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坛学者对宗致远书法的评介

 d大羊 2021-02-23

宗致远,(省三),男,1955年出生,开封市人,河南省现代艺术院副院长,河南省现代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珍宝艺术文物书画司法鉴定所特聘鉴定师,《书法导报》编辑,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河南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开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开封书协理论委员会主任。

书法作品获全国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提名奖、“全国第一届扇面书法艺术大展”一等奖、“第二届正书大展”优秀奖(最高奖)、“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铜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二等奖。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一二等奖十余次。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三、五、六、七、八届书法篆刻展,十余次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作品邀请展,首届正书大展,国际书展,国际临书大展,中日自咏诗书展,中外草书展,中日标准草书展,韩国美术招待展,河南第二届墨海弄潮展等国内外大展数十次。

书法作品被中南海和文博单位等多处收藏,由多处碑林镌石刻碑。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法卷》、《中国当代名人录》等多部辞书。

书法论文入选全国第四届、第六届书法理论研讨会,隶书论文获全国首届隶书学术研讨会三等奖。《建国以来的河南书法家研究》获河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理论文章多次在《中国书法》等报刊发表或连载。参编、主编、合著、独著的著作有十余种。

书坛学者对宗致远书法的评介(选三篇)

胡传海 (《书法杂志》副主编)

《宗致远印象》

我总觉得致远身上有一股气象、一份儒雅,一种豪放。他虽居某媒体,却很少见其自我炒作,他主持的版面严肃沉稳中透露出一份灵动和思考,阅之获益良多。作为编辑型书家见多识广,并能广交天下书坛高手,要一夜成名也非难事,但我感觉到他性喜沉静,不事张扬,直到有一次在全国扇面书法大展一等奖的名单中发现了他的名字,再拿来集子看,果然写得不错。我想以他所处的地位,可以不用再去参加类似科举般的大赛,但他依然老老实实把作品拿出来让大家检验。直到他寄一本作品集给我,才知道他还获得了很多大奖.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和专著。照片上他的房间满屋书香,捧书而读,十分自在和轻松,直让人羡慕。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是轻松随意而不造作,那份天成的自然在纸面上汩汩地流淌,有些字的章法布置独具匠心而又不露人工痕迹,巧妙地穿插和变化可看出他的智慧以及对书法的高度的领悟和理解。那些斗方小品既写得极为精彩,同时又把古人书写尺牍时的率意、适性、自由的情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他的手卷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是他对行气的把握,可以看出他极为善于布势。一如兵家布阵。虚实相生,变化莫测,字里行间,气势奔涌不绝,然而却非一览无余,而是一步一景,一段一妙,对比、欹侧、留空、穿插、错落、呼应等艺术手法运用得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似乎能感觉到王铎的连篇气势、于右任的简约援括、谢无量的随意自然的影子。他的作品向传统和现代两极探索,传统一极他力求在章法上的舒朗静谧,笔画上的厚实苍茫,前者以他的楷书团扇作品为代表;现代一极则表现在他对线条和块面对比的理解上。他善于采用并笔书写的方式来体现墨色的团块效果,可见他是把书法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来加以理解的,而不是所谓前人设定的法度的再现。我以为在当代,一个书法家如果不对书法的现代表现形式加以探索和研究,那么他的书法的发展空间就相当有限。而要使作品具有这一特性,书法家就必须有宽广的书法文化视野和襟怀,这需要知识的积累和提升。宗致远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这就为他的书法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朱以撇(福建师范大学教授)

《谈宗致远的书法》

宗致远曾谈到他学习了有数十家碑帖,涉及面是十分广阔的。综观作品,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地域方面的痕迹,留下了当今书法潮流中的一些痕迹。像河南这样书法活动比较活跃的地方,声气相投,传播薰染,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致远还是在创作中表现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我以为是思考的成果,是他智慧的结晶。

作品中自然轻松的情调是我所乐于推许的,如见他心手两畅无所挂碍。他的作品几乎都是用行草书的笔调倾注,即使隶书、小楷,也行笔流畅飘逸,没有雕琢刻意痕迹,显示了他对毛笔的熟练的驾驭能力。他追求豪放书风,在豪放中注重整体气势的开张,并在一些小局部巧妙点染,使得雄放中有拙味、趣味。追求豪放易于走向雄强的极致,从而失去美感显霸悍之气。但是,我看到他在援笔时的自在轻快,没有咄咄逼人的大动作。我觉得在“墨海弄潮”那个时代,有一些书家正是在这方面失败,黑气霸气铺张满纸,以此以为强盛,只是虚张耳。现在如致远这些年轻书家,显然更懂得调节空间,运用疏密,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

致远所书的小楷作品表现了与他的行草书不同审美跨度的探索。他把小楷写得飘逸俊秀、灵活多姿,且气息平和温润,如江南春雨、三春杨柳。他是用行书笔调来进行的,行笔虽快,但细审笔画结构,却到位协调。笔画富有弹性,提按娴熟,尤其是提笔的本领,让人想到褚遂良的《圣教序》和《阴符经》。他在这方面的功夫显然超过了他的行草书。他的行草书与他的所在地域的书家多少相近,而小楷则远远脱离开来,显示着与人的不同。一个有胆识的书家就是要与人有不同的审美趣味,我以为致远不妨在小楷上多些思考。

如果致远的行草反映了一种随意的趣味,小楷反映了他审美上的与人差异。那么,隶书助主要反映了他的功力。他的隶书有着很浓的前人影像,如《石门烦》、《西狭烦》的模式,还没能进人到化解的程度。可是让人看到了功底的扎实――用笔果敢大胆、用墨枯润得宜,且现出一种运动态势。像宗致远这样一个很有功力的书法家,更需要强化自己的个性,让自己鲜明起来。

唐吟方(收藏家杂志社编辑)

读《宗致远书法作品集》

我和宗致远没有见过面。最早读拜的是他用本名或“省三”写的文章,后来才看到他的书法,书风很朴素,同大多数中原地区书家的浓烈形成大的反差·,沉静得有点叫人怀疑:这是不是中原的书家?宗致远在天时地利上都具备了条件,他的本职在一家大学任教,具体是教授书法,兼职是编《书法导报》。主职和兼职都与书法有关,得这样的便利,若干年来的默默笔耕,书法及论文都曾获过奖。他以自己从事理论研究的优势,理性地去把握创作,就作品集揭载的情况而言,带着“思”去创作,表现出来的是冷静、自信、从容不迫。

作品集收录的杯是近期的作品,主要有三个种类:行书、隶书、小楷。三种体式,基本概见其创作的视野,大体是“功”、“性”结合的路子,书法有针对性的主攻和有作为侧应的旁逸,以其创作的路径看,自归于传统一类。集子里占多数是行书,这是他用心最深成就最大也是最能代表他追求的书体。这一类作品中不乏佳制。如集子开首的《金农题画诗》;单字的结构,用墨的枯湿浓谈以及字与字行与行的节奏感,处理得相当精到妥贴,用笔凝练,墨色衔接自如,笔致沁出的细腻,粗看平淡无奇,恰是在最寻常处托出了作者的技术水平及书法素养,没有夸饰才华,没有慌忙的铺张,沉着稳健中展示简约的书写之美,具有北方人特有的内秀。看得出作者对笔墨、情绪的调遣把握之功,的确出于训练有素。尽管略略觉得作者过于借墨如金,衡以传统书法的创作准则,作者确实深悟到“翰不虚动,下笔有由”的含义。集子中所载的斗方书黄裳《洞仙歌》,也是一幅以谈静为趣旨的好作品。

宗致远在自叙里写过一段话:“书法艺术以汉字为形象,以笔墨为语言,以阴阳为统领,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宗致远挟“前路修远。不敢懈息”之志,恒心实力,在未来的岁月里必定会拿出符合其艺术主张的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