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支气管扩张、肺系感染秘方

 崔m95b7p4dpv0m 2021-02-25

支气管扩张——百合汤(姜春华方)

(组成)野百合、蛤粉(包)、百部、麦冬、天冬各9g,白及15g。

(功效主治)滋阴生津,润肺止血。用于久年咳嗽,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

(方解)本方主要为养阴药与止血药配伍而成。滋阴、生津、润肺,是治其本;止血疗嗽,为治其标,本复标亦除。野百合、天冬、麦冬润肺阴,清肺热,且能治咳止血;百部润肺止咳,对新、久、寒、热咳嗽皆可应用;白及为止血药,根据姜老临床经验,白及还可填补肺脏,促进组织新生,对肺结核空洞患者,极为适宜;蛤粉清肺热,化热痰,止喘咳。姜老说,百合汤之特点,就是一经支气管镜碘油造影确诊均可服用,发作时有治疗作用,平时可防止支气管病理变化的进一步发展。早期肺结核兼见上述症状者,亦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支气管扩张——小蓟汤(姜春华方)

(组成)鲜小蓟草60g(干品15∼30g),白及、生蒲黄各15g,参三七、蛤蚧粉(包)、阿胶各9g。

(功效主治)滋阴润肺,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用于痰内带血或咯血大量,经X线支气管造影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者。本方对于新病出血量多者最为合适。

(方解)方中鲜小蓟草凉血止血;白及为收敛性止血要药;参三七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兼有活血行瘀的功能,适用于各种出血;阿胶专长补血,善于止血,又能滋阴润肺,所以出血能止,血虚能补,肺燥能润,确为一味多向性调节的药物。小蓟汤的效能是虚者能补,实者能泻,出血能止,热者能清,诸药协同,相得益彰。本方可按白及90g,生蒲黄60g,参三七60g,蛤蚧60g,阿胶120g,鲜小蓟草90g(取汁拌入)比例,取所需的药量,共研细末,加上适量的赋形剂,制成药片。每片0.3g重,每日3次,每次口服5片。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

肺系感染——和解清化汤(黄吉赓方)

(组成)柴胡30克,黄芩30克,沥半夏15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桔梗9克,紫菀9克,冬瓜子15克,枳壳9克,生甘草9克。

(功效主治)和解枢机,清化痰热,宣肃肺气,应用于肺系疾病的病毒或细菌感染,上感高热、温病等。 

(方解)《金匮要略》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说明痰饮属性为寒。但先生说,在就诊患者中单纯寒证已不多见,往往感受风寒之邪久恋不去,风寒化热;或寒饮者复感风热等可出现“风热”“痰热”“寒热夹杂”等症状,甚则出现痰热壅肺,其表现为咳吐黏液浊痰或黄痰或脓痰为主,伴胸闷、胸痛,或伴发热、恶寒,口干欲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数或滑数。其病机为风热袭肺,痰热壅阻,枢机不利。先生云“病痰热者,当以凉药清之,和解清化为治”。此方乃由小柴胡汤合银翘散加减而成。方中取小柴胡汤和解枢机,因痰热较甚,邪实为主,故去孩儿参、姜、枣,合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宣肺透邪;桔梗、甘草、冬瓜子清肺祛痰排脓;枳壳理气宽胸;紫菀化痰止咳。

(加减)先生根据症状轻重,而调节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半夏的剂量。①若见体温38℃,或脉搏100/min,或白细胞10×109/L,中性白细胞<80%,柴胡用量一般为15∼30g,黄芩为15∼30g,金银花为15g,连翘为15g。②若体温>38℃,或脉搏>100/min,或白细胞>10×109/L,中性白细胞>85%,柴胡量可达30∼90g,黄芩为30∼45g,金银花30g,连翘30g,半夏为20∼30g,也可在本方中再加银黄片4片,每日3次,穿心莲内酯片4片,每日3次。先生认为,对一般清热化痰或抗生素治疗后效不显者,选用重剂柴胡、黄芩、连翘,量在15∼30g,甚者柴胡量可达每日120g,常可获效。在使用时配以半夏,既可化痰,又可监制其过凉之弊,此乃寒温并用之和法也。③对年龄大、体质差、精神差、脉率>120/min、气急明显者,应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救治,应用有效抗生素。④胸闷胸痛明显,加杏仁、桃仁、郁金、生薏苡仁、鲜芦根活血消痈排脓。⑤大便干结不畅,改枳实,加生大黄、厚朴以通腑清热。

(验案)水某,男,45岁。反复咳痰史30余年,咯血史20年,近2个月来咳吐黄痰,伴腥臭味,曾在某院服中药治疗,效不显,近2周中用青霉素及林可霉素肌注后,黄痰稍减。刻诊:咳嗽,痰量每日50∼100ml,色黄,黏稠不畅,气喘,胸闷较甚,纳欠佳,口干饮不多,大便正常,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滑(96/min),曾作检查示“支气管扩张”。中医诊断:肺痈(痰热壅肺),西医诊断: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辨证属痰热壅肺,清肃失司,治疗清化痰热,宣肃肺气。方拟和解清化汤加味。处方:柴胡30g,黄芩30g,竹沥、半夏各15g,金银花15g,连翘15g,冬瓜子15g,紫菀15g,枳壳9g,桔梗9g,生甘草9g,射干15g,炙麻黄3g,郁金10g,炙鸡内金10g,生谷芽、麦芽各15g。7剂。另:银黄片4片,每日3次,穿心莲内酯片3片,每日3次,停用抗生素。

二诊:服药5剂,咳痰减少,胸闷显减,咳痰10余日,色白黏,欠畅,气喘稍减,纳欠佳,口不干,大便偏烂,日行1次,畏风。苔薄黄腻,质暗红,脉细(84/min)。前法奏效,痰热渐化,继以清热化痰再进,因子病及母,故拟前法参入健脾化痰之品。处方:原方加孩儿参15g,白术15g,茯苓15g。7剂。中成药同上。

三诊:咳痰续减,咳痰4∼5日,白黏,难咯,纳平,口微干,喜温饮,大便质烂,日一行,苔薄黄腻,质暗红,边有齿印,脉细(84/min)。脾虚之体,余邪未清。今予健脾化痰佐以清化。方拟健脾化痰汤加减。处方:太子参15g,白术15g,云茯苓15g,甘草9g,陈皮10g,制半夏15g,紫菀15g,柴胡15g,黄芩15g,射干15g,炙麻黄3g,生薏苡仁、熟薏苡仁各15g,炮姜炭5g,焦山楂、神曲各15g。7剂。中成药同上。

按:30年来屡用多种抗菌药物及中药治疗,其效不显,因患者咳吐黄痰带有腥味,按痰热壅肺,投入大剂量清热化痰之剂,服和解清化汤加味,5日见效,1周胸闷显减,痰热渐化,2周获临床控制,转拟健脾为主调治。

(方源)《授业传薪集:曙光名医临证经验荟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