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GO研习社第49期 | 中国白酒品牌的机遇与出路

 米多大数据引擎 2021-03-02

以下文章是针对首席增长官研习社举办的第49期系列专题课进行回顾,主讲人是国家人社部认证创新创业导师、谋势品牌定位创始人——李正新老师曾服务过江海盈科投资集团、中科信息港、宏远新智汇等企业

本次分享的主题是【中国白酒品牌的机遇与出路】,主要分为以下5个板块:

一、白酒行业品牌观察

二、从郎酒的“一树三花”说起

三、得心智者得天下

四、聚焦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五、二三线与区域品牌的出路在哪里?

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晚上好,我叫李正新,是广东谋势品牌咨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研习与实践品牌定位多年,首先感谢林总的邀请,感谢首席增长官研习社平台及背后的工作人员。

我虽观察并参与酒业有一段时间,老实说:我还不算酒业中人。正因为不是酒业中人,所以今天想从“外部视角”、从“顾客心智”出发,与各位交流一下白酒品牌竞争的一些心得体会,期望对各位能有那么一点点的启发。

白酒行业品牌观察

某酒业媒体如下描述当前的白酒行业竞争态势:

时下,消费升级成为白酒行业调整的热点话题。而其背后所衍生的消费需求新特点,也对酒企的品牌打造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无论是名酒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下沉,还是区域酒企的反击,吃透消费新趋势,在品牌战略上长远布局,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提前抢占高地。

“不是要不要做品牌的问题,是没品牌能不能生存的问题”。一线名酒进一步以碾压式的下沉,在各地盘上抢夺厮杀,而带来的结果是当地的生灵涂炭,具体表现为一线名酒品牌下沉数量激增,在当地不断做品牌文化扩散,以资源垄断终端,品牌服务进一部下沉,以高品牌势能姿态释放品牌价值,到处攻城掠地。

个人认为,2012年是白酒行业的一个转折点,2017年将又是一个转折点,白酒品牌化运营将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同时,行业集中度也会进一步加大。

从郎酒的“一树三花”说起

2017年郎酒集团“青花郎”战略发布;2018年/2019年茅台与五粮液相继提出:聚焦核心品牌、聚焦核心品项;次高端白酒品牌价格持续上涨。白酒行业吹起了新一轮的竞争与洗牌的号角。

面对一线知名白酒对品牌的重视,相对应的是二三线及区域白酒对品牌竞争的反应迟缓、手忙脚乱或无动一衷。

郎酒的品牌战略定位是一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杀”其它品牌于无形(商战比军事战争更残酷,因为商战在心智中进行,没有号角,且不会刺刀见红)。现对郎酒集团品牌战略简单解读如下:

消费者对白酒品牌的心智分类维度有多个,但香型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的分类维度,特别是中高端消费者。郎酒用“一树三花”战略占领了最重要的三个香型:酱香、浓香和兼香。

占领不可怕,关键是“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1、郎酒用“青花郎”品牌占领高端的酱香白酒品类。广告词是:“中国两大酱香白酒之一”。市场中是不是两大或在哪个方面是两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占领潜在顾客心智中的两大。一旦两大的心智地位建立,除了两大,其它品牌将黯然失色,因为消费者对于同品类商品一般只会也只需要记住两个品牌(心智二元法则)。

2、郎酒用“郎牌特曲”去占领中高端价格的浓香白酒品类。广告词是:“来自四川,浓香正宗”。这个广告词太可怕了,一下子把浓香白酒切割成了“四川酒”和“非四川酒”、“正宗浓香”和“非正宗浓香”。“郎牌特曲”站在“正宗浓香”的“四川酒”的阵营里只是第一步,下一步还要从“正宗浓香”里“出人头地”。

兼香型的小郎酒正用 “热销”的概念向小瓶酒领导者地位吹起进军的号角。

当诸如郎酒等全国一线大品牌在心智中(不仅仅是市场)攻城掠地,到处插上大王旗时,许多品牌还沉浸在“内部思维”“品质思维”“成本思维”“低价致胜”“创意广告/VI形象”“李白杜甫的品牌故事”“客户满意度”里自鸣得意或不能自拔。

如果真这样,这些品牌就将落伍,被时代所抛弃。这里不是说品质不重要,品质只是现代商战的入门卷而已,仅仅只有好品质是不够的。产品过剩时代,好酒也怕巷子深。

得心智者得天下

想要进入或占据消费者心智认知,有几个重要的“势能”不可忽视:

1、第一的势能。(你可以第一个开发一种香型,你也可以第一个提出自己是“两大之一”。第一容易让人记住,第一可信度更高。商战的时机很重要)。

2、高价比低价更有势能。高端向低端延伸容易,低端向高端延伸相对较难。注意,定位思想是不鼓励品牌延伸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最近次高端白酒品牌都跟随茅台涨价的原因---占据高端价格及定位)

3、高端媒介比低端媒介更可信更易进入心智。央视和分众传媒相对高端。(如果媒介对同类竞争对手实行排它后,将对后进者是一场灾难。)

4、说品牌的“果好”比“因好”更有说服力。“果”是市场结果,“因”是产品本身和品牌出身。毕竟“因好”不一定“果好”,“果好”才是真的好。产地、材料等是卖的好的原因,热销、受青睐、领导者是卖的好的结果。情感类广告还谈不上是因,所以势能是很低的,如湖北名酒枝江大曲的“知心知己”(本人是湖北人,对湖北酒相对熟悉,所以本次分享着重用湖北酒举例)。还有一些白酒主打“文化”,如“舍得”“义”“西夏”等,文化的势能同样比较低。只有真正的领导者才有权力打情感类、文化类广告。

5、全国品牌比区域品牌更有势能。(同理,全球性品牌比中国品牌也更有势能。这也是为什么哈弗打出“全球SUV领导者”的口号)

6、高度酒比低度酒在心智中更有势能。

您的酒占据了什么势能呢?

仅在私底下“争议”郎酒是不是两大,是没有用的。品牌关乎心智,要用“公关”和“广告”的手段在消费者心智中进行“回应”“博弈”或“对立”。

事实上,郎酒的“一树三花”战略并不是牢不可破的,这或许是郎酒需要“循序渐近”、“为了上市”而进行的折中处理。相信假以时日,郎酒的企业战略与品牌定位战略一定会再次调整。

聚焦才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品牌,而不是企业。

白酒虽然竞争剧烈(更多的是广告投入与渠道争夺),但品牌竞争相对初级。

品牌最需要的是聚焦,但真正聚焦的白酒品牌不多。

1、产业链的聚焦。研发生产销售、包材印刷、物流金融、文化策划、房地产,还有餐饮养殖、投资等,全产业链者居多。

2、产品特性的聚焦。聚焦在一个香型或一个酒精度数的企业也不多。

3、价格的聚焦。高端品牌涨价,事实上为更多品牌留出了更多定位的空间。

4、视觉锤的运用(聚焦)。洋河、郎酒等在有意运用视觉锤,其它大部分品牌重视不足。酒类最大的视觉锤是瓶子、包装和颜色。大部分白酒品牌瓶子有各种造型、包装有各种颜色,红的、蓝的、绿的,应有尽有。视觉锤不等于LOGO,含义大于LOGO,其重要性越来越大。企业可以斥巨资设计一个LOGO(近期茅台重新设计了LOGO),但很少有品牌想过自己的视觉锤是什么?

5、渠道的聚焦。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最好打造不同的品牌。奥克斯正是聚焦于线上渠道,才撼动了格力的线上江湖地位。

只要您敢于聚焦,就能跑赢50%的品牌。话又说回来,聚焦是“反人性”的,超过50%的老板是接受不了聚焦的。这,正是你的机会!

二三线与区域品牌的出路在哪里?

懂得聚焦、分化与对立,就不会为品牌出路担忧。

聚焦,你将超越50%的品牌,在上面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说说分化。湖北在全国范围内产好酒的认知并不强(认知是领导者和市场教育的结果,是市场销售结果的结果),但并不妨碍“劲酒”的辉煌成功。“功能白酒”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其实还可以进一步分化。除了价格、香型、酒精度、产地以外,酿酒工艺、食材、功效、饮用场景等都是可以分化的维度。分化永无止境,这是上帝对新企业新品牌(包括中小品牌)打开的窗。

再说对立。高价与低价是对立,高度与低度是对立,全国性品牌与地方性品牌是对立。虽说“高”和“全国”有心智认知优势,但是:只要你能说出“价低”的理由和“地方品牌”的优点或价值,一样具有竞争优势。俗话说:强龙难压地头蛇;“小米”“江小白”曾经也都是靠低价成为黑马的。

具体到某个品牌如何提升竞争力或如何突围,需要具体分析。

中国白酒在全球具有中国国家区域心智认知优势,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崛起,许多白酒品牌可以考虑走出国门。先走出去的品牌有“战略时机”优势(茅台已率先高调走出国门),同时,当你的品牌成为全球品牌后,对国内的销售也是强有力的背书。

前几日在与一酒业朋友交流时,朋友说:“郎酒处处与人为敌,将会死的很惨”。我想说的,当前中国白酒行业建立品牌,第一个需要的是聚焦,第二个需要转变的观念就是:竞争导向大于客户需求导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