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川老师聊作文——中考作文,生活的升华

 长沙7喜 2021-02-23

这里是少川老师的第109篇原创推送~

之前有家长问我,如何写中考作文,中考作文有多少母题,应该怎样准备?

这是个蛮大的问题,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去思考整理。

但是我想反向说一下,据我观察,我们的中考作文有怎样的特色,应该如何去准备。

观前提示:

1. 这里的中考作文准备,是从初一初二开始说起的。

2. 我没带过初三,以下内容全为预设和构想,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中考写作的选材,来源于生活,但又不局限于生活,而是要求学生能看到事件背后的“正能量”升华。
这个事情就很难了,尤其是想把这个“升华”写得不那么生硬突兀。

就好像我们看小品,总得有个升华吧,有些升华顺其自然,感动来得顺理成章;有些就总给人膈应的感觉,硬拔高,唱高调。
 
随便举个例子:
我看着妈妈忙碌的背影,突然泪流满面。
父母养育子女不容易,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 
我们不仅感受不到其中的情感,或许还会有一种鸡皮疙瘩都要起来的感觉,适得其反。


一、学生写作面临的问题
很多同学问:老师,我该怎么把日常生活升华成文章呢?

这里,存在两个问题:

问题一:不知该写什么

初中生,经验少,阅历少,想凭借自己的经历写出“高人一等”的立意,难上加难。
 
刘知晓、马学军老师在探究初中学生表达不出真情实感的原因,提到这样三点:

1. 情感单一化,缺少鲜明的表达个性

2. 情感隐私化,缺少吐露的胆量

3. 情感模糊化,缺少表达技巧——词不达意、言不由衷,甚至造成作者表错情、读者会错意的情况

来源:《语文建设》|《情动而言行,求真则感人——初中学生写作情感表达问题初探》

简单解释一下前两条。
初中学生感触最深的、最想表达的情感是:
面对沉重课业的焦躁情绪、对学校清规戒律的强烈不满、对饮食休闲娱乐生活的热切向往、对异性的爱慕与好奇、对美好前途的遐想、对偷闲一刻的窃喜、对校园欺凌的恐惧与仇恨……
但是这样的情感,总会被打上“思想不健康,立意不高远“的帽子。不得已,学生只能唱高调、随大流,宁求无错,不求创新,参考模仿满分作文的结果就是脱离个人生活实际,写些自己没有表达欲望的事情
时间久了,换我,我也不想写。


问题二:不知如何升华

有些孩子,能够写些日常的随笔,情感的表达也很真切,但是不知道如何拔高立意。
在他们看来,并不是事事都可以往所谓“正能量”上靠拢的。

譬如,我鼓起勇气写了对异性的爱慕与好奇,该怎么升华?
“我们还处在青春期,不应该过早品尝酸涩的爱情果实吗?”
那不是否认自己情感的正当性吗?
再说了,我写这样的内容,监考老师光看个开头,就要打到四类文里去了。
 
我也有过类似的感受。
此前清明节想写一篇文章,前面写了大半部分,最后想升华一下,但怎么写怎么突兀,只得留个半成品,静静躺在垃圾箱里。
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我想表达怎样的情感,就没法升华。又或许,我根本没什么特殊情感,硬要写也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啊不对,是“为赋新词硬拔高”。
 
生活素养是因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所见所闻、生活感悟、生活阅历等影响逐渐积累而成的。一般来讲,作文能反映出学生生活阅历、生活感悟及所见所闻的具体情况,反之,学生生活阅历、生活感悟与所见所闻也决定着学生的作文质量。
写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广大读者产生共鸣,这不仅需要作者有广播的生活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如果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深刻认识,那么就不能很好地运用词语。
只有认真观察生活,提升生活素养,才能写出“非虚构”的好文章。
来源:《非虚构写作视域下学生写作素养探究》潘丽平


二、我们该如何准备中考作文?
说到这里,其实就很明确了。每一篇作文都有重心和主题,要事先准备的就是这个母题。
接下来,我说说具体做法。

01 建立个人素材库
我还是要强调个人素材库这个事情。
别人的文章,写得再怎样好,都是他的经验。没有类似体验,也就没有表达欲望。
 
鼓励他们写最想写的:那些异想天开的憧憬、离经叛道的思想、临危退缩的懊恼、春心萌动的甜蜜、追求利益的心愿、期望享乐的欲望以及怨恨、虚荣与嫉妒等等。
只有直面内心、坦诚表达这些看似不美不善的真情实感,学生才能逐渐形成精诚感人的写作态度,从而发展到更高级社会性情感的培养与抒发,如感恩、正义、国家认同与民族情怀。
来源:《语文建设》|《情动而言行,求真则感人——初中学生写作情感表达问题初探》
 
我非常认同上述看法,便直接引用了。
以上内容的集合体,便是你的个人素材库。
 

02 试图升华并归类
关于如何升华,今天刚看了一篇文章,少数派的《如何沉淀思维方式》(侵删),我觉得说得很好,节选一部分给大家看看。
链接:https:///post/64983
小明每次上台说话都磕磕巴巴、不够利索,别人一发问就脑袋一片空白。
他非常羡慕小红能在公众场合流利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总是能把事情快速交代清楚。(有触动的事)
小明观察后发现,小红在表达时总是非常自信、非常有底气。(触动点)
请教了小红后得知,小红在每次公众场合发言前都会理一遍事情的条理,并准备说稿。(思维方式)
这件事对于小明的领悟是:事情不是到了“上台”那一刻才开始,而是在“准备”时就开始了。
 
我个人认为每件有触动的事、每个优秀的人都有可能透露着值得我学习的思维方式,所以我对周边的事情和优秀的人会有大量的观察和总结。将这些人和事记录下来后,定期会做一次沉淀总结。沉淀总结时,我会不断追问自己两个问题:
  • 这些引起我思考的事、让我觉得优秀的人的具体什么地方在触动我?

  • 是什么支撑了这个触动点的产生?


发现了吗?不论是有触动的事、或者触动你的点,都只是现象。或许小红本来就是一个演讲天才,只看到现象时,其实还是一知半解、没有参透。只有当你深究一层背后的逻辑,才是真正触动你的思维方式。
 
p.s.:
1、不是所有关键点都能抽象出思维,都能利用在其他场景的;
2、不是所有思维方式都符合你的内心;
3、其实小明可以继续向下追问自己为什么没有领悟到“准备”的思维方式,这也是非常值得去琢磨的。在向下摸索答案时,可能会遇到一个从来没想过的思考维度、一个从来没接触过的自己。规律思维和审视内心,我认为这是环环相扣的,这种和自己的对话真的很有意思。
 
写作就是思维。
要想做到升华,首先需要细致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然后不断思考:为什么这个事件会触动我?是什么支撑了这个触动点的产生?我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理想化一点来说,我们中考作文会塑造一种“观察记录——反思提升”的思维方式。
我个人深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
 
从生活的琐碎日常中,总结出一个主题之后,便可以放在自己的素材库中了。
到初三统一整理母题,自己分类,自己归纳,老师指点,考试调用。

 
03 审题立意选材
以上都是课下要做的准备,剩下的,才到做题时的审题立意选材。
做题时候的思维,就要具备一定的发散性了。
 
以2020-2021学年太原市八上期末考题为例。
题目是《我的乐园》。
 
心怀梦想的法布尔经过四十年的拼命奋斗,把哈麻司建成了自己的乐园。其实不论大小,我们何尝没有属于自己的乐园呢?
请以“我的乐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提示:(1)围绕话题,突出“乐园”的特点,合理安排写作顺序;(2)文体不限,有真情实感;(3)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我会在下一篇公众号里详细说说,我遇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会如何去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