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贾政为什么选定“二月二十二日”让众人搬进大观园

 三个小布丁 2021-02-27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回目标题是“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的,在回目标题里,曹雪芹写的是《西厢记》,但正文里,他却强调了两次贾宝玉读的是《会真记》,为什么呢?难道仅仅只是他用错了字眼,无意之错!还有,贾政为什么要选择二月二十二日这个年不年、节不节的“好日子”让众人搬进大观园呢?
大观园因为元春省亲而建,省亲之后,自然要派其他用途,于是,大观园也就很快成了红楼众女儿们的“女儿国”,成了后来上演红楼故事的精致舞台。这一回,至少有这样两个问题,很有必要说一说:

(大观园最初的生活)
1、贾政为什么选定“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让众人搬进大观园?2、为什么贾宝玉的《会真记》最后会变成共读《西厢记》?
一个一个说:

一、贾政为什么选定“二月二十二日”让众人搬进大观园?

关于这个问题,为什么值得一说,是因为《红楼梦》这部大书,以准确时间点来标明的日子很少,二月二十二日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个日子,是贾政选的。因此,关于这个日子,研究者众多,结论至少有四种:

(贾政)

1、组字成“明朝”说。这种说法认为二月二十二日实际上是一个字谜,谜底就是“明朝”,因为“明朝”=二“月”+二“日”+二“十”。于是,持此结论者将《红楼梦》断定为一部“反清复明”小说(当然,他们归类的证据还有很多),这似乎有些道理;

2、李商隐《木兰》诗说。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有一首《木兰》诗,诗的全文为:二月二十二,木兰开坼初。初当新病酒,复自久离居。愁绝更倾国,惊新闻远书。紫丝何日障,油壁几时车。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波痕空映袜,烟态不胜裾。桂岭含芳远,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通篇是对木兰的描述,从绽放花苞“开坼”说起,他用“病酒”形容新花之纤弱,用“离居”形容花之孤寂,用“愁绝”表达花的愁绪,诗人用拟人的笔法描写木兰的美丽、离愁、孤独与悲凉。
持此结论者认为这首诗隐喻了大观园众女儿的命运,而这首诗的开篇就是“二月二十二”,因此,曹雪芹选择二月二十二日作为众人搬进大观园的日子,依照他擅长使用暗示、谶语的惯例,用这个日子提醒读者众女儿的悲剧命运,能说得通,因此这种结论似乎也有道理;

(诗博园里的李商隐像)
3、康熙搬家日说。畅春园修好后,康熙皇帝恰好是在“二月二十二日”这一天搬进畅春园的,这也就是说,贾政安排二月二十二日大家搬进大观园,很可能是作者埋伏在作品里的清史时间密码,由此,持此结论者推断《红楼梦》是一部小说版的清初正史(当然,还有其他许多证据),这似乎也挺有道理;
4、花朝说。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为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日”,也有一说,花朝日是农历二月二十二日,但更有可能是因为二月十二日已被作者设定为林黛玉的生日,只能选定延后十天的二月二十二日这个说法,这样的安排,黛玉是众花之神,而众女儿在二月二十二日进园,是一众女儿故事的开端。如果不考虑其他各种“索隐”与“考据”因素,这似乎是最合理的答案。

二、为什么把《会真记》会变成《西厢记》?

虽然回目里写着《西厢记》,最后林黛玉想起的句子“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却明确出自《西厢记》,正文中还有一段:
那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
中浣即中旬,原来指古时候官吏们每月中旬的休沐日,后指每月中旬,也被人写作“中澣 ”、“中盥”,总之是三月中旬天气,宝玉百无聊赖,带了一套《会真记》到沁芳闸桥边读,是会真记,作者强调了两遍。
林黛玉有葬花的爱好(虽然这个时候刚刚开始),于是偶然看见宝玉,凑在一起读,不知怎么着,两人读着读着,《会真记》就成了《西厢记》。

(共读《西厢》)
因为后面宝玉提到的“我就是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出自《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黛玉的回击“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鑞枪头”,这一句出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
显然,他们读的是《西厢记》。这跟上面的原文不符。
很多人认为《西厢记》源于《会真记》,不需要较这个真,但实际上这很重要?因为它牵涉作者写作的方向。
《会真记》和《西厢记》有什么区别呢?
《会真记》(也叫《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或者说是他自己的自传),是传奇,它主要讲述的是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悲剧故事。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是戏剧,全剧讲述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故事,显然,是喜剧。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既然宝玉拿的是套戏本子,肯定就是《西厢记》,难道曹雪芹会傻傻分不清?那为什么偏偏曹雪芹开头要写成《会真记》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只有《会真记》的悲剧结局才能与《红楼梦》众女儿的悲剧命运相契合,他在告诉读者,《红楼》这部书,是悲剧。
另外,要注意黛玉听到梨香院传来的声音,是女孩子在演习戏文《牡丹亭》,这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不能弄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