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蛰丨惊蛰至,万物生,春季养生正当时!

 点出好未来 2021-03-05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蛰是藏的意思。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大自然节律才是使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的原因。

图片

惊蛰三候
图片

惊蛰时节,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惊蛰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

一侯桃始华丨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图片

二候仓庚鸣丨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图片

三候鹰化为鸠丨再五日,“鹰化为鸠”,古人称“鸠”为布谷鸟,仲春时因“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到秋天,鸠再化为鹰。

图片

惊蛰饮食
图片

惊蛰时节天气变化的比较快,忽暖忽热,早晚温差大,一不小心就很容易感冒发烧、口干舌燥、咳嗽不停

季节转换的时候,饮食搭配也应跟着做相应的变动,才能让身体更好的适应季节的变化,由内到外调整成最佳的状态。

春季人的精神焕发,肝火也比较旺,容易伤脾胃,中医很早就有“春宜养肝”的说法,饮食方面也应养肝为主,多吃一些山药、枸杞、猪肝等食材为佳,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界生机勃发的变化

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

冰糖蒸梨、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图片

惊蛰养生
图片

中医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

“发陈”主要有两层含义:一者生机勃勃,新的生命新的开始,推陈出新;二者宿疾易发。

所以这段时间应该做好养生工作,千万要注意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的流行性疾病。

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

流行性疾病多发,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所以,在这一节气中,应该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工作。

图片

顺应阳气生发,养肝为重点

春天是各种与肝有关系的疾病高发期,比如女性的乳腺癌、甲状腺结节等。

日常可以按压行间、太冲、涌泉、肾俞等疏肝益肾的穴位。搭配疏肝穴位组合,可以疏肝理气、补益肾气等等

图片

艾灸气海,排出皮肤垃圾

惊蛰时节,皮肤的毛孔逐渐增强开合,将油脂和湿气排出。如果阳气不足,毛孔堵塞加上过敏源的增加,青春痘、毛囊炎和红疹等皮肤病就会大面积爆发。

艾灸气海穴,可起到抗敏活血,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排出皮肤深层垃圾的作用,还您白皙红润的健康肌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