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液黏稠心脑血管风险高,定期输液吃阿司匹林就能变稀?专家辟谣

 夏季三伏天 2021-02-23

很多朋友,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朋友,非常纠结这个“血稠”的问题,听说自己血液黏稠,觉得这个问题很严重,但又不知道如何改善调理,降低风险,于是各种各样的办法就都来了,有的朋友回去定期输葡萄糖水,有的朋友赶紧吃起了阿司匹林,但这样做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不能改善血液黏稠,或者缓解血液黏稠带来的风险呢?我们今天就来结合其中的几个认识误区,来聊一下血液黏稠的那些事儿。

血液黏稠度,不是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主要指标

如果问血液黏稠度增加,对心血管风险会不会形成影响,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血液黏稠度过高,血流速度变慢,不论是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还是对于血压的影响,以及血栓形成的影响,都是一种风险因素。但在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的各种因素中,血液黏稠度的问题,却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风险指标,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一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液黏稠度这个指标,引起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而这个指标的稳定程度,往往也有较大的差异。我们具体举例来说,可能更清楚,比如有些朋友血液黏稠,完全是生理性的,比如说近期喝水太少,或者因为急性腹泻导致脱水等,都有可能导致暂时的血液中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就会增加,这种情况属于生理性的血液黏度增加,通过适当的补充体液,多喝水,身体血液黏稠的情况完全可以改善,自然也就不用太担心其带来心血管风险的增加。

而有些情况,则属于病理性的血液黏度增加,这种增加的情况,则往往需要通过对因或对症治疗来改善,常见的情况有2种,一是血细胞的增多症,比如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情况的朋友,对于这种问题,除了红细胞异常增生以外,白细胞,血小板的基数也可能增多,严重者还可发展为急性白血病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就需要结合具体的病情,从缓解症状,预防血栓,减少骨髓纤维化等远期并发症方面进行治疗。另一种导致血液黏稠的原因更为常见,就是我们常说的高血脂问题,高血脂,特别是甘油三酯重度升高,同样也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然而对于这种问题,如果我们能够结合具体情况,通过严格自律的生活调理和合理的药物治疗,把升高的血脂控制下来,由于血脂过高而导致的血液黏稠也就可以改善。

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可以明白,血液黏稠只是一个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指标,其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可通过调理或治疗改善,有的则较难改善,作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来说,这个指标并不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因此,如果在医院就诊时,如果没有需要评估血液黏稠问题的相关指征,正规医院的医生在评估心血管风险时,一般连这方面的检查也不会让你做。

我们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主要的因素包括患者症状,相关心脑血管检查情况,同时结合年龄,家族遗传史,血压指标,血脂指标,血糖指标,是否吸烟,是否肥胖,是否有慢性肾病等多个方面,综合上述因素来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才是最靠谱的,血液是否黏稠的问题,除非是特殊情况,一般不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评估因素。

发现血液黏稠,定期输葡萄糖能改善吗?

关于这一点,又是一个认知上的误区。很多朋友认为定期输液能够改善血液黏稠,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实际上,如果是只是定期地去输葡萄糖,而非疾病需要加入药物进行的静脉输注,这种做法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人体的血容量通常来说是相对固定的,定期输液,输注进入血管的输液,除了能够临时加大血容量以外,补充进血管的多余水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经过肾脏过滤重吸收后,被排出体外,有输液较多经历的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感受,输液多时,上厕所小便的次数也会增多,这就是其中的原理,因此,输液除了对于严重脱水的情况有所帮助以外,对于其他原因,比如高血脂或血液疾病引起的血液黏稠度升高的问题,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同样的也并不能降低血栓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

而输液本身又是一种风险度较高的医疗行为,通过输液针刺破静脉血管,输注液体进入人体,可能因为输液时无菌操作不规范,而产生创口感染的风险,也有可能因为大输液质量不稳定而造成相关的热原,内毒素感染人体的风险,虽然这样的风险发生几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对于被输液的人来说,就是100%,因此,用一种可能有风险的医疗方式,却无法有效降低风险,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发现血液黏稠,吃阿司匹林有用吗?

阿司匹林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基础药物,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预防方面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血栓素A2的形成,从而达到抵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栓风险的作用,而对于血液黏稠度增加来说,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血液黏稠,吃阿司匹林都不可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

对于一些病理性血液黏稠度增加,比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导致的血液黏稠来说,有时候是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的,但阿司匹林的作用,并不是用来降低血液黏稠度,而是为了降低因为血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而造成的血栓风险。

而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血液黏稠的情况,不管是生理性的血液黏稠,还是血脂异常导致的血液黏稠,血液黏稠度的高低,都不是评估是否要服用阿司匹林的指征,到底要不要吃阿司匹林,还是应该结合我们前述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来具体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结合具体情况,再考虑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如果是确实需要服用预防血栓的,血液不黏稠也要坚持服用,如果经过评估不需要服用,即使血液黏稠,也不用服用阿司匹林。#谣零零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