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心周六#早读12 《小径分叉的花园》

 考拉的猜想 2021-02-20

小一·大书2019年推荐的第12本早读书(总第1249本)

#随心周六#早读12 《小径分叉的花园》2019年1月12日


今日豆瓣累积评分8.9分,6756人评价

本书为博尔赫斯1941年的短篇小说集,收小说七篇。其中,《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侦探小说,讲述一桩罪行的准备工作和实施过程。小径分岔的花园是一个谜语,或者说寓言,而谜底正是时间。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一九二三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一九二五年出版第一部随笔集《探讨集》,一九三五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逐步奠定在阿根廷文坛的地位。代表诗集《圣马丁札记》、《老虎的金黄》,小说集《小径分岔的花园》、《阿莱夫》,随笔集《永恒史》、《探讨别集》等更为其赢得国际声誉。译有王尔德、吴尔夫、福克纳等作家作品。曾任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文学教授,获得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国际出版奖、耶路撒冷奖、巴尔赞奖、奇诺·德尔杜卡奖、塞万提斯奖等多个文学大奖。

1.他认为时间有无数系列,背离的、汇合的和平行的时间织成一张不断增长、错综复杂的网。由互相靠拢、分歧、交错或者永远互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2.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里,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再有一些时间,你我都存在。目前这个时刻,偶然的机会使您光临舍间;在另一个时刻,您穿过花园,发现我已死去;再在另一个时刻,我说着目前所说的话,不过我是个错误,是个幽灵。

3.在一段不明确的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抽象地领悟了这个世界。模糊而生机勃勃的田野、月亮、傍晚的时光,以及轻松的下坡路,这一切使我百感丛生。傍晚显得亲切、无限。道路继续下倾,在模糊的草地里岔开两支。

《小径分岔的花园》是博尔赫斯最为著名的短篇之一,在小说集的序言里博尔赫斯说这是一篇侦探小说。但并不只是如此。

这篇小说的主文是青岛大学前英语教师余准的自述。故事并不复杂,余准被德国训练为间谍,得知英国炮队所在城市后身份暴露,被听命于英国的爱尔兰人马登上尉追捕。为了将所在城市的情报传达给柏林的上司,余准决定杀害一个名为艾伯特的人——英国炮队所在的城市名为艾伯特。

这个短篇同样包含博尔赫斯挚爱的许多母题,其中一个关键词是祖先。博尔赫斯偏爱浪漫主义的身世,他小说中的角色总是寻找祖先,总是试图确认自我的身份。博尔赫斯的祖辈中有一些军人,但他很早就明白自己终生都只会是一个读书人。

小说中余准的曾祖是彭㝡,云南总督,“辞去了高官厚禄,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小说,建造一个谁都走不出来的迷宫。他在这些庞杂的工作上花了十三年功夫,但是一个外来的人刺杀了他,他的小说像部天书,他的迷宫也无人发现”。

博尔赫斯是真正的个人主义者,因而注定无法成为军人。博尔赫斯无法成为任何人的仇敌,小说的人物同样如此。听命于英国人的爱尔兰人马登追捕听命于德国人的中国人余准,并非因为余准是他的仇敌;余准决心杀害艾伯特,并非因为艾伯特是他的仇敌。余准是为了维护自己祖先的尊严,维护自我身份的立足之处。余准在自述里说:“不,我不是为德国干的。我才不关心一个使我堕落成为间谍的野蛮国家呢。此外,我认识一个英国人——一个谦逊的人,对我来说并不低于歌德……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觉得头头瞧不起我这个种族的人——瞧不起在我身上汇集的无数先辈”。

余准来到艾伯特的家,是其祖先彭㝡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余准在自述里说:“潮湿的小径弯弯曲曲,如同我儿时的记忆一样。我们来到一间藏着东方和西方书籍的书房,我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

余准和艾伯特讨论彭㝡和他的迷宫,彭㝡留下的自相矛盾的小说草稿——“主人公在第三回里死了,第四回里又活了过来”。彭㝡曾经说“我引退后要写一部小说”,另一次说:“我引退后要盖一座迷宫”,艾伯特悟出了其中的奥秘:书和迷宫是一件东西。

无限是博尔赫斯挚爱的另一个母题。他在《通天塔图书馆》和《沙之书》中写书页的无限,在《扎伊尔》中写语言符号可能指涉对象的无限,在《阿莱夫》中写瞬间所能见的空间的无限。而《小径分岔的花园》写的是时空的无限,分岔的并不仅是空间,而且是时间。

此处博尔赫斯写的是平行宇宙。时间在各个节点发生分岔,所有可能同时发生。时间发生分岔,最终未必会合。余准并非处于某个三维时空之中。余准在所有的三维时空之中,甚至身处四维时空,可以看到三维时空的全貌,小径分岔花园的全貌。因此余准“觉得周围和我身体深处有一种看不见的、不可触摸的躁动。不是那些分道扬镳的、并行不悖的、最终会合的军队的躁动,而是一种更难掌握、更隐秘的、已由哪些军队预先展示的激动”。从四维时空看来,三维时空的一切都已经注定,而身处三维时空的我们将这种注定称为命运。因此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岔的花园》和彭㝡的小说一样杂乱无章,矛盾重重。

最后余准说:“他不知道(谁都不可能知道)我的无限悔恨和厌倦”。余准可能是因为没有成功杀死艾伯特,没有将情报传达到柏林而无限悔恨和厌倦;也可能是因为杀死了艾伯特,但谜题被英国人解开,英国炮队及时撤离导致德国轰炸计划失败而无限悔恨和厌倦;也可能是因为杀死了艾伯特,但柏林的头头已经通过其他途径得知情报,因此艾伯特白白身亡而无限悔恨厌倦;也可能是因为杀死了艾伯特,谜题被柏林的头头解开,德国成功轰炸了艾伯特,但他失去了一个可能的朋友而无限悔恨和厌倦(艾伯特不是他的仇敌,余准没有仇敌);也可能是因为杀死了艾伯特,谜题被柏林的头头解开,德国成功轰炸了艾伯特,自己被处绞刑而无限悔恨和厌倦……

余准也可能根本就没有任何悔恨和厌倦。因为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决定如命运般不可挽回。

余准也可能既无限悔恨和厌倦,又没有任何悔恨和厌倦。因为开篇不久博尔赫斯已经写过:“我把自己当成已经死去的人,冷眼观看那一天,也许是最后一天的逝去和夜晚的降临”。余准处于四维空间,他看到了三维空间的全景,看到了小径分岔花园的全貌,明白所有的可能都会同时发生,并且一再发生。一些余准无限悔恨和厌倦,另一些余准没有任何无限悔恨和厌倦,还有一些余准觉得悔恨和厌倦根本无从谈起。

博尔赫斯已经给出答案,小说中艾伯特说:“在所有的虚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彭㝡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世,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起。比如说,方君有个秘密;一个陌生人找上门来;方君决心杀掉他。很自然,有几个可能的结局:方君可能杀死不速之客,可能被他杀死,可能两个人都安然无恙,也可能都死,等等。”彭㝡已经完成了他的目标:写一部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小说。

所有矛盾的情节由此得到解释。

余准前往艾伯特家,列车停下时没有报站名,余准问月台上的小孩:“是阿什格罗夫吗?”小孩回答的却不是“是的”,而是“阿什格罗夫”——在另一个三维时空中,另一个余准一定问了另一个小孩:“这是哪里?”。

月台上有一个小孩问余准:“您是不是要去斯蒂芬·艾伯特家?”余准还没来得及回答:“另一个小孩也不等我回答,说道:‘他家离这儿很远,不过您走左边那条路,每逢交叉路口就往左拐,不会找不到的。’”——另一个时空中,另一个余准一定问了另一个小孩:“艾伯特家在哪?”

所有巧合的情节由此得到解释。

为什么站台上恰好碰到的几个小孩会知道艾伯特?为什么小孩会知道每逢交叉路口应该往左转?为什么艾伯特的家恰恰是余准曾祖彭㝡的花园?为什么花园“潮湿的小径弯弯曲曲,同我(余准)儿时的记忆一样”?为什么余准能够在艾伯特的书房里“认出几卷用黄绢装订的手抄本”,甚至“记得有一只红瓷花瓶”?为什么彭㝡在他的花园中被外来的人刺杀,而艾伯特恰恰也在他的花园中被外来的人刺杀?

因为在无限时空中,所有巧合都必将发生。正如博尔赫斯在《通天塔图书馆》中写:“假如一个永恒的旅人从任何方向穿过去,几世纪后他将发现同样的书籍会以同样的无序进行重复(重复后便成了有序:宇宙秩序)。”

彭㝡的野心正是博尔赫斯的野心,《小径分岔的花园》本身就是无限。而在无限时空中,必然存在一个无限的循环。小说中艾伯特说:“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中间的那一夜,山鲁佐德皇后(由于抄写员神秘的疏忽)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一来又可能回到她讲述的那一夜”。同样,博尔赫斯写《小径分岔的花园》,《小径分岔的花园》里艾伯特其实已经讲述了《小径分岔的花园》,而艾伯特的讲述里可能又有一个艾伯特,重新讲述了《小径分岔的花园》。这是无限的另一个维度。

这同时是博尔赫斯挚爱的另一个母题:混淆叙述者和被叙述者,混淆真实和虚幻。

博尔赫斯相信自己在某个前世是中国人,他喜欢庄子,尤其喜欢庄周梦蝶的故事。博尔赫斯问:我们如何得知自身及所处的世界不是另一个人所写的故事?我们同样可以问,博尔赫斯是不是另一篇《小径分岔的花园》的另一个艾伯特?

彭㝡在小说中,对时间避而不谈。“设一个谜底是棋的谜语时,谜面唯一不准用的字是什么?”“棋字。”可是博尔赫斯偏偏要在谜面《小径分岔的花园》中写明答案,正如站台上的小孩早早告诉余准:在所有的路口左转。尊敬的博尔赫斯先生,时间永恒的旅人,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使您感到满意。悦读者早,周六随心日快乐!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