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校之道(7)|为素质教育而战——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小学的突围(三)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1-03-01


农村情结不“减”

【陶继新】在采访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时候,就为其浓浓的农民情结所感动。这位具有“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等十几个荣誉称号的校长,对农村小学,甚至对所在村庄的村民的感情一直挥之不去。提拔其为团县委副书记,却被他一次又一次地辞去了;请他到大城市名校去发展,也被他一次又一次地婉拒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您有点像他。现在您也有了一定的名气,可是,依然保持着农民的纯朴与善良。

【董春玲】我是一个普通的人,是在农村长大的,对农村和百姓情有独钟。所以每一次如果外地朋友或者各级领导来校,只要想听汇报,我都会有一句:我代表我们全体师生和父老乡亲,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个农村小学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一直在想:我能为农村的孩子做一点什么呢?

【陶继新】从农村走出来与不走出来是不一样的,对农村怀有感情与不怀有感情也是不一样的。您是一个一直怀有乡村恋情的人。对农民的这种深层次的爱,也因爱屋及乌而更爱他们的孩子。孩子们在学校学好了,最受益的还是农民。有的农民没有多少文化,可是,他们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拥有文化。您知道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也始终为了这种需求而一直努力着。

【董春玲】我也为自己有这种自主和自觉的意识感到满意。当然自己光有感情不行,自己要学习和实践,而且还要带领老师们更好的发展。

【陶继新】您对农民的感情以及自己的发展一旦扩展到老师们那里,就会焕发出巨大的能量。老师的潜能的发挥,自主意识的觉醒,带给孩子的则是生命的快速成长。特别是由于有了爱,孩子们感到幸福,而且这种幸福还会在其生命的历程中延伸。

【董春玲】我和老师们爱学生是没有功利目的的,所以,一切都那么自然;教育本该如此。

【陶继新】爱的真谛是付出与奉献。如果为了校长的名利,为了教师多发奖金,所谓的爱就变了味道。从一见到您我就感觉到您的爱的自然与真诚,这些是写在脸上的,装是装不出来的。正是这样,教师与学生才真正地信任您。

【董春玲】老师们说我是扑下身子干工作的。我认为教育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生活在和乐的环境中是幸福的。甚至到了晚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也会特别温馨。

【陶继新】构建和谐社会,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十年、二十年能够把周边农村变得文明而又和谐,真的是功莫大焉。

【董春玲】所以有很多人说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在促进新农村建设。

【陶继新】新农村的新,GDP是个指标,但人与人的文明和谐也是很重要的指标。农民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劣根性,鲁迅先生对此就进行过深入的批判。而革除这种劣根性的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文化和教育。只有先进的文化教育走进老百姓的心里,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文明。

【董春玲】去年学校改造,很多同志建议,这种开放式的院墙不合适,怕村民进来破坏,而且建议大门关上。事实上让老百姓跟着我们看学校,心灵沟通,心灵近了,就会和谐了。现在当地的百姓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公园。

【陶继新】我有一个观点,就是看人先看好的一面。而且如是做了,往往好的一面还会扩大。如果将老百姓想象得比较好,他们优秀的一面也会呈示出来。

【董春玲】今后想向村民开放图书,利用周末和假期,学期初进行交流和评选。很多图书,学生老师已经看过,所以向家长开放、向村民开放,自有它的价值。教育的本原就是求真求美。

【陶继新】您这是小学校,大教育,你们不仅仅是教育学生,还想着周围的老百姓。现在这样做的还不多,做起来会成为一个亮点。即使丢掉一些书也无所谓,他们不喜欢才不拿呢?况且,不断地读好书,就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品位。

【董春玲】2008年8月份以后,上级领导让我兼任教委副主任,想给我一个大的平台让我辐射带动。我本来觉得十分累赘,很多人却很羡慕,但是后来我想,我可以带动更多的老师一起成长。我觉得人不能独,小环境好了大环境就美了,身处其中是幸福的。

【陶继新】不独,就是善,校长尤其需要善良。一个不善的校长是可怕的,会危害老师,也会害了学生。

【董春玲】学校最终要把人送出校门,要让他走出校门有一种持续发展的本领,不论老师即将退休还是不退休,都要有一种持续的心态,所以我们追求的就是——让校园成为师生持续发展的家园。学校要有一个发展规划,每一个人也要设计一个小蓝图,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持续发展,这样有一个系统的思考,再系统地去做,老师就会有了持续的发展动力。学校也如此。

【陶继新】发展目标的规划是重要的。昨天培训结束,有几个教导主任问我:教师的倦怠问题怎么解决?我说当然有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问题是老师看不到希望,若干年之后会了无生趣地老死这个地方。让老师有瞭望未来发展前景的规划,每一阶段都有一个飞跃。为此,甚至可以对做得非常好的老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

【董春玲】我深有感触,通过我接触的校长和老师来看,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的确是影响发展的一个瓶颈。学校没有目标没有方向,就不知道朝着那个方向走,走得茫然,老师也不知道怎样发展,成长不是用嗓子喊出来的。所以倦怠不能光怨老师,有时我们也要扪心自问:我们校长为老师做了什么?在农村,更呼唤教育的理想和责任,更需要浓浓的教育情结。

农村学校不“难”

【陶继新】在采访一些农村校长的时候,他们往往向我诉说很多难处。不知道你们在发展中也经常遇到困难吗?

【董春玲】当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如果老师们都自己主动争取发展和成长,就不会难了。

【陶继新】对于难,应当进行理性地分析。经过努力做不到的时候就放弃,不但难,而且一事无成;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校长带领教师主动地去克服困难,就可以享受成功的喜悦。我甚至认为,如果没有对一个又一个困难的破解,就没有今天你们这所学校的飞跃式发展。

【董春玲】的确如此,困难是成长和发展的财富,面对困难的时候,发展是硬道理,只要想办法就会有出路。老师说,这三年发展了自己一辈子。我当时在做的时候,就引导——我们别怨条件差,工作的要求就是为孩子的发展创造条件,从小处说是职责,从大处说是使命。孩子天天在成长,不能让自己的懒惰的、不作为的思想耽误了孩子的发展,上课可以重复,但是生命是不可以复制的。

【陶继新】如果说这三年对教师影响巨大的话,对于孩子的作用就更大了。孩子的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在老师持续快速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他们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不只在课堂上,更在于平时老师的一言一行,这些就像一颗颗美好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到了孩子的心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种子会发芽、开花和结果的。

【董春玲】我们规划学校发展的时候不是定位在荣誉和奖牌上,而是定位于人的发展,这是回到学校和教育的本源来定位。把学校投入社会能洪流中,定位于顺应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中,发展方向不会偏离。

【陶继新】把目标锁定荣誉,校长和师生就会为荣誉而战;将目标定位师生发展,校长和师生就会为发展而战。目标不同,结果各异。学校需要荣誉,但是如果只是为了荣誉而战,尽管可能会取得一些荣誉,可是,就有可能在这种追求中失去本真甚至人格。而这些最为重要的东西失去之后,再多的荣誉都没了价值。

【董春玲】刚来这所学校的那一年,我一看职称评聘的文件,教龄分数占的比重很大,我要在小学系列参加聘任一定会落榜。很多人劝我找找领导或者回到中学,立马能够得到解决职称问题,但是我觉得做人应该活得有尊严,所以还是坚持留在了这里。

很多老师因为落聘而精神一落千丈,没有精神气的老师会严重感染给学生。所以,我就想尽千方百计帮助老师们从“漩涡”里走出来。而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教师对我感激不尽,一个劲地嚷着要请我客呢!

【陶继新】每年的职称评定,真的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其消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您很快消融了教师的消极情绪,将他们引领到积极向上的心灵状态之中了。

我常想,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更多的应当是精神的追求。而精神追求不在乎钱多钱少和有多少荣誉,而在于是不是每一天都发展了,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人的钱财、地位、荣誉等都有可能被剥夺,而唯一不能从你身上剥夺掉的就是你的人品和学识。让老师们认识到这个核心问题,就不会再为职称等问题而忧心忡忡了。

【董春玲】很多人说我是把工作当成了生活和生命。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倦怠的感觉,和教师在一起我有充分的自信,和孩子在一起童心永葆青春。顺乎人性,做教师的朋友,做孩子的朋友,感到很幸福。

【陶继新】我认为,幸福是久存于生命个体心中的具有高尚情结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短暂的,而是久远的,甚至是一生的。而且还要高尚,有的人有高官厚禄,如果贪污腐败,那不是幸福;有的人拥有万贯家产,如果吃喝嫖赌,也不是幸福。您与老师们所追求的这种幸福,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因为您与大家一起发展了,而不是自己发展了。

【董春玲】现在我非常渴望学校能够有几位特别有活力的教师来冲击教师的成长,这个团队的精神也需要继承和发扬。目前来说仍然是个难题。

【陶继新】不仅你们学校,这也是所有农村学校共有的困惑,老师年龄知识老化双层存在。但是期望在短时间之内进一批年轻的老师是不可能的,所以比较现实的还是着眼于在现有老师的发展,做好规划,按照规划一步一步的发展。发展是需要时间的,不要期待发展得太快,但只要朝着既的目标前行,就会终有达到目标的那一天。

【董春玲】我鼓励老师找到学习的路径,希望老师能够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子。我也在努力帮助教师找到一个“新生”的切入点。人和人没有“笨”与“不笨”之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用人之长,弥补短处,这样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多面体,换一个角度可以发现一个新的层面。

【陶继新】人与人之间差异并不太大,关键在于是不是天天发展。只要有一个向上的积极的心态而且付诸行动,不用几年,就全令人们刮目相看。我们自身的成长就能够展示这一点。

【董春玲】我觉得校长首先要定位好自己,校长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其他任何行业相比更具有人性化的责任。

【陶继新】校长的人品、心境、理想,对学校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不正了,学校方向正是不可能的。

【董春玲】陶行知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既然总是要做事,那就踩好脚下一方土,努力做好自己。

-全文完-



原载于《名校之道——陶继新对话名校长(7)》,陶继新 著;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