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活着

 王兆善 2021-02-22

米兰·昆德拉的书中满是机智、幽默、深刻的妙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也如此。

这部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并非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那种庸俗的三角爱情故事,而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这部小说是昆德拉最畅销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出版这本书之前,他只有微名,出版这本书之后,始声名大作。

书中印象最深的便是托马斯和特丽莎在小镇上的某个旅馆里跳舞的一段对话,这段关于“事业”的对话,也是全书的“书核”。

“托马斯,”她在舞池里对他说,“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的错。由于我的错,你的句号打在这里,低得不可能再低了。”“低?你说什么?”“要是我们呆在苏黎世,你仍然会是一位外科医生。”“你会是一位摄影师。”“这是作一种愚蠢的比较,”特丽莎说,“你的工作对你来说意昧着一切;我不在乎我干什么,我什么都能干。我只失去了一样东西,你失去了所有的东西。”“你没注意到我在这里很快乐?特丽莎?”托马斯说。“外科是你的事业。”她说。“追求事业是愚蠢的,特丽莎,我没有事业。任何人也没有。认识到你是自由的,不被所有的事业束缚,这才是一种极度的解脱。”他坦率的声音不容怀疑。

这段话很值得玩味。尤其是托马斯最后说出的那几句话,惊世骇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活着

米兰·昆德拉

或许因为书中类似的话太多了,所以这段话似乎并未怎样引起人们的注意。我曾把这段话背给几个自称读过这部小说的人听,可是他们对此都毫无印象。在我看来,托马斯最后说出的这段话,不仅是整部小说的“核”,同时表达的也是作者昆德拉对世俗的所谓事业做的思考。

昆德拉借托马斯之口,不仅否定了人们对事业的追求,而且彻底否定了世俗的所谓事业的存在。最早使“媚俗”一词进入我们视野的就是昆德拉,他将“媚俗”定义为“凝视美化谎言的镜子的需要,被镜子中自己的影像感动、流下喜悦的眼泪的需要”。在他眼中,媚俗是“艺术的头号敌人”。他人的眼光仿佛就是一面镜子——当然是一面哈哈镜,而“媚俗”即在这面镜子面前搔首弄姿、扭捏作态,欣赏着镜子里的自己,并且以为那是真实的自己。

昆德拉痛恶人类的媚俗,但也清醒地指出“媚俗”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生存境况,是与人类社会与生俱来血脉相通的,是无法根治的。媚俗首先是因为俗人俗世不再无足轻重,而有了可媚的价值。任何人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便难免媚俗,便必定媚俗,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是媚俗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活着

“媚俗”的关键不在于“俗”,而在于“媚”,其根源不在大众文化,而在于“精英文化”中个体的丧失。人对事业的追求,是人类的一种典型的媚俗。人们是为了他人的目光而追求事业的,都渴望名誉、渴望声望、渴望成为大众心目中的明星、渴望被人议论、被人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渴望被人羡慕、崇敬膜拜。而要做到这一点,通常的捷径便是献身于某项事业,并取得尽可能大的成功。

对成名的追求便意味着对谎言的追求,意味着放弃生活中真实的东西而换取虚假的东西。

培根在《论赞美》中说过:“名誉恰似一条河流,能把轻的、空的东西浮起来,让重的、实的东西沉下去。”对名声的追求便意味着追求生活在虚空中,意味着追求一种轻飘的空幻的生活,而抛弃生活中真正沉实、厚重、有分量、有价值的东西。

在尘世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具有绝对价值的。任何价值,都是相对的,都有它的限度。所以,即便是那些在一定意义,在某种层面上确有某种价值的事件,其价值也决不是绝对的,也是有某种限度的。因而,将这类事情作为事业来追求,为这类事情献身,为这类事情献出健康、爱情等等,也就不可避免的显得愚蠢,不可避免的在某种程度上显得可笑和荒谬。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活着

法国作家纪德有一部很受关注的小说《背德者》。在这本书中,纪德说:“人要摒弃一切道德规范和思想习惯,摆脱一切伦理和精神的引导,任随本能去快乐的生活,认识自我和世界。”这段话就是作者所主张的“背德主义”的核心所在,即藐视一切道德观念,冲破宗教和家庭的桎梏,尽情满足人的本性,追求个人主义的人生理想。从小说的立意上来看,纪德与昆德拉的主张可谓是异曲同工,其深层含义都是要唤起人们的思考,挣脱传统道德的束缚。

在传统道德观念下,人将“事业”看得犹为神圣。这是因为在传统观念中,所谓事业总与人类是有意义的,总是对人类的一种贡献。其实,不用细细考察,只要稍加审视便能明白,人类的许多所谓的事业,常常非但是无益的,而且是有害的。

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所谓事业心也可能是人类生存的一大祸害。正因为有了事业心,人类才你争我斗,尔虞我诈,弄得人间没一日太平;正因为有了事业心,才有那么多人对人的仇恨,人对人的嫉妒、憎恶、迫害、杀戮……在许许多多的场合,“事业”这顶放着灵光的帽子,往往使邪恶的用心和行为神圣化,使不义变得正义化,使卑鄙下贱变得高贵荣耀化。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他人的目光活着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托马斯,原本是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外科曾是他的事业。可为了特丽莎这样一个偶然闯到他生活中的女子,她放弃了这个事业并落到了社会最底层。在做出这样的选择时,托马斯没有更多的权衡和计较,他感到自己“非如此不可”,于是便这样做了。在这里,托马斯坚决的顺从了自身生命的真实需求,并且从未为这样的选择而后悔过。

托马斯不追求事业,只追求生活在真实中。追求生活的真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意味着对媚俗的反抗,意味着一种拒绝、一种抗议,因而也便意味着放弃那些被世俗认为是最宝贵的东西——这需要非凡的勇气。他无愧为一个勇者。

社会上存在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认为人,尤其是男人,活着就应该尽可能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业。至于理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生命的最佳方式便是把生命献给某项事业,否则便是白活。而米兰昆德拉的认为,活着,就应该生活在真实中,应该忠实于自己的感受,而不应该愚蠢的把唯一的生命献给所谓的事业,不应该让生命受任何一项事业的束缚。至于理由是:生命只有一次,这唯一的一次生命应该珍惜,而珍惜的最佳方式便是顺应生命自身的需求,实际上生命不被任何外在的事务所奴役。

理由相同,结论相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