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力在线】| 陈桂芬作品:吃元宵习俗

 枸杞文学 2021-02-26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吃元宵是中华民族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元宵又俗称汤圆,汤团、团子等。宋陈元靓《岁时广记》中则又称为“元子”。宋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就是指“汤圆”。



现在元宵节很多人说吃汤圆,也有很多人说吃元宵,这是地域不同而已。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当时明州(现为宁波市鄞州区)兴起吃一种新奇的食品“汤圆”,“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用糯米粉包成圆形,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风味各异,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把“浮元子”改称汤圆。现在制作汤圆的传统工艺都是当时明州流传下来的,在我国很多地方售卖的汤圆,大都会在前面加上“宁波”二字,因为宁波出产的汤圆是最正宗的,尤其是百年老字号“缸鸭狗”最为著名,在宁波民间一直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叫做:“三更四更半夜头,要吃汤圆缸鸭狗”。



为什么“汤圆”叫“元宵”。民间传说一个有趣的故事,袁世凯夺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做皇帝,但又怕人民群众反对,终日提心吊胆。1913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大街小巷卖元宵的叫喊声不断,因“元宵”跟“袁消”同音,袁世凯听后心里很是不安,认为“元宵”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这是他莫大的忌讳,于是密诏警事厅勒令卖元宵的不准再喊“卖元宵”,改喊“卖汤圆”。但是,改过之后,袁世凯细一琢磨,改为“卖汤圆”也不吉利,有汤煮袁世凯之嫌,更让他胆战心惊,后来干脆下令不让他在叫卖。即使不允许叫卖,但元宵节吃元宵或叫吃汤圆一直流传到现在。
现在北方人称其为元宵,而南方人则称汤圆。汤圆除了汤煮外,也有油炸、蒸食吃法。汤圆名字与“团圆”音近,有团圆美满之意,恰逢正月十五月圆之夜,象征阖家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所唱:“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瑞安市教育局
本栏目编辑:马枚素
作者简介:陈桂芬,浙江瑞安人,副研究员职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文集《瑞安写真》《我是瑞安人》《高峯细语》《高峯人生》,评论集《陈桂芬评论集》等,主编《与爱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