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湘霞育女心经:跟随孩子的节奏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1-02-20

雅上学已经近一个学期了,日子如同流水一般过着,彷徨,无助,开心,喜悦......慢慢地归于平淡。

我不愿意给孩子下定义,因为所有的定义终将成为禁锢 ——不论好的坏的,又或者所有的定义都无好坏之分,只是我们的执着将它们简单粗暴地一分为二成黑白两个世界。

雅每天回来必然地是先写完作业,然后玩,自己玩,或找小朋友玩,是的,从小到大,她是放养的,玩大的孩子,除了她喜欢的芭蕾,我们没有再给她报过任何的课外班,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的课外班都可以在家完成,而且,那些都不是“必要”的。就算是舞蹈,也是为了让她体验和许多小朋友一起是一种什么感受,毕竟,没上过幼儿园的她在这方面是唯一无法从家里得到的,否则她也可以在家完成。养育孩子,唯一必要的:就是尊重她,跟随她的脚步。当然,如果建立在家庭的框架上,基础会是夫妻关系,今天暂且不述。

雅上学了,拼音是一片空白,字也不会写,要说我完全没有焦虑,那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当她因为初次的与我分离导致将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放大的时候,我也会焦虑,也曾经在周末的时候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只是让她重复练习几个声母,她很配合,在坚持了近两个小时后,她精神涣散,对我说:妈妈,能不能让我休息一会?我累了。我二话没说答应了她,大概过了十来分钟,她又主动跟我说:妈妈,我们可以开始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我们进行的重复式的灌输式的学习,此次结束后我意识到这样下去,即便她能坚持,这种痛苦的坚持,只是证明毅力的坚持短期效果或许不错,但是从长远来看,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感谢上天赐给我一个这样的孩子,她的“坚持”与“配合”总是能柔软我温暖我,并唤醒我内在的柔软与智慧,而不会在错误的泥潭中深陷。

我要做的,是放手与信任。放手让她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包括学习与玩耍,信任她,信任她什么?说实话,刚开始我也不知道要信任她什么,虽然从孙瑞雪到华德福,从华德福到精神分析,最终就是要达成相信孩子在精神上是完整的,我们与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需要我们督促,因为所有的督促都来源于“否定”与“不信任”“不平等”。这些从理论上说来是如此,但要真正落实到生活当中是虚无的飘渺的,特别是当我们身处一个无比焦虑的年代,要做一个“异类”要面临的阻力可想而知,有社会的,学校的,周边父母的,自己家庭中的......在中国,向来以“成王败寇”盖棺定论,没有成功之前,随大流是最安全的做法,于是我们所见所闻都是“我们知道这样不好,但是又有什么办法?!”我已经众叛亲离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再多多少年,因为,眼见得到,虽然大家都在随大流,但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各色人等,我爱她,就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她撑起一片天。

首先放弃的是对雅的要求:必须要学会什么,必须要完成什么,必须要成为班里最“优秀”的学生......要接受畏难的她,害怕的她,退缩的她,放弃的她......说来容易,做来难,每一个放弃,都必须要战胜自己,因为我小学的时候确实是很轻松地就能成为班级年级里的尖子生(后来因为一些原因导致成绩滑落,现在才知道那是必然的),一二三年级双百分是标配啊,要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对待孩子“你怎么这都不会......”真是太难了,对于自己“优势”“特长”方面孩子却是“短板”,而且家长还有强迫的完美倾向......基本上就是两败俱伤了。

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完成作业就——玩!随便她如何玩,没有引导,没有干涉。

刚开学那阵,我们的作业基本上都是在必胜客,书店,餐厅,甚至在招待所的会客厅里完成的,吃着她最爱的冰激凌,喝着她最爱的饮料,呆在她最爱的环境里....慢慢地她挪回家写,因为写完了更方便找小朋友玩,外面那些个对她已经弄够了,充分满足了。

接着,她开始在家玩得无聊了,开始复制各种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出题给我做,她来判作业,而且是各种题型各种内容。还会自言自语地把自己说的话一个字一个字地拆开来用拼音说(曾经有段时间她睡前一定要和我们进行一段“拼音对话”,也要求我们必须用拼音来给她对话,真是好抓狂),把学的英语单词卡片拿来一张张地“考”我,在家里的小白板上出口算题给我做,出门的时候坐在电单车后面自己玩进位的加减法......她每天都有玩不完的学习游戏,对于她来说,学习是游戏的材料,其乐无穷,可以和我玩,可以自己玩,也会和来家的小朋友一起玩(但是小朋友们好像并不像她那般乐意玩这种游戏,这里面有个体差异,但导致个体差异的原因就有很多了,在此就不具体分析了)......慢慢地,我感受到,对于雅来说,需要的是时间和放松,其实,对于哪个孩子来说何尝不都是如此?放手不是放弃,只有放手,孩子才能放松地发展自我,只是我们的焦虑不仅仅捆绑了我们自己,也捆住了孩子,我们不相信他们天然地会学习,想学习,而是自然地假定学习是一件无趣而枯燥的事,必须要在外界的监督下强制进行,只要有后面这个观点在,学习自然就已经成为了无趣和枯燥,需要毅力而痛苦的事情。

但是,我们要作好准备的是,孩子自然的学习是一个缓慢的进程,与人为的强化无关,因为,这是一个体会感受的过程。雅的拼音会慢,口算会慢(相对那些有基础的孩子来说),但是她一天天在感受,在体会,有时候我也会着急,忍不住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教会她更快地掌握。但是她对于我打断她自己的思考会很生气很着急“你给我点时间,让我自己来!”唉,每当此时,我总是很惭愧。她从一个拼音字母都不认识,到现在每天都能用拼音写几句话,从一个单词都不认识,到现在能听诵唱出教材上所有的英文单词课文和歌曲(40多个单词,6首歌曲和所有课文对话),从只会十以内的加减到现在能两位数的加减,昨天边吃晚饭边和我讨论乘除法,并自己推出了乘法口决表......慢慢地,慢慢地,积少成多,她不是班里那个考试分数最高的小朋友,但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且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与其说是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不如说她是对这种学习方式充满了热情。

其它的时间?我们会一起窝在沙发上看《唐顿庄园》,雅偶尔也能听懂里面的英式对白。今天早上起床,我给雅爸看昨天朋友圈里发的一段关于二战时期德国战败前夕希特勒抓狂的视频其中配上了当今股市的对白,很搞笑,雅也凑过来看,跟随她一连串的问题“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他受过伤害吗?他为什么要杀犹太人?”......在她刷牙吃早餐的时候大概跟她解释了二战,希特勒,犹太人...我们总是能从谈话中不断地扩展各种内容。谁说这又不是一种学习呢?


元旦放假三天,她面临了史上最多作业(可能是要期末考试了吧,老师希望能加强复习,也可能是雅听错了,因为也有家长说不用全写完,但我不再去求证了,哪怕错了,也按她的方式来),她说老师只是要求尽量写完,但她真的就尽量写完了,大概有十几面吧,她每天早上起来就开始赶作业,累了就说“妈妈,我要休息一会”然后再继续写,那几天几乎没有她自己安排玩耍的时间,我能感受到她的疲惫,而且发现她也不再玩自己创造的游戏了,因为她太累了。这件事让我反思到,孩子真的需要时间和空间,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与学习,同样是学习,她自发的学习方式和乐趣远胜于作业与试卷。当然,在这里,我也不排斥学校布置作业,只是感受到在作业之外,孩子也可以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来安排自己的活动,他们的每个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在这里,我插入某日记录的一段小小的感想:

早上醒来,雅和我抱抱(获得爱与温暖,得到精神上的滋养);然后听爸爸讲历史故事(与爸爸的亲子联接,顺带增进对历史人文的了解);接着自己找了本《我好害怕》的绘本(以前是妈妈讲,现在可以自己阅读,新的方式重温儿时记忆);和小朋友玩(人际交往,合作与分歧,协商与争执);摆弄玩具设立场景自编故事(想象力与创造力),把学会的英文歌曲换上各种不同的英文单词成为一首新的歌曲(学习就是游戏与生活的材料与工具);带她一起看演出(拓展视野,体验美感)。。。。。。所有的一切,哪一样没有意义,哪一样是多余的?学习,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的生命是有意义的,体现在生命中所经历发生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我们不曾用心去体会,感受它,甚至简单粗暴地把它分成“有用的”“无用的”两种。于是,我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关系......都分成了“有用的”“无用的”,“有用的”拿过来,“无用的”抛弃掉。于是,我们看到了“精致的利已主义”。

学校之间有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压在了老师身上,老师之间有竞争,把竞争压在了父母身上,最后,我们逼得孩子竞争,全压在了孩子身上,为什么而学?更多的只是为了竞争而学,而且我们还危言耸听地恐吓孩子:这是一个竞争的年代,不在竞争中取胜,就无法存活!其实把这句话换一下更贴切:这是一个吃人的年代!我们每个人都恐惧被别人吃掉,于是出现了清华投毒案,复旦投毒案......各种悲剧层出不穷,我们看到了“别人家孩子”的优秀,却没有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悲剧。

我们都向往“主动学习”“素质教育”......更多的时候是停步在“但是”上了,当看到特长教育和素质教育只是沦落为升学加分工具时,我的心里真是无限悲哀,这意味着任何学习,甚至是爱好,都附加了“目的”,成为了目的的工具。这从一个侧面可以小解一下为何民国之后无大师的现状,我们根本无法去接受一个没有目的,没有结果的“学习,在看国外的纪录片时,我们能看到他们花上数十年的时间只是跟踪一只猩猩一只老虎的生活,无需特技,光是时间的沉淀与厚重就震撼人心,而我们只能山寨与“拿来”。

是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与理解,我无求他人如同我一般,我只能在我的家庭中,让我的孩子如此这般成长。

后注:我的教育理念注定是与周边环境有冲突的包括与学校与老师,这很正常,但不代表对立,雅的老师也尽量地理解并力所能及地支持,雅很认真地跟我表达过:我觉得老师很尊重我。而这种尊重也赢得了孩子发自内心的尊重。雅之所以能有如此多的时间能自己安排,也是因为平时绝大部分时间里基本是没什么作业的(有的话也就一二十分钟就完成了),这个在不同班级里还是差别很大的。而且对于入校没有基础的雅,老师没有催促她,允许她慢慢地积累。

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记得多年前雅刚出生时,看过小巫写过的一本书,时间过去已久,书中内容已不甚清晰,如今只记得书名《跟随孩子的脚步》,我能做的,只是跟随她的脚步,一起去看那海阔天空,到达我从未到达的世界。

作者简介:湘霞,阿苏心理工作室合作伙伴,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专家,亲子教育顾问。一直从事教育及相关工作,有了孩子后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在陪伴及观察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将心理学,教育学深度融合到家庭,婚姻,育儿及生活之中,不断体验证实,知之行之不懈不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