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伟天英 2021-03-04

在中国,男性最怕戴的帽子是'绿帽子'。因为只有男子的妻子'红杏出墙'时,才会被称为戴了绿帽子。比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红杏出墙'千百年来一直被视为女性给男性戴'绿帽子'的典故。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这是因为'绿帽子'一词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带有歧义的文化色彩。可是,'绿帽子'一词也不是从诞生之初就指代——男性的妻子有和其他男性苟合的情况的,而是对古代头戴头巾的底层百姓的指称,之后随着头巾在整个社会的普及,才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不仅能体现中国男权为尊的社会文化,也能体现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这一词语的背后所折射的是中国的文化特征和中国女性的附庸地位。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绿帽子'的由来

1,'绿帽子'源于古代的'绿头巾'

首先,今天所谓 '绿帽子',源于古代的'绿头巾'。这和中国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思想有关,汉族人轻易不剪发。所以,自汉代开始中国兴起了头巾,劳动人民为了劳作方便用头巾把长长的头发裹起来。而当时百姓们使用头巾的颜色,除了常见的纯色外,还有偏蓝的绿色和深蓝色,所以,绿色的头巾被称为'青巾'、'碧头巾'和'绿帻'。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这和古人对颜色的认识有关,《荀子》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白居易的《忆江南》也有'春来江水绿如蓝'。在古人的眼里,'绿''蓝'是非常相近的颜色,所以,绿头巾所指代的范围也很广泛,比如上文提到的'青巾'、'碧头巾'和'绿帻'。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2,'绿头巾'曾被广泛使用,在很多地方和时期没有侮辱性的意思

其次,在汉代到元代,绿头巾在社会被广泛使用,在很多地方和很多时期并没有侮辱性的意思。只是如上文所说,绿头巾的佩戴者是底层百姓,地位低下。比如,在晋朝沈莹有一支军队叫做'青巾兵',其中大多是底层百姓;再者,北周时期尉迟迥有一支亲兵,叫做黄龙兵,士兵们统一'皆绿巾棉袄',穿着棉袄头戴绿巾,这些人也多是穷苦百姓出身。可见,虽然这一时期'绿头巾'的佩戴者多是底层百姓,但是却并没有后世指代妻子出轨的侮辱之意。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到了唐宋时期,头戴头巾成了仙风道骨的标志。比如,在唐传奇《玄怪录》中就有相关记载:'绿帻青帔'是仙童的衣着;而宋代的《隐真道堂记》中'戴青巾、披青氅'的人则是典型的道士,连秘书省的官员杨简给皇帝的奏章中指称道士也出现了'青巾紫袍'的服饰;与宋同期的契丹,也有'丈夫或绿巾、绿花穿袍'的记载,说的是契丹的男性多穿绿色的衣服,头戴绿色的头巾。可见,当时绿头巾也并未有什么不好的意思,但是凡事皆有例外。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3,在唐朝的东部戴'绿头巾'曾有屈辱之义

再则,在唐朝的东部戴'绿头巾'曾有屈辱之义。比如,在《封氏闻见记·奇政记述》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李封为延陵令,吏人有罪,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随所犯轻重,以日数为等级,日满乃释。吴人著此服出入州乡,以为大耻,皆相劝励,无敢僭违。'记述了一位叫做李封的官员的事迹,在他任职延陵的县令时,如果他手下的官吏有犯错的, 他不采用杖择的粗暴方式,而是让犯错的官员头戴绿色的头巾来让他感到耻辱,并且根据犯错的大小来决定戴绿头巾的时间长短。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因为李封的做法,当时整个吴地的人都对'绿头巾'产生了心理阴影,以戴绿头巾为耻。在此风气下,整个东吴地区都对绿头巾有了看法,纷纷以戴绿头巾为耻,因为延陵地处南方,大约在今常州、江阴、丹阳等吴地沿江一带地区。可为什么李封用这种方式处罚人呢?

'绿头巾'在唐代开始带有贬义的原因

1,和春秋时期的一个'娼夫'有关

其一,这和春秋时期的一个'娼夫'有关。当时,曾发生过贩卖妻女来求食物的人,这个人被人们称为'娼夫',而这个娼夫就是用绿头巾裹头的,人们都很看不起他。而李封的做法是在假借春秋时期这个道德品质败坏的'娼夫',来反讽他的手下,这个现象并非是常态。常态是上文提到的从汉代到元朝绿头巾都没有什么贬义,因为李封官吏的身份,加上中国在晋朝时候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一大参考标准就是家庭出身和背景,或者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所以,当时的普通百姓做官的几率小,故而对官员保持着很大的崇拜心理,在此社会心理下,李封的做法才在吴地延伸开来。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2,战国时期用'青布'裹头的士兵等级低下

其二,这和战国时期用'青布'裹头的士兵等级低下有关。比如,《史记·苏秦列传》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其中提到魏国的军队中,有'武士''苍头''奋击''厮徒'四类。而其中的'苍头'指的就是用'青巾'裹头的军队,这点不管是宋代的文字学家鲍彪对'苍头'注释的:'以青帕首项';还是唐代司马贞解释的:'以青巾裹头以异于众',指的都是青巾裹头的士兵。而这些士兵多是地位低下的人所组成的军队。因为'苍头'指的是头巾诞生之初对于头戴头巾百姓的称呼,本身就意味着地位低下。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甚至,裹绿头巾的人在汉代都还是地位卑贱人的特征。比如,史书记载馆陶公主的家臣董偃第一次进谏汉武帝时就曾头裹绿色的帻,而关于他的这个装束蔡邕曾有评价:'帻者,古之卑贱执事不冠者之所服也。'意思是说'帻'这个东西不是戴冠的贵族阶级佩戴的,而是卑贱的人所佩戴的;甚至到了唐代颜师古在解释'绿帻'时,都还是说'绿帻,贱人之服也。'意思是说绿帻的佩戴者是地位卑贱之人所戴的。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东汉之后,'苍头'甚至成为了四人仆役和奴隶的专称。而古代的仆役大多是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地位很低,而奴隶更是地位低下,到了后来逐渐发展为只要是家奴都可以用'苍头'来指代。所以,上文提到的李封用'绿头巾'来警示惩罚自己的树下就是借'苍头'在古代指代地位低下的人之意。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3,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导致元代正式确立'绿头巾'的耻辱地位

其三,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导致元代正式确立'绿头巾'的耻辱地位。从西晋末年至隋唐五代时期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经济发展从南北基本趋于平衡到南方开始超过北方。所以东吴等地区的习俗,在南方的经济开始得到迅速发展后,李封的做法才会因为影响东吴地区而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在元代,经济中心完全南移的情况下,被东吴地区视为耻辱的'绿头巾',才会被元代政府当做国家制度正式确定下来。比如,《元典章》记载:'至元五年 ,准中书省札,娼妓之家 ,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巾。'直接规定元代娼妓户籍的男人只能带绿色的头巾。《元史》中也有记载:'禁倡优盛服,许男子裹青巾,妇女服紫衣,不许戴笠乘马。'说明了元代直接禁止娼优这样身份的人的服饰特点,要求男性头戴青色的头巾,而女性则只能着紫色的衣服,还不能带着斗笠骑马。绿头巾自此成为世人周知的贬义词。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4.明代跟随前代,继续实行倡身份的人戴'绿头巾'的政策

其四,明代跟随前代,继续实行倡优身份的人戴'绿头巾'的政策。比如,明代的《万历野获编·礼部二》记载:'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字巾系红绿反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于士庶。'直接说明大明朝的祖制就是乐妓等人必须头戴青色的头巾,目的是和士族百姓这样正经身份的人做出区别,和元朝一样在法律层面上将'绿头巾'定在了耻辱柱上。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并且,乐工因为是'下九流'之一,身份低下。比如,明代的《五杂俎》记载:'帻本贱者之服,绿帻又其贱者,近代乐工着绿头巾,亦此意也。'很明白的说头巾是古代地位低下之人所戴,而绿色的头巾,更是地位低下中的地位低下之人所戴,说明了乐工等人身份的低贱。也因为他们身份低下,所以乐工的妻女也多做了歌舞伎,常常被人玩弄。也开始用来讽刺、挖苦那些妻子行径不检点的男人,比如'今吴人骂人妻有淫行者曰绿头巾'。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5,明代后,非籍的男性也被扣上'绿头巾'

其五,明代后,非乐籍的男性也被扣上此称。一旦一个男性开始头戴绿色的头巾就意味着他的老婆有偷汉子的行为,此时的'绿头巾'已经完全是侮辱人的象征,还一直延续至今。后代的一些小说中也有对此的记述,比如,明末清初的《醒世姻缘》中有:'老程婆子孙氏也料得魏三封已有武举头巾戴了,又要这顶绿头巾做甚?'这句话的背景是当时一个叫做魏三封的男人在新婚之夜发现自己的老婆不是处女,结果发现是美人捣鬼,说的就是绿头巾在人们心中有着不好的意思。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6,清代以后人们多戴瓜皮帽子,'绿头巾'引申出'绿帽子'

其六,清代后人们多戴瓜皮帽子,'绿头巾'引申出'绿帽子'。清代后,封建王朝灭亡,头巾这样的装饰已经作古,当时百姓多戴瓜皮帽子,于是绿头巾演化为绿帽子。比如,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就有相关记述:'那婆娘暗想:这个乌龟自己情愿拿绿帽子往脑袋上磕,我一向倒是白耽惊怕的了。'直接说出绿帽子是一个男性的耻辱,自己给自己找绿帽子戴更是不可思议。至此,'戴绿帽子'被认为是男人的耻辱。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而'绿帽子'的称呼也一直沿用至今。人们不计较用它来形容妻子出轨的男性,也用它表达对一个人的讥笑和咒骂。比如,民国的军阀倪嗣冲曾经被戴了绿帽子,于是当时的报纸直接写到:'文无文,章无章 ,娘子竞效红拂女 ;清不清,白不白,将军甘戴绿头巾。'甚至,当时还有人故意给自己找绿帽子戴的,晚清时期的一些官员为了升官将自己的妻女送去讨好上司,还有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荒唐话'不怕头巾染绿,须知顶戴将红。'因为,晚清时期,人们做官获得红顶戴的方法有九种,被称为'九红',而勇妻女姐妹获得晋升的方式被称为'肉红'。可见,在当时女性的地位有多么的低下,不仅是男性的附庸,更是沦为男性晋升的工具。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绿帽子'一词所体现的社会内涵

'绿帽子'一词的形成,背后有中国人重视女性贞操的因素

其一,'绿帽子'一词的形成,背后有中国人重视女性贞操的因素。中国人十分重视女性的贞操,特别是宋明之后,在程朱理学的加持下,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是完全的男权社会,女性是男性的附属物,女性失贞不仅是女子德行之大亏,更是她丈夫的耻辱。于是,人们在辱骂别人时,常常将'偷汉子''绿帽子'等词语来形容别人,为的是站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历史情况下,辱骂别人。可见,'绿帽子'一词的产生有女性地位低下的因素,在女性是男性附属品的情况下,贞操变成了对一个人忠诚的象征。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2,'绿帽子'一词的形成,背后有中国三纲五常概念的因素

其二,'绿帽子'一词的形成,背后有中国三纲五常概念的因素。'绿帽子'和'绿头巾'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陋习,其本质是因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纲五常',在其中'夫为妻纲'的原则下,直接奠定了男尊女卑的社会伦常,而人们的行为处事都要符合此伦常。'绿帽子'之所以是对男性的侮辱,是因为在古代妻子是属于丈夫的物品,二人的关系是从属关系,要求妻子对丈夫从身到心的绝对服从和敬服。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而妻子出轨这样的事情,是对丈夫权威的绝对挑衅。因为妻子与他人有染,在道德上是女子不守妇道,在礼教上是女子不顾'夫为妻纲'的伦常。再加上中国人对待'性'一直是避而不谈,但是又十分暧昧的态度,别人的老婆出轨是多大的笑话,不仅满足看客心理,还满足民族文化中对'性'的暧昧态度,毕竟中过古代连'文人春梦'都有了!久而久之,人们在看待'绿帽子'时,总是带着莫名的调侃和嘲笑,满足自己幸灾乐祸的劲头。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总结

综上可知,中国的'绿帽子'一词,是中国男人都不愿意沾染上的帽子,它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了中国女性的附庸地位。'绿帽子'的形成,是因为中国古代的百姓为了劳动方便创造的'头巾',而'绿头巾'曾被广泛使用,在很多地方和时期没有侮辱性的意思,只在唐朝的东部戴'绿头巾'曾有屈辱之义。

绿帽子:男性的耻辱,既是中国的文化特征也体现女性的附庸地位

而'绿头巾'屈辱之意的形成,则是有六个原因:一,和春秋时期的一个'娼夫'有关;二,和战国时期用'青布'裹头的士兵等级低下有关;三,和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后,导致元代正式确立'绿头巾'的耻辱地位有关;四,和明代跟随前代,继续实行倡优身份的人戴'绿头巾'的政策有关;五,和明代后,非乐籍的男性也被扣上'绿头巾'有关;六,和清代以后人们多戴瓜皮帽子,'绿头巾'引申出'绿帽子'有关。另外,这一词语的背后,不仅有中国人重视女性贞操的因素,还有中国三纲五常概念的因素。这一词语,不仅能体现中国男权为尊的社会文化,也能体现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这一现象的背后所折射的是中国的文化特征和中国女性的附庸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