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生动物,远离,再远离

 新用户8825scGG 2021-02-24

前几天到某市公园游玩,见公园草坪上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在给鸽子喂食,上百只鸽子肆无忌惮地在争食,不时有鸽子停落在孩子的手上、肩膀上和头上。家长和孩子们一个个玩得都很开心。这时走来一位公园的工作人员,不知敲打着什么东西,“叮叮当当”把鸽子都撵跑了。鸽子们扑楞着翅膀飞向空中,有的停落在树梢上,有的停落在屋顶上。在大家的失望和疑惑中,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我们这里的鸽子都是野生的,请大家离它们远一点”。原来如此!工作人员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我对这位工作人员的敬佩之情油然而升。野生动物身上带着很多与人类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人类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很容易发生感染。远离野生动物是对自身健康的负责。

01

与羽毛共舞的是……

野生鸽子等野生禽类的皮肤和羽毛上带有很多病原微生物,在它们扑楞翅膀的一瞬间,会把这些病原微生物播散到空中,与羽毛共舞的正是这些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人们可经呼吸道将它们吸入而染病。目前可以肯定的是,野生禽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原始宿主和重要传染源。我们应该还记得2005年前后出现的人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以及2013年出现的人H7N9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两次疫情我国各省市都有发生,数百人感染,并有很多死亡病例发生。研究已经证明,禽类、特别是野生禽类是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传染源。

另一种明确与禽类有关的传染病叫“鹦鹉热”。鹦鹉热的病原体是鹦鹉热衣原体,主要黏附在禽类的皮肤和羽毛上,人与禽类近距离接触可吸入,引起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脾大。本病最早发现于养鹦鹉的爱好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02

口味鲜美中隐藏的杀机

2003年的非典(SARS),以及2019年年底开始发生到现在还未消停的新冠肺炎,人们把目标分别指向了果子狸、穿山甲,认为这两种野生动物可能与疾病传播有关。SARS和新冠肺炎分别由两种不同的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早年对SARS病毒起源研究提示,SARS病毒可能存在于部分野生动物体内。从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的SARS样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序列具有99%以上的同源性,证明果子狸身上带有SARS病毒,虽不能肯定是原始宿主,但至少是中间宿主,在SARS的流行和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样,在对穿山甲的研究中发现,穿山甲携带的冠状病毒与新冠肺炎病毒基因组序列具有85.5%至92.4%的同源性,提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肺炎病毒的中间宿主,并怀疑与新冠肺炎的传播和流行有关。

从捕获、猎杀、屠宰、加工,一直到摆上餐桌,野生动物身上的病原体可通过这一个个环节感染给人类。果子狸和穿山甲是某些食客们心中的美味,但不知这些食客们在品食这些“美味”时,是否会想到这是对野生动物的残害,也是对人类自身健康的危害?

03

沉重的沙漠之舟,骆驼

中东呼吸综合征表现为非典型肺炎和急性呼吸综合征,其病原体同样是一种冠状病毒,被命名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该病最早于2012年6月在沙特发现,90%以上发生在沙特、阿联酋、阿曼、埃及、卡塔尔等中东地区,该地区以外国家的确诊病例发病前多有中东地区工作或旅游史。截至2015年5月30日全球25个国家共发生1180例,其中中东国家1016例。

在对MERS溯源研究中,认为非洲的单峰驼最有可能是人类感染的动物源头,人与之密切接触后而感染。曾有研究人员对肯尼亚335只单峰驼进行了MERS检测,结果发现47%的骆驼呈阳性反应,并认为病毒可在骆驼间传播,并长期存在。而单峰驼体内的MERS是否与野生骆驼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04

黑夜中,飞翔的幽灵

蝙蝠是唯一能飞行的哺乳动物,在它的身上一直带着很多神秘的色彩,昼伏夜出,是夜空中飞翔的幽灵。在对各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溯源中,都认为果子狸、穿山甲、单峰驼、乃至其他动物充其量仅仅是中间宿主而已,而更多地认为原始宿主是蝙蝠。

研究显示蝙蝠身上携带有4000多种病毒,包括马尔堡病毒、埃博拉病毒和各种冠状病毒,其中冠状病毒超过500多种。蝙蝠是自然界最大的病毒贮存宿主。研究证明,蝙蝠体内的SARS相关冠状病毒与人类和果子狸的SARS冠状病毒有96%的核苷酸序列相似度,中华菊头蝠是SARS病毒的宿主。人类新冠肺炎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序列的同源性同样高达96%。

蝙蝠可以飞翔,活动范围极广,在活动中可能通过排泄物、抓咬等方式将身上的病毒传播给其他各种野生动物。

后记

上个世纪70年代,非洲绿猴身上的免疫缺陷病毒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危害,从非洲大陆传向北美、再向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至今仍在肆虐横行。而今天,关于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的故事似乎又有了新的题材。在我写这篇文稿的时候,又听到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这就是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又出现了新冠肺炎新疫情,使北京居民刚刚放松的神经又突然绷紧了起来。全世界疫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次又一次警告。野生动物身上带有许多与人类不同的病原体,人类与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很容易发生跨界传染,而形成新发传染病。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请远离野生动物。

作者:山东大学附属济南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