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 对 五 行 知 多 少

 昵称48087789 2021-03-04
你 对 五 行 知 多 少

原创:周庄狂鹤

“五行”之说,可谓妇孺皆知。学习中医与数术,说到木火土金水,背诵其对应关系如相声贯口,张嘴就来。由五行衍生的“五行生克理论”,被中医、相术、命理、风水、古典哲学等学科领域广泛应用,然问及五行的身世密码,却鲜有人知。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们只有疏浚其源头,厘清干支脉络,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解读它,应用它。

五行从哪里来

“五行学说”由“五行”一词演变而来,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与《洪范》。过去受疑古派(古史辨)的影响,《尚书》之五行出处,犹存在真伪之辩,不被人们重视,只作为参考资料引用。多数人对五行起源的认识,停留在战国邹衍的“五德终始说”,然随着清华简等文献的出土,随着一大批学者的不懈求证,《甘誓》与《洪范》等篇章不再被真伪问题困扰,这对我们揭开“五行”的身世之谜,有重要意义。

《甘誓》有“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的记载。读懂这段文字,首先要知道“甘誓”是什么。甘,是地名;誓,为约信。先秦时期,“甘誓”为军令的一种。《尚书》之“甘誓”,顾名思义,就是征讨甘地的战前宣誓或训令。这场战争的主人公,便是鼎鼎大名的夏启。夏启(前2084年——前2006年)作为夏王朝首任统治者,自然有着诸多的历史功绩。征伐有扈氏便是其一。夏启为何要征伐有扈氏?《史记·夏本纪》如是解答:“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有扈氏为何不服?史料文献上说,夏启终结了受民众欢迎的“禅让制”,将“公天下”变为“家天下”。有扈氏对此有异议,表示不服。怎么办?夏启思来想去,终以有扈氏违背“五行”、荒废“三正”之名义发兵征讨。

夏启伐有扈氏的过程,《史记·夏本纪》也有详细记载。“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绝其命。”说夏启征伐居在甘的有扈氏,在征伐之前,启集结六军,对六军将领发表战前训话。这里的“六卿”与奇门六甲有没有关系呢,从夏统治者孔甲等名号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夏本纪》说他(夏启)之所以出兵,是因为有扈氏严重蔑视“五行”,怠弃“三正”。所以,他要替天行道,征伐有扈氏。随之,夏启又颁布了赏罚令,声明褒奖作战勇敢地将与兵,结果当然如启所愿。这次战争因规模宏大,载入史册。我们以此作为“五行”见于文献的起讫之年,那么,至今已有四千多年。

《甘誓》所讲的“五行”与“三正”怎么解?有诸多版本的解读,说什么《甘誓》“五行”本该读五行(heng),它代表了仁义,也代表了道义;说有扈氏怠弃三正,是其首领刚愎自用,不重用臣民;也有说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这种说法类似于西方的“以太”说,即世界有这些元素构成,探讨宇宙构成问题;也有说五行与方位相关,殷商甲骨文的“四方风名”便是例证;三正为支持夏启的三位部首领,或是天地人三才等等。

笔者认为,要结合时代背景做解读。《甘誓》“五行”代表“天象”星辰的说法比较符合逻辑,再延伸一层,《甘誓》五行代表了所谓的“天命”。有扈氏威侮“五行”,就是有违天命或天道,对夏启而言,是个很好的征伐理由;此“三正”不能与夏商周历法(三正历)混淆,《甘誓》里的三正,可能是尧舜禹所颁布的政令或制度,或是尧舜禹禅让天下的品行;再者,七政四余的“政”与正同,七正为日、月加五星。古历法中,五星属星辰,所以“三正”也可能是日月星。总之,《甘誓》所讲的“五行”与“三正”皆为天地人三才之道。

自《洪范》开始,五行之说便可去掉引号。教科书上讲,邹衍开创了“五行学说”,这种说法有待商榷。为什么说邹衍倡导或完善了“五行学说”,而不是创立,因为《洪范》已明确了五行的次序以及其性质和作用。《洪范》讲:“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洪范》五行顺序的确定,至今尚未定论。不过通读全文,水火木金土“行”之运动流变,自身的属性也有所展现。要更深层次地揭秘《洪范》五行顺序,绕不开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对应等问题。

即便如此,仍不影响《洪范》所奠定的“五行学说”基石地位。殷商代夏,殷商统治者继承了夏对五行的认知;周武王克纣后,武王与商人箕子的对话中,“五行”占有一定的篇幅。从这则对话可推测,周人对五行最初的认识,来自商人的传授。

你 对 五 行 知 多 少

商人箕子传五行

传授周武王五行知识的传奇人物箕子,名胥余,与商纣王同姓,是殷商的贵族,深谙天文历法、治国之道。箕子与微子、比干并称“商末三子”。《论语·微子》中也有这样的记载:“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殷有三仁焉。”箕子为奴,说的是殷商末年,箕子被商纣王流放之事。商朝末年,纣王奢靡,且听不得忠言劝告,箕子预见了家国危机,对此极为伤感,无意于进谏忠言,装傻隐退,于被纣王流放。

箕子一生传奇,璨烂星河也留名号。二十八宿之一的箕宿,就来用了他的名字。《周易·明夷》卦也与箕子有关。《明夷》六五爻爻辞为:“箕子之明夷,利贞”。箕子明夷,也是揭秘《周易》爻辞作者的一则重要论据。箕子往明夷之地,是武王克商之后的事,那么,总不会有他所未见的事吧。从《论语》、《周易》等典籍对箕子的记载来看,箕子是活跃于商末周初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武王克商后,求贤若渴,箕子的大名他早有耳闻。有一次,武王访道太行,在陵川约见箕子,并向箕子讨教治国之道。箕子见周武王有诚意,便回答了武王的一些问题,其谈话内容被武王随行记录在册,即传世经典《尚书·洪范》。箕子与周武王的对话包括三德、五事、五纪、五福、五行、八政、九畴等。关于五行,箕子如是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由此可见,商人已知晓五行的次序以及其性质与作用。另外,医疗科技证明,五行功用之中,也隐藏着应用方法。以五行次序为一的“水”为例。水润万物,其味为咸;《素问·阴阳大论》也有“水生咸”的说法。据临床实践研究,咸味的主要功效如“能软”“能下”都是通过水的参与来实现的。即咸味通过增加体液渗透压而起溶化解凝、稀释等作用。

至于五行的生克、合化等功用,箕子没有讲明。箕子虽没有阐释五行的用法,但并不代表夏人、商人不懂五行应用。又见《洪范》,箕子说:“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文中的“鲧”是大禹的父亲。依箕子的说法,鲧因不懂五行(水、火、木、金、土)的功用,而治水无效;好在鲧的儿子大禹承“九畴”以治洪水,大禹因治水有功而得天下,并将王位传给了夏启。不仅是王位传承,治国思想也得以传承。

夏、商时期,又是怎样应用五行的呢?《洪范》九畴做了简要的回答:“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洪范五行与“九畴”又有怎样的关系?这又牵扯到《禹贡图》的九州论,后来,学人将九州与洛书一一对应,洛书五行也应用而生。箕子因献策周武王而得到一块封地。据说,箕氏侯国的疆域包括今天的朝鲜。箕子来到封地后,创立了箕氏侯国,并颁布了一些礼仪与耕作制度。传闻,朝鲜人喜欢白色衣服,得益于“殷人尚白”这一悠久传统。

你 对 五 行 知 多 少五行距太阳的顺序

五德、五星五行之奥妙

《礼记·檀弓上》有:“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之说法。《吕氏春秋·应同》对五行与“五色”的诠释更具体。《应同》有:“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

商汤时,金气旺,尚白色;周火气胜,故其色尚赤;至秦,水气旺,以水代火,其色尚黑,其事则水。生克至此,秦与夏五行同,所不同的秦终结了奴隶制王朝,开启了封建王朝。总而言之,五行演变过程中与“五气”紧密相依,然五气的用事表现形式,便在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以五气为体,五色为用。“五行生克”的理论一出场,便是大手笔,王朝更替,便依此理。《礼记》之说晚于《吕氏春秋》,而《吕氏春秋·应同》对五气和五色的认识,取材于战国阴阳家邹衍的“五行生克”论,为了论证王朝之间的更替,邹衍将五行说上升为“五德终始说”,“五德终始说”的大意,类似于周公的“皇天无亲,唯德是辅”论。

邹衍对五行的贡献,便是“五行生克”论。邹衍认为,天地有五行,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相克即土克水、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的规律进行的,史上每一个王朝的出现都体现了一种必然性。邹衍的学说在当时具有前瞻性,直到了汉武帝时期,此学说依然有着先进性,董仲舒也继承拓展了他的学说,同时终结了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三纲五常”“以德配天”算是替代品。

所谓“五星”,就是古人观测到的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古时对这五颗星的通常称为,太白(金)、岁(木)星、辰(水)星、荧惑(火)星、镇(土)星。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自转运动公转运动,必然地要向周围的空间发射自己的信息与能量,地球位于金木水火四星的中间,自然要受气能量的影响。

古人观象授时而制法,五星很早就被发现了,甲骨文中有关于木星的记载。不过见于文献的五行与五星的对应关系,则在《左传》与《国语》。春秋时期,五行基本确定,“天上有日月星三辰,地上则有五行”的说法,已有流传。《史记·天官志》中也说:“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其中,五行也相应于五星,五行应用于行星命名的传统也沿用至今。我们祖先对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观察总结,得出两大重要结论:一是五星与五行有着性质上的相应类似关系;二是五星的五行性质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力。

也有学者认为,五星的运行与河图有关。如河图三八为木,位于东方,春分时节,木星见于东方;河图四九为金,位于西方,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至此而成。若从太阳系内的行星排列状态来看,离太阳远近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可为什么在河洛五行的方位中,土居中宫呢?其实是有一定根据的,地球在五行的性质中,和土星的性质一样,同属于土。

以地球为太极点,前有水星与金星,后有火星与木星,这和天干中木、火、土、金、水的五行性质排列呈一致性。五行木火土金水之序,与二十四节气对应,即四时(四季)之序。这也与《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成言乎艮。”的顺序是一致的。同时也启示我们,研究河洛五行,不可忽视时间体系。

五星与五行的对应关系确立之后,五行的时间与空间体系得以完善。五行广泛应用于中医、命理、风水等领域。因此,各种五行应用而生,什么阴阳五行、地理五行、中医五行、命理五行、纳音五行、河洛五行、音律五行等等。甚至于有些数术门派以五行之名义,衍生了不少五花八门的五行,可谓鱼目混珠;所以,我们只有厘清其干支脉络,对其属性加以深刻经研究,才能举重若轻,合理应用。

此外,关于五行的起源问题,有两处说明。一是《黄帝内经》虽说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且内容黄帝与岐伯对话的方式呈现,但《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比《尚书·洪范》晚;二是今本《周易》中没有“五行”一词,但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有卷《五行篇》,不过马王堆帛书出自汉墓,其年代早不过汉初,故不影响五行起源问题。

说明:前两天网友留言,说简述一下五星的由来和传承,笔者特发此稿,有不妥之处,望方家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