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岩石和水的特点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想者札记 2021-02-23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期望与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三篇原创文章,欢迎投稿敬请阅读、分享!

岩石和水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质。岩石是固体,它坚硬、棱角分明、固定不变;而水是液体,具有柔和、流动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特性。

如果你把一块岩石堆砌到另一块岩石上,你会得到两块岩石,但是如果你把一些水加入到另一些水中,你不会得到两份水。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就像岩石和水,东方“求同”,具有水的特点,而西方“求异”,具有岩石的特点。

西方人主张一分为二,喜欢从个体对立看待事物,思维方式往往是非此即彼Yesor No)。游戏规则由优势者主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西方文化环境下,善于表现的人容易获得成功。

中国人强调一内涵二,喜欢从整体和谐看待事物,思维方式往往是求同存异Both…and)。有矛盾设法化解,有问题权衡利害,趋吉避凶,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在东方文化环境下,谦虚者往往容易成功。

岩石思维的优势在于立场坚定,是非分明,在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秉持“一分为二”的思维方式,大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现代科学对人类世界的影响达到了惊天动地泣鬼神的程度。

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也存在明显缺陷。为什么人类在技术领域取得巨大进步的同时,却在处理人类事物方面捉襟见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依然如故?

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的爱德华··博诺博士在《我对你错》一书中指出,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西方传统的岩石思维模式。

·博诺博士认为,非此即彼的争论自然有其优点,但同时也使考察事物的过程饱受折磨,因为争论变成了一场诉讼,没有人会关注有利于对方的事。“岩石逻辑”这种冲突性的思维模式必然导致僵化和对立,无法适应今天快速变化的世界。而水的逻辑可以弥补岩石逻辑的不足。

水不具备绝对性,而是随着环境和情景的改变而改变,水的形状取决于盛水的容器(环境)。水的逻辑具有调适性而非冲突性,是一种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非千篇一律、模式化的方法,可以使人们走向更有成效、更具建设性的文明。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一向偏重于水的逻辑,这使得中国人包容性很强,弹性很大。老子曰:“上善若水”,儒家讲究中庸和谐,佛家讲究中道。中国人的心灵状态,自古以来便十分自由,因此必须讲求伦理,才不至于因过分自由而破坏秩序。

水的思维逻辑也有明显缺点。例如,容易失去原则性,既不赞成也不反对,所谓的“骑墙派”;人际交往中讲究客套,说话含含糊糊,没有意见就是很有意见;也容易随遇而安,办事马马虎虎,或者不思进取。

岩石逻辑和水的逻辑各有利弊,最好的思维方式是二者兼具,求同存异。

岩石思维造成冲突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并且会运用逻辑证明自己是对的。岩石思维最直接的危险在于极端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以及信奉唯一答案、具有排他性的信仰等等,人类有史以来造成的诸多灾难都起源于此。

岩石逻辑不具备可以解决问题、找到前进方向的要素。而建立在感知基础上的水的逻辑则认为双方都是对的,只不过各自的结论都是根植于不同的情况、情景和观点。水的逻辑相比于岩石逻辑更具有弹性和创造性。

我们需要岩石逻辑,需要批判性思考;同时,我们也需要水的逻辑,需要创造性思维。只有岩石逻辑,会造成僵化;而仅有水的逻辑,容易是非混淆。

岩石逻辑,缺少互动,缺乏应变力,过于死板,比较适应于固定的环境。而水的逻辑,持经达变,灵活多样,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具优势。

我们需要开辟出中间地带,创造出整个感知的变动范围,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策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