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桥》教学案例及反思

 冷月无声12122 2021-03-01

《桥》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      会写8个生字,会读会写11个词语。

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      品读描写人、洪水的句子,感受这些句子传达的含意。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理解本课生字词。

1.体会并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 板书课题  桥

师:同学们,请看本课的题目,齐读课题。

师:看课文题目我们知道本文写的是桥,对吗?

生:不对,本文写的是人。

师:哦,那你从哪里知道这篇文章写的不是桥而是人呢?如果不是写桥,为什么又以桥为题目呢?

生1:因为这篇课文对桥描写的比较少,对人描写的比较多。

生2:本文主要写的是老汉,赞美了老汉崇高的品质。

师:大家的分析很有道理,但为什么样会以“桥”为题目呢?会有特别的含义吗?接下来我们读课文。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要带着问题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者难写的字要留心一下。

生读课文。

生练习并互相抄写生字词。师巡视。

师:大家生词练习的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个别地方有错误。老师现在把这些词语再写一遍,大家认真观察。(板书:跌跌撞撞  拥戴  乱哄哄 蹿上来  放肆  舔着手 呻吟  搀扶  祭奠)

师:大家看老师把这些词又板书了一遍,现在你再观察,看看这些词哪里容易错,一会儿再检查的时候,要避免这些错误。

生观察。

擦去黑板上的词,挑写。同桌对改。再纠正错误。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写了什么事儿?请注意,说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生:山洪暴发时,村支部书记在一座桥边指挥全村过桥。

师:说得不错。

三、体会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描写刻画人物

师:同学们,你们看本文一共出现了多少个人物?重点写的是哪个人物呢?

生1:老汉  (师板书)

生2:老太太  (师板书)

生3:小伙子 党员  (师板书)

生4:小伙子和党员是一个人!

师:好,现在有同学提出异议,说小伙子和党员是一个人,大家怎么看?

生再读课文片段,思考。

生1:小伙子是党员,但文中还有一个党员。所以,小伙子和党员是两个人。

生2:老师,我读一下课文。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这里的党员应该是另一个党员,而不是小伙子。

师:大家怎么说?同意小伙子和党员是两个人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好,这个问题解决,过。还有没有别的人物了?

生齐:没有了。

师:那这些人物中,重点写的是哪个人物?注意,我这里说的写,是描写的意思。那么人物描写有哪些方法?

生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

生2:还有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里面,如果把动作、外貌、神态写得详细些,那就成了细节描写。除此之外,还可以有侧面描写等方法。(板书描写方法)

师:现在根据这些描写方法从文中找到描写这些人物的部分,看对每个人的描写分别有几处。

生再读课文。

生1:写老汉的内容一共有6处。

师:那能不能请你读一下这6处的内容?

生1读内容。

生2:老师,我要给她补充。

师:好。

生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这句话也是描写老汉的,所以,应该有7处。

生3:老师,我反对。这句话没有人物描写方法,所以不能算对老汉的描写。

师看向生2,见他不说话:那这句话就不算了?

生4:老师,这里有一个动作——站!这句话算对老汉的描写。

师:说得好。站是一个动作,并且在本文中,还是一个写得非常棒的动作。之于怎么棒,后文再说。所以这句话可以算是对老汉的描写。一共7处。接下来是对老太太的描写,有几处?

生1:1处。

接下来师生讨论其他人物描写。结果:老汉7处,老太太1处,小伙子3处,党员1处。

师:根据数据,各位同学能看出什么?

生:本文主要人物是老汉。

师:很好。那么请同学们再看看对洪水的描写有几处。(板书:洪水)

生再读课文。

生:一共8处。

师:那么能不能请你读一下这8处内容?

生读课文。

师:读完这8处对洪水的描写,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洪水的无情。

生2:我看到了洪水的越来越大,人们在洪水中惊慌失措。

生3:作者对洪水的描写,能表现出人物的品质。

师:那洪水是怎么表现人物的品质呢?

生3:洪水越是凶猛,越能表现出老汉的镇定勇敢。

师伸出拇指赞:很棒,这都看出来啦。

师:孩子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人们的表现是什么样的?可以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以用原文回答。

生: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

师:通过这段话的描写,我们能想到什么?

生1:当时洪水很大,人们很怕。

生2:人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办,很慌乱。

师:那老汉呢?

生1:很镇定,很勇敢。

生2: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好,注意,这里的那个站字,你可以跟人们的那些动词作一个比较?

生看书。

生1:跑,折回来。

生2:跌跌撞撞。

师: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呢?

生:面对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老汉镇定勇敢。

师:很好,这就是对比写法的好处,我们写作文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学习运用一下呢?怎么运用呢?给大家支个招,如果咱们写人物,要表现某个人的良好品质,不仅要正面写人物的好品质,还要注意周围人物的不良言行,这样就能形成对比的效果。

四、小结本课: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写人的,可是题目为什么是桥呢?人与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说。

五、作业

写一个人物小片段,注意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描写方法,如果能用上对比的方法,就更好了。

板书设计:

人物:       洪水

老汉      镇定勇敢               描写方法:外貌、心理、

  人们      惊慌失措               动作、神态、细节等

  党员

  小伙子

  老太太     

《桥》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说,语言精练、含蓄,又极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而突出,在寥寥几语中,就勾勒了一位为人民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和儿子生命的老村支部书记的高大光辉形象。

这篇文章值得精读细讲的地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内容也有很多。那么,如何在两个课时中,去讲解、学习这些内容呢?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要还给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每一名同学参与到学习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本节课的思路是这样的:字词一带而过,整体把握课文也不做过多讲解,把宝贵的时间重点用在对课文语言与描写方法的挖掘与学习。

这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虽然字词是本文的学习重点之一,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不是难点,较容易掌握。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故不做细解。重点内容与难点内容集中在对描写方法、写作方法的把握与学习,本节课把时间大部分用在这里,重点突出,有利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二、积极响应新课程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每一名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中,学生们的表现无疑是很优秀的,他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而且回答正确率较高,语言表达比较清晰流畅,且有理有据。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快乐。

三、对文本表现手法的挖掘。在本节课中,老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研读本课,分析讨论写作方法和描写方法,为他们自己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本课第三个环节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寻找、回答、辩论,最后得出更客观正确的答案,这一系列的过程,既是对文本深入研读的过程,也是主动学习的过程,更能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分析综合等能力的提高。

除此之外,本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

1. 时间安排稍显不足,课堂显得太满。

2. 如果能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探索答案,那就更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