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是插秧好时节|春回闽南耕种忙(内附精彩短视频)

 风吟楼 2021-02-26

    清明节后,微风拂过闽南田野,新泥散发着春的气息。农民俯身水田间,娴熟插秧,一株株水稻秧苗随风轻摆,生机盎然。

    这里是龙海海澄镇罗坑村的田野。闽南多丘陵,不适合大面积机械化耕种,对人工的依赖比较高,但也形成了闽南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特点。

   
    农历二月,有经验的农民择一阳光明媚之日,开始为水稻种子选种。他们将水稻种子摊铺在平整的水泥地上,经过两个太阳日的晾晒,种子表面干燥一致。然后再将晒好的种子放凉,再用风车鼓吹,吹掉灌浆不饱满的稻子,选出质地饱满的颗粒,作为种子。

    善于利用自然的农民还会将备选的稻种倒进“米箩”(细竹蔑编成的用以挑米的大箩筐),泡进溪水里,把漂浮起来的不饱满的稻谷用作家禽饲料,沉在水中的稻谷用来做种子,再将米箩浸在池塘中时,盖上稻草,确保谷种顺利发芽。

   育秧是承上启下的环节,也不能有任何疏漏。农民会选择在无风无雨的早上,将发芽的种子均匀地撒在秧田上。撒种后,农民会在秧田旁祭拜土地公。泉州人将纸箔压在田头,叫“压塍头”,漳州人则在秧田里插上“树青”(新折的带叶柳枝)、柱香和纸钱。泉州安溪地区会在家中的厅堂里祭祀土地公。有意思的是,在东山,农民还会用面粉捏成老人头像代表“塍头公”,放在田埂上祭祀,以求庇佑。为了祈得好兆头,漳州南靖梅林乡育秧会避开农历的初三、十三和廿三日。

     等到秧苗长到一掌长(三寸长)时,就可以用来插秧了。闽南一带早稻插秧会选择在谷雨前完成,不能拖到立夏,否则早稻没有收成。闽南俗语说得好:“立夏播,割草裤(只能收到稻草叶)。”而对于晚季稻插秧,闽南人也得在立秋前完成。拖过处暑后,则收成无望。“早塍播谷雨,晚塍播处暑”就是用来形容人拖沓或懒散。古时候,如果时间紧,农家忙,亲邻之间还会互相帮忙。主人对前来帮忙的亲邻,除了当天三餐添菜加汤款待外,插秧完成后,还会办酒席来酬谢。


育秧前应将水田整平,灌水后再犁两遍,将田土重新翻过,在台湾也有此类工具,叫磟碡。农民会用牛来拉磟碡,称为“踏割耙”。

闽南有的地方特别讲究,插秧之前要以“小三牲”在田头祭祀土地公,并燃放鞭炮,祈祷秧苗长得快,不患病虫害。

插秧属农家技术活,农民们插秧时要一口气从头插到尾,中途不得停下来休息,以免秧苗长不齐,影响收成。领头能手不但要插出模范规格,还要手脚麻利,速度领先,如果中途被人赶上或超过,就将失去领头的资格。

此外,插秧时忌讳从两头开始插,因插到会合时,人被困在秧苗中央,像个“囚”字,不吉利。同时还忌讳将整捆秧苗扔给田中的插秧者,忌讳扔到人的身上,意为“遭殃”。

清代台湾人陈肇兴曾写下“春前春后雨初晴,十里风吹叱犊声;不待鸣鸠终日换,已看秧马带泥行。连畴蔗叶笼烟碧,隔岸桐花映水明;记得当年贤令尹,乐耕门外劝春耕”的诗句来记录当时春耕场景。

如今,有些地方为了简化插秧流程,把原来的手工插秧改为手工抛秧、机械插秧。农民一改俯腰插秧,将小捆的秧苗抛到水田里,过三天到田间地头查看,要是没有抛好,在将没有抛好的秧苗重新插好。

   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普及,也有部分农田开始使用水稻插秧机插秧,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节省了劳动力,也减少劳作,不用受在水田插秧之苦,只需开着插秧机,到田间地头插秧即可,增加了更多休息活动的时间。

   漫步在春耕后的田间小径,举目四望,渐渐起来的稻田,与远处的苍翠的山峰,形成了一幅巨型的油画,农民们笑了。

文 |  林心凌

 图文排版 |林心凌

审核 | 林志宏 沈毅玲

关注闽南文化研究会

共同复兴闽南文化

 历史 | 文化 | 生活

—闽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