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侨故事 | 一生三幸

 aq100001 2021-02-23

1951年7月,回国仅仅1年1个月后,我就成了孤儿。

70年后的2021年,我与妻子结婚60周年了。日子过得幸福美满,这是70年前的我,怎么也想不到的。

 林宝瑞,男,新加坡归侨,现年86岁,退休前任职于福建省教育生产供应管理办公室。

口述 | 林宝瑞

撰文 | 朱婷



回家乡



1935年,我出生在新加坡,3年后,母亲便因肺病离开了。父亲曾在当地建过一家养鸡场,可没多久就关门了。后来靠着拉人力车、踩三轮车、在窑厂做搬运工等这些辛苦的劳动养育了我和哥哥。自我懂事以来,就住在城里华人聚集地的一间小房间里,父亲每天出门务工时,我便待在房间里,可哥哥总不在。

▲离开印尼时的全家福,独独缺了哥哥一人。

他与父亲的关系并不好,到他结婚成家搬出去住,甚至到我和父亲离开新加坡回福清后,依然没能缓和。在那时全家福里,有嫂嫂和侄子们,就独独少了哥哥一人。一次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最后,他们俩就真的再没见过面。

回国不是一时的决定。当初父亲离乡是不得已,后来在家乡的2位姑姑总是写信关心宽慰,并向他形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的环境有多好,劝他带着我一起回来。一边是国外坎坷的生活境遇,一边是姐姐们像雨一样的信件呼唤,1950年,心系家乡的父亲带着我回到了福清江阴高岭村。

谁曾想到,仅仅1年后,父亲就在务农时突然离开了人世。彼时正值暑假期间,我独自在家中玩耍。得知消息时,我吓坏了,一时“傻”在了当场。当时农村医疗水平低,无法确定父亲是因何离世的。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的遗容始终在我脑海里。或许是饮食中毒吧……这么多年,我总是对着那份记忆这样想着,虽然已无法求证了。

当年,父亲带着对未来生活的希冀回来,却没能享受到;因他决定而回国的我,在一段艰难孤独的日子后,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若是他能知晓,一定会倍感欣慰吧。



沐党恩



如果说,跟着父亲回国是我人生的第一大幸事,顺利地参军入党,则是我人生的第二大幸事。这样的机遇,如同天上的馅饼砸在当时孤苦无依的我的身上。至今想起,我依然坚信:我是一个孤儿,但命运对我是慷慨的。

1951年,我考上了离家10多公里的福清虞阳中学。住校期间,学校了解到我的特殊情况,对我诸多帮扶。不仅为我免了学费,还给我提供了乙等奖学金,让我参与学校建设,“以劳养学”。

那时,学校正在扩建,许多设施还没有完备,需要搬运工。我与小伙伴在寒暑假时,一边“玩”一边赚钱。也不知道赚了多少钱,学校也没有认真地计算过我们的“工时”,就这样补上了生活费。在那段时间里,我还第一次接触到了各项体育运动。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因为身高优势,每一项运动我都玩得还不错。而学校举办文艺活动时,也常常把我选上,我就这样成了学校的文艺积极分子。

很多年以后,在部队里有人问我,你是怎么长成这样的啊?我自豪地说,都是爹妈生的呀。父母虽然没有陪伴我成长,却给了我好的基因,让我成为优秀的人。

1954年,初中毕业时,部队来学校征兵。有救了!得知这个消息时,这是我的第一反应。我已无家可归,由衷地希望能加入部队这个大家庭。

体检前我十分紧张,仔细核对每一条录取要求。其他的都还好,就是体重一栏,我差了一点。当时身高1.7米的我仅98斤,没有达到部队规定的100斤。

我参军的心意已决,便咬牙用好不容易省下的钱买了面条,结结实实地吃了3碗,最终以100多一点的体重达标。

后来我才从侧面知道,早在我露第一面起,就被征兵的领导看中了。他也下了决心,要将我招入。我不禁想起回国路过广州时,也有部队的领导向父亲询问我的情况。父亲自然是婉拒了,从军的愿望种子却早已在我心中萌发了芽。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我对自己说,要珍惜这个机会,要努力踏实肯干,要干一番事业……因为除了部队这一方土地,我再无去处。

▲林宝瑞入伍

1956年,因为突出表现,我被部队推荐入党。时至今日,已经是有着65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日子。此时此刻,我只想说,我现在有个温暖的家,有一个贤惠的爱人,有两对儿子儿媳,一个孙女和曾外孙,四代同堂,这一切都要感谢党和解放军。没有党和部队的培养,哪有我这么幸福的生活!

▲林宝瑞全家福



成一家



今年1月26日,是我与妻子结婚60周年的日子,本应热热闹闹地聚一聚,但我们自觉响应政府号召,减少跨省出行与往来。儿子儿媳们不回来,徒增了些许遗憾。

▲林宝瑞与王翠华结婚照

更遗憾的是,1990年,我应邀回到新加坡,却最终没能见上嫂嫂的最后一面。但与侄儿侄女的联系一直保存了下来。我的电话本上,始终记着他们的手机号,只要一翻就能翻到。前些年,新加坡的侄儿侄女们专程回来了一趟,我们聚会聊天,好不热闹。今年若不是因为疫情,本也想请他们一同来庆祝。

▲2007年,新加坡的侄儿伉俪第一次来访福州。 

这几年,我腰部患疾,无法随意出行,也不方便再去新加坡了,只能呼唤他们来福州团聚,幸好妻子和儿子儿媳们总是无怨无悔地照顾我。

▲林宝瑞伉俪

妻子王翠华是我的贤内助。遇到陌生人时,我总是这样对别人介绍。1958年,我带着一队队员在河边劳作,因为同样是福州人,能说福州话,我们就这样相识了。结婚多年,我们俩从没有红过脸。我们总能有共同的爱好,过去一起在广场或家里的客厅跳舞;现在不方便了,就一同喜欢上了绘画。每天,她外出购物、打理家务,我在书房听录音机、学画画,互不干扰,却相互体贴。

▲林宝瑞于1958年

……

有一句话说,人生三幸,有爱、没病、心宽,我都占了。更幸运的是,回望我的人生路,有三次幸运,我都没有错过。

来源 | 福建侨报

新媒体编辑 | 韩惠彬

本文刊登于2月19日《福建侨报》1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