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外企到互联网医疗,这些感受很真实

 瑶mm75598g76sp 2021-03-04

 专栏作者/火炎

 医疗行业深耕,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最近,越来越多的医药圈朋友开始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工作机会了。

在过去,医药销售圈的应聘基本为:代表应聘代表,代表应聘地区经理,地区经理应聘地区经理,地区经理应聘大区经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代表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就业机会了。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互联网医疗在资本的搅动下确实成了个风口;另一方面,传统医药器械领域在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医保控费政策的管控下,越来越难做了。

互联网医疗平台商业模式

目前国内主流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商业模式大致分为以下三种:医药电商为主模式、HMO模式和轻资产模式

1、医药电商为主模式

互联网医疗纳入医保在松绑,当前广东 、上海、江苏、浙江、武汉等多地将慢性病的线上复诊以及线上购药纳入医保。政策的放松为医药电商模式带来发展机会。

不管是京东健康,还是阿里健康,就是典型的医药电商为主模式。以阿里健康为例,医药电商收入占其全年总收入占比的97%,为这些收入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其阿里健康大药房,天猫医药馆和O2O先锋联盟。

2、HMO模式

伴随着医保控费,坊间一直传闻“国家没钱了”。钱还可以从哪里来呢?大家纷纷把眼光投入到商业保险市场。

HMO模式即在收取固定预付费用后,为特定地区主动参保人群提供全面医疗服务的体系,即将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相结合

因此,HMO模式的重点是引流入线下,结合线下医院,提供严肃诊疗

HMO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凯撒医疗集团模式的成功,为很多中国企业提供了思路。

当前国内HMO模式还属于萌芽状态,在国内比较典型的代表为平安好医生,微医。以平安为例,平安集团为平安好医生的用户导入奠定了基础,平安好医生早期基本上靠平安集团的采购,来创造收入,打磨业务。

3、轻资产模式

轻资产的综合性医疗平台模式定义为整体的投入相对较小,依托于其中1-2项纯线上的核心业务保证用户量,部分业务为导流业务,将用户导流至其他平台。

此类模式最典型的代表为好大夫在线。凭借线上的优势,平台逐渐累积越来越多的医生,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得到医生回复,方便快捷。伴随着口碑效应,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线上问诊,越来越多的医生加入平台,形成良性循环。

而通常,此类轻资产模式的盈利模式转换一定需要与其他机构合作,才能够形成业务的闭环。

转行代表有话说

代表1: 外企工作10年,加入互联网公司3年

之所以加入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是想给自己一个挑战,毕竟做了这么多年代表了,该懂的也都懂了,发展也看到瓶颈了,想稍微调整下赛道,看看外面的世界。

互联网医疗公司真的挺苦的。最大的特点就是活儿多且杂,方向总变,每天工作就像升级打怪一样。不变的是跟医生们的每天的接触,但是大家聊的话题,总要根据公司方向变化调整。

天公司推工具,明天公司推医院,后天公司推教育,聊也都会有倾向性的聊。概括下来大概就是“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虽然工作内容挺多挺杂的,但也确实是给自己很多挑战,思路也拓展开了。累一点,苦一点,也是准备再坚持下,毕竟互联网医疗就像是风口上的猪,我想成为最早那一批起飞的人。

代表2:外企工作5年,加入互联网公司1年

我这家公司,属于线上+线下业务相结合的。所以平时除了要配合线下手术的业务,还要跟线上的产品团队交流交流心得体会。

手术配合这种工作对于我来说太熟悉了,但是问题往往在因为是新型公司,很多规章制度还需要配合制定,这个文字工作着实很让人头疼。

至于线上和产品经理沟通,我常常怀疑自己沟通有问题,我提的需求A,设计出来是B,开发出来是C。开发出来D,F,G咱不也得用不是……

我也是刚刚加入互联网医疗公司,工作上和之前还是有些差别的,我还需要点时间再体会体会。现在新型互联网医疗公司盲区越多,我在这样的公司出头的机会也就越多。至于要不要跳槽,我还是再等等,感受感受再说吧。

代表3:外企工作3年,还是选择继续干吧

其实最近跟很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接触过,了解了不少他们的业务模式和工作内容。真的是觉得他们挺辛苦的,日常工作996,出入住宿出行用餐标准都卡的挺严的。

本来是想跳槽换份工作的,但是看到他们这样的工作模式,还是担心自己撑不住。互联网的内容,对我来说也需要从头学起,我还是先在公司深耕吧。

总结

笔者结合在工作中的认知,把互联网医疗的模式进行了简单分类。但是互联网公司为了进行产业布局,实现盈利,纷纷开始各领域涉足,以上分类也仅供参考。

代表们是否要调整到互联网医疗赛道,坚守还是跳槽,始终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