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茶谈(六)

 苏家酒窖 2021-02-20

唐/宋/茶/谈
(六)

小小的一片茶叶可以反映出一个庞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在唐宋茶文化中,贡茶就是这样的存在,它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将高贵的皇家贵族与贫贱的茶农紧密联系,不断推进茶业发展。这个时期,名人雅士品茶,普通百姓也识茶,茶文化的传播达到了一定高度。可惜,看似皆大欢喜的茶业发展局势,背后却布满了血与泪。

所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讲一讲这小小的茶叶在唐宋社会中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贡茶制度的悠悠历史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与之相关的贡茶制度起源于西周,是中国封建礼教的象征。

贡茶本质是一种贡品,是中央对地方权力统治的体现。刚开始的贡茶制度,只是各产茶地的地方官吏征收当地特色茶叶作为土特产品进贡皇朝,属于土贡性质。进入了唐宋时期,贡茶制度进一步发展完善。

唐代

先从唐朝开始说起,此时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儒佛道”三家推崇“茶”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社会背景,给了茶叶种植、贸易以及进贡事业丰厚的沃土去生长发展。地区家庭手工制茶作坊相继出现,茶叶生意日渐庞大,茶商茶农来来往往,茶树满山,真是一派繁华!茶叶的商品化、区域化和专业化为唐朝贡茶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下物质基础。

1

唐代贡茶制度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选择优质的产茶区,令其定额纳贡。当时的名优茶有常州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茶、溪州灵溪茶、岳州邕州含膏、峡州碧涧茶、荆州团黄茶、雅州蒙顶茶等几十种,其中雅州蒙顶茶号称第一,名曰“仙茶”。

\\蒙顶山茶//

蒙顶茶作为“仙茶”,得到的赞颂可不少。宪宗元和8年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写道:“严道县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公元816年杨晔在《膳夫经手录》记述了蒙顶茶的珍稀价值:“蜀茶得名蒙顶,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吟咏蒙顶茶入贡的盛况:“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由此可见,蒙顶茶的价值之高。

2

唐代第二种形式的贡茶制度是朝廷直接在生态环境好、产量集中、交通便利的茶区设立贡茶院,专门制作贡茶。这样的生产部门是封建社会官工业体制的一部分,有利于巩固封建经济结构。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贡茶院“有房屋三十余间,役工三万人”、“工匠千余人”,劳动力数量巨大。但是,这些劳动力们可没有滋润的日子过,为了满足朝廷庞大的贡茶需求,这批工人们只能“扪葛上欹壁,蓬头入荒榛”,“选纳无昼夜,捣声昏继晨”,背负了沉重的工作压力,同时还要面临被政府剥削的无奈。

\\大唐贡茶院//

许多贡茶院拔地而起,其中出名的当属顾渚贡茶院,也称大唐贡茶院——它是督造唐代贡茶顾渚紫笋茶的场所,也可以说是有史可稽的中国首座茶叶加工工场。它产的贡茶是有名的紫笋茶,陆羽《茶经》中如是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牙者次……”,展示紫笋茶的生长环境以及优劣的评判标准。

紫笋茶被选上贡茶,它的所在地顾渚也得到了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地方官吏的热切关注。纷沓而至的人中有高官名士,有文人骚客,或为公事——督制贡茶,或为雅致——品茗吟诗。至今,后人们仍能在风景秀丽的顾渚山石崖峭壁上看到古人留下的历史的痕迹。那些镌刻着许多贡茶记事及诗文的崖石,历经千年的风雨后存留了下来,为当代茶学专家研究唐代茶业和茶文化提供了真实的历史依据,具有颇高的历史价值。

宋代

之后,进入宋代,贡茶基本沿袭唐制,但顾渚贡茶院渐趋衰落,福建建安(今建瓯)境内风凰山“北苑龙焙”代之而大兴,龙团凤饼成为宋朝时期重要的贡茶之一。龙团凤饼的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但正是因为匠人们的精心制作,让这款茶更具风韵。

\\龙凤茶团//

茶人采摘茶叶需在谷雨节气前,且要在清晨不见朝日时方可采摘,然后精心拣取优质的茶叶,经蒸、榨两工序后,研成茶末,最后制茶成饼,过黄焙乾,使整体色泽光莹。制好的茶分为十纲,精心包装,方可入贡。《乾淳岁时记》载:“仲春上句,福建酒司第一纲茶,名北苑试新,方寸小銙……巨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镀金镜,又以细竹丝织复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仅可供数瓯之啜尔。”可见龙团凤饼的名贵。宋徽宗也在《大观茶沦》大赞龙团凤饼:“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故近岁以来,采摘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

宋朝茶风更加兴盛,此时的茶学专著也颇多,如《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茶录》等等,内容多以建安贡茶,对推动茶叶知识的普及和提高有积极意义。

贡茶制度下的阴霾

贡茶制度,其自身严格的进贡条件客观地促进了各茶产地培制高品质茶叶的技术发展。同时贡茶的产制和运输,对驿道交通建设和地区联谊也有促进作用,与之相关的茶文化也得到进一步的传播。

但是对于大多数的贫苦茶农而言,贡茶制却是遮挡他们穹顶的阴霾。朝廷下命令,地方官应和要求,众多工人便要为之日夜操劳,满足这庞大的茶叶需求。满山青翠的茶树无奈也是在吮吸着茶农们的血汗,更让人心酸的是部分官员的“有酒亦有歌”和纵情欢乐。

唐代诗人袁高愤慨写下长诗《茶山诗》,将眼前统治集团与地方官的丑陋面孔和当下劳动人民的疾苦一一述之,千年前的那声声悲叹依旧入耳:“终朝不盈掬,手足皆鳞皴。悲嗟遍空山,草木为不春……

茶在中国文化中不是孤立的存在,它可以连接经济政治等等方面,贡茶的发展足以体现它的这一特点。它可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各地名优茶蜂拥而至只为得到皇家贵族的喜爱,它也可以为普通百姓带去苦难,千千万万的茶农于贡茶院下日夜长鸣……这不曾是一片普通的叶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