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老作家吴奚如(6)——从奚如给胡风的信说起

 鄂中京山 2021-02-24

[关键词]:吴奚如中央特科

[文献类型]:期刊

[文献出处]: 《新文学史料2013年03期 

传奇老作家吴奚如


——从奚如给胡风的信说起

晓风

几天后的11 月 10日 ,奚如又发一信:

老胡:

前信想已收到。前天周扬夫妇专程来访 ,告诉我 “中组部正在研究我的工作问题 。”我答以“老了 ,不愿搞工作 ,只愿找一合适的地方写回忆录 ”。看来 ,中央和周扬都希望我出来工作 ,但我实在不想担任什么工作 了 ,安闲自在 ,多活几年 。自然 ,文艺战线上没有人才 ,这是看重我的客观原因吧?所谓“胡风分子 ” ,这次出席的共四人:天蓝 、雪苇、燕郊 、绿原 。雪苇我还未见到 。田间通了电话 ,胆小之极 ,这次大会发言上拿他当反面人物(原信如此 )的代表 ,处境可悲!周扬企图拉拢我以自重 ,明白得很 。

我在会议上发表了两次有影响的意见 。第一 ,是对小平同志的祝词 “文艺政策是正确的 ” 提出异议 ,主要的论点是十七年整个国内政策都是 “左 ”的 ,错的 ,怎么能独说文艺政策是正确的呢?⋯⋯对周扬的报告 ,主要提出他应该以思想上的教条主义和组织上的宗派主义为主题 ,而他却不敢深深触及 。他是 中央委员 ,应有政治家风度云云 。对于当前政治形势的发言 ,我说现在是革新和保守激烈斗争的时代 ,是干部决定一切转向技术决定一切的时代 ,以“四五 ” 运动为标志 ,我们的国家进入了周恩来时代 , 虽然他死 了 ,华 、叶 、邓就是继承他的事业的 ⋯⋯。我的几次发言 ,各报记者专心记录 ,大概作为内部稿件供 中央传阅 ,不见大会通报及报上披露 。

和丁玲 、艾青谈话时 ,他们决不在大会发言 ,但周扬去拜访了丁 ,意在要 她发言。第二天在此情况下丁作即兴发言 ,诉苦鸣冤 ,直指周扬小集团 ,会场不断鼓掌 ,是这次大会发言最精彩的一幕 。她和萧军至今还未落实政策 ,丁玲在开会三天前才把党的关系转来 ,级别待遇均未恢复( 每月八十元) ,萧军每月110元 ,还住在一间斗室里 。丁玲已迁入新大厦 ,姚雪垠等均迁入 。说是副部 长一级的住处 。

各省协会代表团讨论周扬的报告均不满 ,安徽代表团以赖少其为首 ,特别大胆 ,提出了应撤消林默涵大会秘书长资格 。我到后他即来看我 ,客气地称我为“老首长 ” ,因他在新四军是我的部下 。另一个有点名气的是段洛夫 。赖现任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 代表团长 。

沙汀和荒煤见到我时 ,表示亲热。荒煤说看过了我准备在大会发言的文稿 ,表示赞赏。据说他有很大的转变 , “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 ,你对人不应静止对待 ,应持与人为善的态度 ,力遵中央的要求 ,大团结。有人传出小道消息 ,说你已到北京。党员们均各守规定 ,不得谈及你的问题 ,引起纠纷 。

选举名单采用了差额选举 ,总算前进了一步 ,使代表有所选择 。但还是老一套 ,候选名单是由上提出的 ,不是从下提出 ,从这一点就可看出周扬的领导水平 。

代表们均须于17日离去(16 日 闭幕 ),我的问题如在17日还不决定 ,准备多住几天 ,来一趟不容易。我要艾芜回成都后来看你 ,对任白戈未说这话 。

从左联老战友们见面时 ,可以看出一个特点:亲热得很 。大家都明白 , 这次见面将是永诀! 

你的信均收到了。不必多树目标 ,因小失大 ,切记!

这次的信就〔到 」 此为止 ,祝你俩安好!

奚如

11.10

不久 ,奚如从北京回来 ,虽未能获准在北京定居 ,但经过有关部门的打招呼 ,湖北省妥善安排了他的工作 ,补了省政协委员 、省文联委员 、省作协理事等头衔 ,各方面待遇得到了提高 。

可是 ,就在这年的 11月底 ,胡风却病 了。他因劳累导致前列腺急性发炎 ,动了两次切除手术后由于失血过多 ,体力急剧下降 ,脑供血不足 ,又引发了原有的心因性精神病 ,思想开始混乱 ,情况很坏 。

1980年初武汉的《芳草 》 第一期上发表了奚如的《鲁迅和党的关系 》 ,该文回忆了以胡风为中转联系鲁迅和中央特科的史实以及多年来胡风在党领导下所做的革命文艺工作 。在胡风还没有正式平反 ,文艺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提到他的“历史问 题 ” ,众说纷纭之际 ,奚如仗义执言 ,为胡案平反起了很好的拨乱反正的舆论作用 。这期《芳草 》 发行五万份 ,很快被抢购一空 ,外地读者欲求一本而不得 。

3月下旬 ,中央决定送胡风回北京治疗 。3月30日 ,胡风回到北京 ,住进了友谊医院 。奚如为之感到高兴 ,提前告知在京各友人 ,要他们都去看望 。

在4 月 8日的信中 ,他写道:

老胡:

昨发出一信 ,谅已收阅。

前曾有信 ,告知函请中宣部主管文艺的廖井丹副部长允许发表我那论你的文章( 因有刊物想发表) ,理由是 夏衍老兄那样的纯属虚无的文章既可发表 ,中宣部应公平对待我的文章。又谈到了请中央快点为你作结论 ,你在大病中 ,“能活着听取 中央的结论 , 当属幸事 ⋯⋯” 

此信寄出后 ,昨天才接到廖的复信 ,转你一阅 ,可知中央对两个口号论争的态度 ,我们有了遵行的准则。信上所说“已转请有关同志考虑处理 ” , 当指周扬等人。周已是常务副部长 , 又是主管文艺界的头头 ,看他如何表态?我估计在你的结论未作出之前 , 他不会同意发表我的文章的。

(略 )

《鲁迅研究资料 》 辑即将发行( 何林来信通知 ),上面有我两篇文章 ,是为了抨击小丑们对雪峰 ,对你甚至对鲁迅先生的诬陷 ,所谓“敢抚叛徒之尸而愉哭者 ” (许多人看了《芳草 》 一期我的文章后的背后的评语) 。实在 ,那时我以为你成古人了 ,悲愤情况下写成的。有的事实未多深思追忆 ,或写信询问老聂等帮着印证 ,因此就可能有差误 。我的记忆 , 1936年秋我离沪去西安 ,鲁迅先生和你曾为我和老聂饯别 ,我一直记作是鲁迅先生为东道主的 ,后来我和老聂谈及时 ,他说是鲁迅先生和你一同请吃饭的。我还不以为然 ,请客吃饭 ,鲁迅先生怎能自己不全部付钱呢 ?还合请呢?因此 ,我于去年五 、六月写的《回忆伟大导师鲁迅 》一文中 ,就把 1936年的上海钱别写为是鲁迅先生请客 了。因文章已付印 ,未及考核订正(照老聂的说法) ,是个轻率处 ,特向你说 明 ,请予谅察。其实 ,我那文章只不过应时之作 ,没有什么大意思。

我现拟开始写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回忆录 ,如“西安事变 ” , “皖南事变 ” , “中山舰事件 ” , “独立团 ” ,“长江局 ”⋯⋯。我的想法是人老 了 ,不一定能写成一生的回忆录 ,先把重大的经历写出来再讲 。

你入友谊医院后 ,身体有起色吧?望随时把情况见告 ,可由纪华姐代写 。

祝愉快 ,健复 !并问候纪华及晓风好! 

奚如

四.八

夏衍文章指夏衍发表于《文学评论 》 1980年第一期上的文章《一些早该忘却而未能忘却的往事 》。


京山市档案馆

为京山建档致力打造京山文史资料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