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城镇化红利或难持久,逐渐呈现城市群特征

 昵称70992978 2021-03-04

笔者以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需依赖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盘和林

回顾中国城镇化在过去30多年取得的成就,年均9.8%的城镇化增长率一路见证了房价的增长。

从官方统计数据来看,1987年,我国开始有全国性的房价统计,当年的房价为408元/平方米,1998年是停止福利分房开始施行房地产市场化的开始,当年房价均价跳升至2000元/平方米,至2009年房价翻涨2.5倍。2014年,全国房价突破6000元/平方米,截至2018年8月,全国平均房价已经达到8500元/平方米,湖北武汉、四川成都、河北石家庄等二线城市房价已经突破15000元/平方米,北上广深以及热门二线城市房价更是全国平均房价的数倍。

2018年年末,中国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接近60%,并且其中超大城市、大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从数据上来看,毋庸置疑的是:城镇化是住房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因素,而房地产市场的成长发展又反哺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从传统的供需理论来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增加了住房需求,进而推高了房价,并且带动了经济的繁荣。但是国际经验表明,城镇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存在边际递增区间。

以日本和韩国为例,在城镇化率低于60%时,城镇化与经济增速呈正向相关关系,当超过60%时,经济增速反倒会下降。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国目前户籍城镇化率为44%,依旧有红利空间,但是这样的红利并不持久,寻求城镇化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空间,才是支撑城市经济持续繁荣的更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沿海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采取的都是城市群模式。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城市群比城市圈结构更加合理,不论是基于人口因素还是产业因素,城市群的发展模式都更能实现城市区域之间的功能互补,城市群所建造的关系网不仅可以将居民生活联系起来,更可以实现产业资源、交通、服务等共享。

城镇化的发展质量是包含经济、社会及资源环境等多系统多因素的复合问题,各个要素存在着不同的演变规律,各个地区所具备的资源也有巨大的差异,这对资源要素跨区域流通交换产生了需求,从而在城镇化过程中,逐渐呈现城市群的特征,这是资源更大范围合理配置的体现,也是将各部分之间交易成本内部化的方式。

然而目前,城市群也出现市场分割、产业同构、市场分割等问题,城市之间缺乏统一的建设和发展机制,导致资源与人口不断向大城市群和城市圈聚集,大城市规模不断扩张与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并存,其也是目前房价异质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经济发展格局的活力中心,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城市群的发展需要更加关注“质”与“量”的平衡,积极促进城市群的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城市群发展是大势所趋,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地区需要在充分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增长方式,切不可盲目跟风,造成增长方式与现实发展状况的错位。

最后,窃以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还需依赖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建立一套多维的考核体系,对其进行约束,不仅要考核其经济发展状况,更需要将社会保障、资源环境、城市之间协调合作程度纳入考核体系,做到“质”和“量”兼顾,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盘和林系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系地产深度报道专栏作家,以上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本报观点)

编辑 沈玉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