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处第N次浪潮:柜台、超市和网购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前言:第一次农业革命浪潮发生在八千到一万年前,人类从原始渔猎时代进入农业社会;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发生在二百多年前,人类进入大工业时代;第三次信息革命浪潮,已经展开。夹杂在这三大浪潮里的一次次涌动的小浪潮,将人类推向一个个新高度。让我们用键盘记录身这些处浪潮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科技发展对普通人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变化。

刘意守躺在沙发上,调整了一下姿势,眯缝着眼睛看着手机,手不停地搓着屏幕,没几分钟,又下了一单,买了双拖鞋。最近买东西十有八九都是网购,太方便了。

刘意守和老婆去超市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候在超市看上了一双鞋,试好了感觉满意,就记下品牌,回家到网上搜索,一般情况,都能找到比超市便宜得多的货,这样做节省了不少钱,而售货员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喊:“要买还可以优惠啊”,此时商场就变成了形象展示店面。商场叫苦不迭,很大一部分销量转移到网上,而对于厂家来说无所谓,他们的总销量增加了。

70年代,小小刘不到6岁,那时候买东西要进商店,这些商店都是国营的,多数是供销社,顾名思义,供应、销售,有计划的成分。一排不大的门面房里,灯光昏暗,摆放着一溜柜台,柜台和台面都是木质的,商品就摆在柜台后面的货架上,售货员站在柜台和货架之间。小时候家里打酱油的任务是小小刘的,刚有柜台高的时候就拎着篮子,里面放着几个空瓶子,叮铃哐啷地走到商店。售货员阿姨用挂桶捞出缸里的酱油,再倒在放了漏斗的玻璃瓶里,酱油、醋都是小小刘这么打回家的,唯独打油需要大人来,因为油比较贵。这油一般放在一个1米多高的军绿色的油桶里,油桶上面有一个拳头大的开口,开口上有螺纹,一般有个盖子拧上,每天一大早,营业员就拧开盖子,将一个抽油的装置安装好,等待着顾客。随着营业员一下一下的压着抽油器的把手,油顺着一个管子出来,流到早已经对准的瓶口或者塑料桶口。

到了80年代左右,这小卖部升了级,渐渐地有了玻璃柜台,前后和上面都是透明玻璃,商品也从后面的柜台拿了一部分放到玻璃下,这下子,小刘的爸爸妈妈就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商品了,再也不用对着营业员指着后面的货架,左面右面地说着位置。

商品短缺的时代,营业员是个有油水的职业,一般都是板着脸,从进门开始,你就感觉出已经欠了他们的钱,所以不买东西一般很少去逛。去了商店就直奔柜台,买了东西就走,以免被诱惑,对不起本来就空空如也的钱包和胃口,也成为小小刘一个和年龄不相符的习惯,以至于长大后,刘意守还是不愿意逛商场。

八十年代中,商店的规模越来越大,有些商场翻新后建成了楼,商品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售货员的态度也有了180度大转弯,对顾客,不笑不说话,但如果你看了不买,这脸也变得比翻书还快,和几年前柜台后面的面孔又一样了。

突然有一天,刘意守发现了一个新鲜事,在路东面有个商场,没有柜台,一排排的货架摆满了商品,顾客竟然可以直接走进去,从货架上挑选商品,然后再到门口结账。刘意守随着看热闹的人群走进去,这就是后来的超市,在国外叫“超级市场”,这也是此后二十多年主要的零售模式,以至于今天,也是最主流的线下零售模式。

2000年后,兴起了网购,然而真正成为另一种零售模式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两年后,随着淘宝的壮大,京东的兴起,网购成为一种习惯,零售模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极大地冲击了超市的生意,也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老刘的生活也在追赶着潮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