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5(1)

 好吃的青苹果 2021-02-22
中暍就是广义的中暑。
分为阳暑和阴暑两个类型,阳暑是属于热到元气涣散出大汗,以白虎加人参汤为代表的清热方剂治疗。
阴暑是属于热被闷住,夏天很热,喝冷水,吹空调这一类的疾病,用藿香正气、一物瓜蒂散这一类的解暑祛湿、芳香化浊的方剂治疗。
今天主要学习阳暑。

金匮2.26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解释:中暑有时候会有麻黄汤的症状,怕冷,手足发冷,是因为太阳表面的卫气稀薄化,人体会有这种怕冷反应。

但是他的脉是弦细的,说明津液不够,气不足。
所以禁用汗法、下法、用温针,因为这些都会使人的津液更加少,或者加重他的热症。
当然也不能用冷疗法,比如吹空调。

桂林本5.10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主之。

白虎加桂枝人参芍药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棉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桂枝一两     人参三两     芍药二两右七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温服一升,日三服。

解释:这样的发热怕冷,像麻黄汤证但是当然不能用麻黄汤,中暑还是因为热到元气涣散,表面卫气不足,要解决热的问题,所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打底,清热生津,至于加桂枝白芍是补营卫吗?恐怕不是。首先没有大枣生姜,其次芍药二两比桂枝多一两,不是平衡结构,有点像桂枝、人参、芍药做一个复脉的结构,一方面补津液、补血,一方面用桂枝行血。

金匮2.27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桂林本5.6太阳中热者,暍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解释:和上一条相比,这一条是标准的白虎加人参汤,差在哪里呢?首先怕冷没有上一条严重,身体疼痛也不及上一条,营卫不和没有上一条严重,所以不需要复脉。

当然热不严重,只是出汗、气虚的那种中暑,用生脉散加黄芪,生脉保元汤加西瓜、清暑益气汤、竹叶石膏汤、六一散都可以的。

生脉保元汤

 太子参15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黄芪15克、甘草10克、肉桂2克、炒白芍15克,水煎服。7剂为1疗程。

清暑益气汤

西洋参5g石斛15g麦冬9g黄连3g竹叶6g荷梗6g知母6g甘草3g粳米15g西瓜翠衣30g

上药哎咀。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竹叶石膏汤

竹叶6克 石膏50克 半夏9克(洗) 麦门冬20克(去心) 人参6克 甘草6克(炙) 粳米10克

上七味,用水1升,煮取600毫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分二次温服。

六一散

滑石、甘草六比一打粉。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