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王大一统之争,郡县制和分封制,究竟是哪一个更好?

 新用户61391524 2021-02-26

在秦国灭赵和灭楚之后,唯一剩下的齐国也没有机会苟延残喘,等到天下一统,嬴政则是真正站在了帝国的巅峰,而这一刻等到嬴政的其实并不是和平,相反对外之后的疲惫,转而会演化成内部的争斗。而这一争斗贯穿了历史,无外乎就是君权和相权的对抗掰手腕,究竟是精神领袖还是实际掌权人。

秦始皇

而这一争斗的开端就是著名的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决策,当时群臣在嬴政的面前讨论此事,当时的丞相王绾建议郡县和分封一起实行,像是燕、齐、楚等远离秦国中心的地区,应该采取分封制,让秦始皇的孩子前去建立封国,这么一来也就能缓解中央的行政压力。对此有一个人嗤之以鼻,这人位置没有王绾高,但是权力确实实际掌控,此人就是李斯。

李斯认为分封就是五百年来混乱的开端,要不是因为分封制度,又怎么会有秦始皇的一统天下,诸侯之间的混战不休呢?

李斯

但这一切又和君权有什么关系呢?何为郡县制?郡县制不过是集中权力的一种方式,之所以放弃分封而选择郡县,也是要让地方归为皇帝直接管控。地方郡守的长官不再是贵族和公室,而是由皇帝亲自选择和任命的官员,这么一来这些官员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端好自己的饭碗,对皇帝一个人负责即可。地方的财政收入如何和官员没有太大关系,他们只需要做到听命一人,保持地方稳定即可。

君权和相权

而分封相当于是在国家内建立了一个有一个领主,而领主不但是要和皇帝产生关联,还需要直接关注民生。毕竟国家不管饭,只能靠着当地的发展来提升财产。这么一来各个领主都会想尽办法发展,所以这也是能省去中央行政压力的举措。但相对而来的就是皇帝无法直接掌握到地方诸侯的动向,也没办法做出制约。

但是选择了郡县制则又引发下一个问题,历史里有一句话叫做带着问题前进,也就是在解决一个问题时往往会带了新的问题。比如郡县制阻隔了分封制的弊端,但是郡县制相对带来的是官僚权力集中于一人,那就是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如此一来就会有着丞相的任命权,这也就带来了官僚群体对皇帝的威胁。

秦始皇

所以秦始皇嬴政二者都不要,而是选择了郡县制,外加分权丞相。也就是将原本的相国一分为二,设置了左右丞相两名,其中左丞相官职大但是权力小,说出名字来或许都没人知道,那就是冯去疾。而右丞相则是官职比左丞相小,但权力却要高于左丞相,所以这又完成了一层制约。

除此之外皇帝一称呼的由来也同样不只是就名称而论名称,当时嬴政认为自己已经一统天下,不再适用于王称号,于是商量新的称号。这时候李斯等人则是建议泰皇这一名称,原因有两个,一来泰皇是神话里人间的领袖,而且是地位最尊贵的,第二则是因为泰皇实际上就是东皇太一,是一个楚国人信仰的神仙。而且楚国人信奉这个,久而久之会利于对楚国人的统治。

始皇帝

可以说不管是在格调上还是在气势上,泰皇都已经具备,那么为什么秦始皇还要拒绝呢?这也就反应了秦始皇的心态,秦始皇想要的是天下之大,唯我独尊。这也就意味着在想到皇帝的时候,不是涉及神明,不是涉及任何人,而是我就是我。长期以来泰皇的确可以是一个不错的名称,但是背后却会联想到上古王道思想,也就是旧有的制度,这些都是开创焕然一新的帝国所不能接受的事实。所以秦始皇拍板,兼具三皇五帝,取名为皇帝。

始皇帝

再次回到郡县和分封制的争论上来,郡县不一定会比分封制好,单独论对错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说法,而是应该因地制宜,因时而论。对刚建立的秦帝国来说,郡县的好处在于集权,但天下归为一统,面对突然壮大的疆土,分封的好处会大于郡县。分封的概念是派遣皇室成员去接管地方,而随之而去的是一个领导者外加军队,所以能迅速地稳定局势。而郡县则意味着要有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以及足够的官员,不然任命谁去当郡守?这些郡守手下的官吏从何而来?所以这些都要靠郡守、县令到达地方之后才能去实现,这也就意味着单枪匹马去应对动荡的地区,这怕不是走马上任,而是脑袋挂在腰间。

但不管怎么说秦始皇确定了郡县制度,却不曾想,这一制度也因为事宜不适而引发了后续的很多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