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7(4)

 好吃的青苹果 2021-02-22
金匮要略11.8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解释:心中风,是心火不能下降到小肠,所以上热下寒,所以上面翕翕发热,下面又很虚,没有力气起床。心中饥饿的感觉是因为心火传到胃火,导致饥饿感,好像乌梅丸证中“热上撞心”,甚至有一点冲击力的热感,可是却不是胃真正的力量,吃了不消化,会吐。


金匮要略11.9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噉蒜韮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解释:心中寒,心不舒服好像吃了生大蒜一样,胸口火辣辣地痛,甚至放射到背部,好像有虫子在肚子里咬一样的疼痛,很像主动脉夹层,就是胸痹了,乌头赤石脂丸证。
条文中说的脉浮自愈就不可能是这么严重了,可能是胸中虚热的栀子豉汤证。所以这是心中寒可能会有的表现。


金匮要略11.10心伤者其人劳倦即头面痛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脏伤所致也。
解释:心受伤的人,会容易受惊吓、忘东西、生气。
劳累、头痛、脚没力、心中烦,描述出的画面还是热在上而下虚,不说心痛就是补中益气汤的气虚证了。
下重理解为里急后重也可以说是白头翁证,也说得通。
最后的肚脐旁边有气跳动是我们很熟悉的奔豚了。
总结:心受伤可能导致气虚、厥阴病、心阳虚奔豚,一定导致什么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在心里画出这样的症状体系。

金匮要略11.11
心死脏,浮之实如丸豆,按之益燥急者死。
解释:心的正常的脉是洪滑,本来也很像豆子,但是有弹性,死脉也是像豆子,但是浮取有一下没一下,沉取很僵硬而且没有规律。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办,补心血吗?其实是要补脾胃的,讲麦门冬的时候也说过,胃脉络于心,补胃阴可以补到心阴去。

金匮要略11.12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为狂。

解释:心血虚会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心气虚的人特别胆小,容易受到惊吓。
如果说精神病的病理是心气血虚,但是治疗的时候还是辩证就好,临床指导意义不大。
发狂有瘀血的考虑桃核承气汤跟抵挡汤,单纯大便干考虑承气汤,抑郁症可以考虑甘麦大枣汤,精神离散考虑桂枝救逆汤或者柴胡龙牡汤。
病偏阴的人发癫,偏阳、热的人发狂,当然只是一个总结,特例总是有的。


金匮要略11.13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瞤瞤而短气。
解释:脾中风就好像是喝醉酒一样,全身烧烧的发重,眼皮跳,喘气,是因为吃到的营养没办法输布到四肢,被堵到了。
需要脾能够运行,用化痰药,补脾药,补气药,芳香醒脾的药之类的。
桂林本给的方是,桂枝去桂加苓术汤。这个汤治疗的症状是什么?是脾胃闷胀但是表现的像感冒,后脑勺僵一类,因为是脾胃不能运化导致堵住了。这个比较特殊,放一下方:
桂枝去桂加苓术汤
芍药15g 甘草10g 生姜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大枣4枚
和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刚好相反,后者是感冒但是表现为胃部不舒服为主证,这个以后展开讲。

金匮要略11.14
脾死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
解释:脾本来的脉象是软软的,死脏坚硬像倒扣的杯子。


金匮要略11.15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解释:胃脉浮说明是有胃阳气浮上来,胃火旺,可是脾很虚。涩是说明人被抽干了,所以小便多大便干。
这样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食欲好但是消化不好,大便干但是不能用太猛的通便药,麻仁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麻仁丸
麻子仁20克 芍药9克 枳实9克(炙) 大黄12克(去皮) 厚朴9克(炙,去皮) 杏仁9克(去皮、尖,熬,别作脂)
有一些植物种子润肠,又有适量大黄泻下,枳实厚朴通便,芍药养阴缓解腹痛,丸剂会缓和药性。所以对于一些老年人便秘还是比较好用的。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