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稳定!稳定!这个特种料地区之王,零业务员拼杀出高占比市场

 水产前沿 2021-02-28

黄颡、江团、大口鲶等无鳞鱼的地区强势品牌。
  • 文/ 水产前沿 曾铃程

若论哪里最能吃、最会吃,川渝地区绝对是全球吃货的聚居地!也是国内水产品消费最旺盛的区域之一!

可是,另一方面,当地的水产供给,对外地需求量巨大,本土产业并不被外人所熟知。平春(四川鑫平春水产饲料有限公司)在当地的市场地位显赫,堪称川内特种料销售的地区王者。他们对川内市场的洞见,应该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同时,通威、海大、粤海、澳华、新希望、旺海、丰华等对川内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当地的竞争远比想象中更加激烈!逆势突围,平春脱颖而出的秘诀是什么?

基于此,笔者联系采访了四川鑫平春水产饲料有限公司核心成员之一刘燚,请他谈谈川内特种水产发展情况。

刘燚(右一)在国外考察鱼粉生产

黄颡鱼养殖快速崛起,泥鳅、牛蛙成养殖稳定新兴品种,鲈鱼养殖技术在快速进步

水产前沿:近些年四川特种水产发展怎么样?

刘燚:这些年川内特种水产格局变化挺大的,以前主要是黄颡鱼、江团、大口鲶等平分天下,可是最近几年,黄颡鱼养殖快速崛起,以及泥鳅、牛蛙等新兴品种也开始发展。

黄颡鱼,这两年养殖规模、饲料销量不断增大,饲料容量应该在7-8万吨。其一,以前通威、海大等大型集团公司主要是推四大家鱼、叉尾料为主,对黄颡鱼这条鱼关注很少,但是2019年的时候,几乎所有饲料厂家都推这条鱼,最后导致这条鱼很泛滥,很多养殖户又不会养,亏了很多。其二,这条鱼价格比较高,溢价空间大,2019年的时候价格还是很好,大家就发觉这么多人养这条鱼,结果价钱还是这么高,觉得这条鱼不错,然后2020年都来养这条鱼,供求关系失衡,行情就下来了。大概估计,川内可能80%的黄颡鱼养殖户去年都亏了。预计2021年开始,黄颡鱼的养殖量可能会下降一点点。

大口鲶,销量在下降,川内市场可能就1万多吨饲料,我们公司占了60-70%。因为大口鲶市场行情不好,不过今年有个好消息,就是市场开始抵制鸡肠鱼了,鸡肠鱼卖得价格就要比饲料鱼便宜1块多。鸡肠鱼和饲料鱼有几个区别,饲料鱼的优势:第一是养殖投喂饲料方便;第二是养殖周期更短,应该要短1-2个月;第三点就是水质坏的没有那么快。确实前两年这条鱼的价格太低了,2020年后面才开始好了一点。

江团,川内会出现一个很严重的情况——缺鱼。最近很多鱼贩子都在跟我们联系,因为我们手上有很多资源。今年,江团这条鱼,四川的鱼应该是不够拉,这个情况可能会持续到7、8月份前,都严重缺鱼。江团相对生长周期会长一点,前两年价格也不好,转养、弃养,导致市场上江团整体的量大量减少,现在价格一下好起来了,但是养殖情况又赶不上了。现在2斤规格的鱼,在川内几乎是问不到鱼的。江团饲料销量我们有3000吨左右,整个市场可能也就1万吨左右。因为江团饲料主要是膨化缓沉料,做起来难度大一点,这边只有少数厂家在做。

拼价格的恶性竞争并不能让养殖户获益

水产前沿:就个人了解,其实很多广东地区的饲料厂都在四川卖饲料,现在川内竞争是不是越来越激烈了?

刘燚:我们跟多外省的同行也有很多交流,都认为这边饲料价格贵、利润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川内的养殖周期很短,配方成本一般要比外省高得多,饲料成本是很高的。不根据本地市场情况,盲目的采用沿海配方,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

在新津,鲈鱼养殖非常集中,那边有一条街上20几个饲料厂家,几乎全是外省品牌,竞争非常激烈。现在出现这么一种情况,恶性竞争,一味追求低价,拼命杀价格。再加上,去年天气原因,9月份开始下雨,10月份就开始进入冷空气了。这边鲈鱼可能百分之60/70都没怎么卖,没有喂出来,很多都是7/8两这样的规格。但是我们一直坚持质量为主,成本高,卖价自然也高,所以我们手上的养殖户,几乎大多数都卖鱼了,可能已经出了80/90%了。我们平春饲料没有销售员,必须要以质量为主,让养殖户帮我们去宣传。盲目杀价格,看似价格降下去了,其实养殖户并没有赚钱,最终还是得落实到饲料质量,还有养殖户的养殖效益,这样才是良性的。

最近饲料厂竞争激烈,饲料品质不断提升,很多鱼在最后成鱼阶段出现白肝、花肝的现象,导致客户在鱼能卖的时候抵抗力低,甚至出现死亡,让鱼不能变成钱。这两年我们在饲料配方上不断优化,黄颡鱼、江团、鲈鱼、草鱼在万胜、仁寿、乐山、成都周边都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最后成鱼肝脏都是健康鲜红色,养殖户都说基本没用肝胆药了,特别满意。

黄颡、大口鲶、江团为主,并引进其他品种

水产前沿:这应该也是平春的特色,没有业务员,以质量为主。现在新厂发展怎么样,应该有3年了?

刘燚:接近3年。以前老厂生产能力有限,只发展了黄颡、大口鲶、江团这三条鱼为主,很多其他的订单,根本接不了。这几个品种,一直是我们的优势,川内应该是最多的。黄颡鱼7-8万吨,平春有1万吨左右;大口鲶1万多吨,平春占了60-70%;江团应该也差不多1万吨,平春占了30%。特别是黄颡鱼,这几年,川内发展非常快,可是盲目转养和恶性竞争,大多数养殖户没有挣到钱。可是在去年,乐山市场上我们平春的当年的黄颡鱼成鱼都基本偏大的。从4月下旬的水花,到9月份卖,我们最大的能够达到3两以上,这个以前要第二年才会有那么大。成都很多鱼贩子都知道,专门给我们打电话,因为今年黄颡鱼都偏小,9月份很多还只有5寸左右,平春饲料很多成鱼能达到7寸、8寸。

因为新厂的优势,这两年,我们也开始引进其他品种。刚说的那些名特优品种,台湾泥鳅在川内养殖发展也很快。泥鳅养殖面积不大,但是产量很高,一亩田能上1万多斤。眉山有个泥鳅养殖集中区,可能只有2000-3000养殖面积,但全是养殖泥鳅。那边我们2018年过去做实验,效果都很好,一包饲料能抓50斤左右,一般能够抓40多斤的都不错了,现在销量已经有300、400吨,有了效果,后面销量还会继续增长。川内应该还有一个项目发展很快,牛蛙。我们和其他的团队在合作,通过养殖+销售+服务结合的模式,在这一领域进行深耕。

水产前沿:有没有想过向外扩张呢?未来发展是怎么计划的?

刘燚:说实话,我们向外的优势不大,要发展也只有往四川周边那些地方,但那些市场赊账也大。因为我们公司没有销售员,基本不做赊销生意,很多客户过来要赊账,我们接不了。现在利润越来越低,一家收不回来,可能十多家都没赚到那么多钱,而且赊账都是大户。

我们建议就是养殖一些短平快的品种,主要黄颡、江团、大口鲶、泥鳅等无鳞鱼为主,让养殖养健康鱼,赚安稳钱的努力也有了养殖效果,个别养殖品种也在跟专门的团队合作,加州鲈、叉尾鮰这些大宗品种,也有筛选的多接订单。另外,我们也在考察,比如罗氏沼虾和南美北对虾,这在川内不缺市场,也是很有发展潜力的品种。通过帮助我们的养殖户改良养殖方式,让养殖户更赚钱。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