,言其幼苗已壮;

字同茂,言其苗壮繁茂;

字含有止而不进之义;

字言其生成茂盛之极,开始变为果实,它代表着事物发展的转折点,代表下一代生物即将开始;

与新同,犹言万物成果而新的生机孕育于内;

与妊同,有妊养的含义,表示下一代生命又妊育起来;

与揆同,有等待的含义,就是生物揆其春令时节和风至,万物生,从而说明由甲到癸标志着生物始生、繁茂、盛壮、收藏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十二地支中:

与籽同,言其种子开如孳萌;

与纽同,言其纽曲欲伸,以待阳气之发;

有发展之义;

与冒同,指万物破土而出;

有伸张之义,言其万物舒展向上;

指盛;

指长大,为阴阳交替之时;

同味,以示万物长成、有了滋昧;

有成之义,表示万物成材,行将就熟;

字象征万物衰老之象;

与灭字同义,言其万物走向衰亡;

同核义,旧物已灭,新生再孕,结果成核(种子)之义。

由此可见,十二地支由子到亥也标志着生命的始生繁茂、盛壮、收藏循环不已,终而复始。

天干地支基础篇——意解“干支”

用干支作为符号来记述岁、月、日、时不是凭空而来的,在古天文仪上,以干支为周天刻度的读数反映着地球绕太阳运转的时间和空间标记。所以干支在被用来计算岁、月、日、时的岁时表号与实测基本相同。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指出的“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甲子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灵枢·卫气行》指出:“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为经,卯酉为纬。”这是运用干支来计算岁、月、日、时,从中了解宇宙空间及时间的气交替运化,四季寒暑,阴阳盛衰,气令周期的测试方法。随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进步发展,干支运用逐渐演变成为推数论理,阐述事物变化规律的重要工具和方法。

干、支配合规律是:一是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二是天干轮六周,地支轮五周,所谓“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三是天干在上,地支在下,这样顺序组合就构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癸亥等六十组干支的名称。

由于天干起于甲终于癸,计有十数,地支起于子终于亥,计有十二数,二者配合起来,到轮回到第一个干支一一甲子时,天干须轮六次,地支转五次,即为天干10X6=60,地支12X5=60,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六十环周法,也就是古代所称的“六十甲子”。它是我国古代计算年、月、日、时干支的重要基础。即所谓“吾国古代造甲子,六十年一大周年,五年中有六十月而周月,五日内有六十时而周时”,皆以此来推算。

天干地支基础篇——意解“干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