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不带手纸,存不存钱,都是个问题

 行者啊行者 2021-03-04

前天公布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我国目前的总资产超1300万亿,人均资产近百万。

人均百万,我没有吃惊,毕竟大数据时代,什么样的大数据咱没见过,比这还大的见得多了。

不过我要说,环视四周,人均百万,只有我们能做到。

说这话,并没有激起自豪,谁也没说这钱就是你的,就算是有百万,那是“人均”,大家都懂。如果我们真的有100万,我说如果,那么这100万会被备注用途,其中7成只能用于居住。

剩下3成呢,我们一定会存起来。

走遍小小地球,谁都知道,只有中国人爱储蓄,如果不是这样,百万里的3成也存不下来。

不过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相比那些有了钱就吃光花干还借钱消费的歪果仁刺激了消费,而捂着钱袋子的中国人任你如何花言巧语做局设套,总要留着钱存下来,心里才踏实。

这钱,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呢,其实不是说不定,一定会用,因为这些钱的用途也被自己指定了,养老、医疗、教育,动一分也不行。

种过花生的农民都知道,每年落花生的季节过后,老鼠洞里都会积赞了大量的花生。老鼠爱储蓄粮食,那是因为在它们的基因里深深地刻上了饥饿的信息,储藏粮食成为生存的本能,这在大自然的动物中是普遍现象。

爱储蓄也源于本能,源于中国人深深的不安全感。不过说起来,相比歪果仁,手里有钱在一些情况下心里还是踏实了一些。

除了爱储蓄,中国人爱房子也是尽人皆知。

人均100万,给了我们安全感了么?没有。财富被定义了用途,其他消费的动力就小了,所以怎么刺激消费都很难有起色,而房地产一刺激就能起来。

中国人爱房子,爱得心甘情愿。农民劳作一辈子的目标就是盖一套房子,打工赚钱寄回家还是盖房子,而城里人一辈子最大的理想也是买一套房子,在鸽子笼一样的大楼里有一套只能使用70年还不知道后面能不能接着用的房子也是最重要的理想。奋斗了几十年,70%的财富成了房子。

自从一次上厕所没带手纸,尴尬过后,痛定思痛,从此以后裤子口袋里总是备着一沓手纸,足够用两回。而近两年,口袋里的手纸少了,因为经常去的几个地方都提供手纸。不过最近又发现常去的几个地方时不时缺手纸,赶紧摸摸瘪了的口袋,买点劣质手纸,又装回原来的口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