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珐琅彩瓷器

 芝润斋 2021-03-03
珐琅彩瓷器

瓷胎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

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

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

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时盛行。

清代后期仍有少量烧制,但烧造场所已不在清宫中而移至景德镇。初期珐琅彩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是一特征。

康熙朝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以各色珐琅料描绘各种花卉纹,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

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瓷器的两大特点第一,现存数量少。

由于珐琅彩制作难度大、成本高,制作一件珐琅小瓶往往要精描细绘3—4个月,所以传世的作品数量很少。

据现有资料统计,在雍正7年8月14日至13年10月期间,共呈进珐琅彩“碗80对又17件,碟44对,酒圆36对,盘12对,茶圆26对又3件,瓶6对”。

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共收藏有清宫珐琅彩瓷400多件,有近200个花色品种。

第二,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珐琅彩。

素胎入宫后由宫廷画师自行选择绘画图案,每件珐琅器都是单独绘画而成。

珐琅彩被称为“古月轩”瓷,然而传世的珐琅彩中并无一件署此款,“古月轩”也就成了珐琅彩高贵身份的代名词。

珐琅彩瓷器的鉴定要领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非常少见。

造型: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器和动物摆设品。

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珐琅彩色:色彩鲜艳柔和,很少为纯色,多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在同一件器物上可以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余种。

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的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

釉料比底釉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用手触摸时有明显感觉,若用10倍放大镜观看,还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的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且每个朝代各有不同。

如康熙朝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包括红、黄、蓝、绿、紫、胭脂色等,特点是有花无鸟,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要略逊一筹。

雍正朝的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彩料更为丰富。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继承了雍正朝的风格,但技艺却没有前朝严谨,而且还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

款识:康熙时期一度禁止写款,康熙40年后才开放禁令,允许落款。

康熙朝的珐琅彩器均用色料写款,有红、蓝、紫、黑等色,落款为“康熙御制”四字楷书,加双方框。

四字款有三种形式,区别在于“康”字和“御”字各有两种不同的用笔。

雍正时期的款识有两种,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均由四字组成,外加双方框,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只有蓝料款。

乾隆朝的款识只有“乾隆年制”四字双方框形一种,兼用蓝料和褐色料款。

珐琅彩瓷器

珐琅彩和粉彩的区别

1.珐琅彩彩色繁多,有十余种不同的颜色;粉彩釉的色彩总数虽然多于五彩釉,但在同一器物上还是不如珐琅彩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即可摸到;而粉彩釉是用一层薄薄的釉水涂上去的,表面很平坦,没有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的色调非常艳丽美观;而粉彩则相对逊色一些。

4.珐琅彩料较厚处的釉面有极细的开片,并有明显的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不反光)。

5.珐琅彩没有蛤蜊光晕散现象;粉彩器则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周围。

珐琅彩瓷器

相传历史上在我国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产胡姓人家,世代烧瓷为生。

他家的瓷制品因 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欢迎,也就惊动了官府。

乾隆南巡时他的臣子将胡姓制瓷献给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赞美。

大臣想让胡姓人进宫专为皇上和皇宫制瓷。

因为种种原因姓胡的不愿意进宫,于是大臣们在宫里特设一个窑,按照胡姓人的烧制方法烧制出了精美的珐琅彩瓷器。

为了表宫里与民间的不同,也为了显示这种瓷器的出处,有人就将“胡”字拆开,将专为宫中烧的这种珐琅彩瓷器叫做 “古月轩”。

珐琅彩瓷器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的一个必然产物。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

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

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

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

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

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的彩料还有“洋为中用”的成分。

五彩和粉彩中都不含的化学成份“硼”珐琅彩 中有:

珐琅彩中含“砷”;

康熙前的瓷器中黄色为氧化铁,而珐琅彩中黄色的成分是氧化锑;

珐琅彩还有用康熙前没见过的胶体金着色的金红。

上述化学成分分析说明了珐琅彩是国外引 入的,文字上也有记载,宫中原名《瓷胎画珐琅》的档案于乾隆八年改名《瓷胎洋彩》由此可见珐琅彩确是欧洲进口,由此更可见康熙帝国时中外文化与贸易交往的盛况。

珐琅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

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

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

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