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思考

 冯栎钧是老师 2021-02-22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不好教,原因是,我自己很难控制情绪。每次一个人静静地读这篇文章时,都忍不住叹气。……然后,也不知道要说什么……

回过神来,又不得不赞叹,作者真的写得不错。

文章好像就是淡淡的淡淡的,就把一位父亲,一位不一样的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写得浓浓的。

在整篇文章里,能看见选择、矛盾和挣扎。

同意岸英去朝鲜前线,接到岸英牺牲的电报,最终同意把他安葬在朝鲜……

“一天没说一句话”“用食指按着紧皱的眉头”“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若有所思地说”“下意识的踌躇”……

一遍一遍的读,一位父亲的形象就立起来了。

可是,怎么来认识这位父亲,读懂他沉甸甸爱。我的认识到学生那里,还有很长的距离。过了吧,我的情感会凌驾在他们之上,让他们觉得莫名其妙;不足吧,放过这样一篇课文,实在太可惜了。

所以,我才选择了把《军神》放在之前来教学。这一课打算采用学习《军神》的方式,借助学习单,以学生自读自悟为先,再补充资料交流提升。

具体思考如下:

这里准备了两则材料,会在课堂上学习和交流。(因为班的小朋友也有关注公众号,所以这里不提前展示了。我们要训练有速度的阅读。哈哈哈,见谅哦!)

第二个课时,仍然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会补充杨根思、黄继光等英雄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主席为什么做出了让岸英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再次体会毛主席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好书推荐:《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

推荐理由:《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现就职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夏雪梅博士的研究成果。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但是很多研究对现在也很有指导意义。我已经是三刷这本书了,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