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大成拳“神、形”之说

 品味太极 2021-03-05

论大成拳“神、形”之说

大成拳的“筋、骨、锻、炼”之法主要是使人的神、形、意、力、气得到锻炼。“意、力、气”将另文论述,本篇主要以“神、形”加以论述。为什么将“神形”一起论述?主要是因为“神形”属外,是能见得到的;“意、力、气”为内,是人的肉眼见不到的。但是“意、力、气”要充实“神形”,“神形”包含“意、力、气”。

“锻炼筋骨”是练“神、形、意、力、气”。首先要从“形”练起,例如站桩。站桩要有一个姿势,这个姿势码好后还要有要求,这个要求是头项顶竖,两手指要分、展、抓,手腕脚腕要扣,足指抓地,肩撑、肘横、五脏六腑要空,腰挺、后胯要坐,前膝要提、顶,后膝要向内裹……等。桩架码好后下一步非常简单,就是耗桩架。耗桩架一定要注意桩架的姿势,姿势是非常重要的,正确的桩架是中正的,姿势一跑会影响后面的拉筋,势必有一部分筋拉不着。耗桩架时随时注意校正姿势,保持桩架的正确性。至于桩架的要求不必过于认真,但也不能不认真,只是绝对不能走向要求的反面,比如后膝要求是向内裹,不向内裹不可怕,可怕的是向外翻。芗斋先生常云“你要真按我说的做就错了,你不按我说的做就更错了”。意思是说这些要求知道了就可以了,不要什么都不顾了死较真,防止僵硬。耗桩架的目的是要使人松下来,假以时日自然就松下来了。松下来后四腕、手指、脚趾、脖子要按照要求稍稍用力,注意梢节用力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如不按要求也会有很多部位的筋拉不起来。梢节一用力,根节就会自动紧起来。再接着耗桩架,直到再基本松下来后,梢节再微微用力,根节又会再紧起来,再接着耗桩架……。这就是所谓求“松、紧”,循环往复,关节逐渐产生争力,利用争力可以拉筋,渐渐由根节、再到梢节,功夫长了,全身各关节、各部位的筋才能逐渐被拉长。筋长力大,筋拉长了气就自然运动起来,气首先通的是筋,随着功夫的积累,慢慢贯通骨、肉、血,直到气贯“四梢”,手指、脚趾为“筋梢”、舌为肉梢、毛发为血梢、牙齿为骨梢。

有了气自然生意,意、力像是双胞胎,有意就有力,意力互为根用,力是意的反作用力,意生成后人体自然与意相抵抗,要抵抗自然得用力,力从此就生成了。人得到这种力后自然就知道了这种力的奥妙之处,确确实实高蛮力一筹,自然会抛弃蛮力而用此力。人无论做什么,在生活中、较技中,不用蛮力,而用气生的力才叫“拳拳服膺”。此之谓“拳拳服膺谓之拳”。

力生成后,随着功夫的积累,要遍布全身各关节、各部位,这时站桩的要求自然就做到了,只有到这时才能明白什么叫项竖、头顶、肩撑、肘横、坐胯、提膝、腰挺、手指足趾抓地……等,身体各部位的劲就真明白了。所以初站桩时,要求不明白、不要着急,着急也明白不了,要静下心来,踏踏实实一步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只要方法得当,功夫一到自然就明白“劲”是怎么回事了。

力一上身站桩要求的劲就真的做到了,这就是练“形”的目的,这时的桩架是内、外兼修的桩架,浑身是力,不动就有力,浑身关节有争力,再往下练就是力的运用了,是另一个问题了。这就是大成拳中“锻炼筋骨”之法,所说的练形。练法实在简单,效果奇好、学理极深,可见我中华的武术前辈们在几百年前(明朝)就对人体以及人与天、地的关系,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有了非常深的了解,此种学理的出现使我国武术在明代就已经站在了世界运动科学的前沿,直到今日还是处在世界运动科学的前沿。当今世界科学、经济十分发达,世界各国对体育科研投入的人力、物力非常之大,国外的体育科学的进步也非常快,但什么时候能赶上中国的武术?我想百年之内是绝对不可能的。

什么是“神“?神是“意、力、气”的外在体现。“意、力、气”是肉眼看不见的,练者自己有感觉但别人看不见,别人能看见的是“神”。“意、力、气”,得于体内能表现在外,作用在形上。“意、力、气”练得怎么样,练到什么程度通过外表是能看出来的,当然是内行人,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

当年在大成拳内部流传着这么个事,有人说王芗斋先生当年与谢铁夫先生比武败北,有说十战皆败的、有说三战皆败的。当时王先生还健在,但谁也不敢问,怕挨骂。当年王先生爱骂人,有时学生问题提的不当会挨骂,所以谁也不敢问,最后想出个办法让常志朗先生去问。当时志朗先生年方十四、五岁,也不懂事,什么都敢问,王先生对他也比较偏爱,问什么也不烦,而且回答得非常耐心。常先生每每回忆起当时的岁月常感叹说,我也不知道王先生为什么对我那么好,可能是年龄差距太大,老人喜欢小孩的缘故吧。后来常先生就问,说王先生您这一辈子和人比武输过拳吗?你和谢铁夫比过拳吗?王先生一愣就说“我是倚老卖老,你是以小卖小哇,告诉你吧,我这一生还真没输过拳,但是并不能说我在中国武术界是最好的。我的眼高,我会看,我一看人的“神”,我就知道这人的功夫怎样,是在我之上、还是在我之下,还是和我处在一个等级上。比如说谢先生吧,当时在少林寺,我与别人比武,我一看这人就不如我,我就胜了。后来此人请出谢先生,谢先生一出来,我一看,我就知道比我强”。王先生说在没见着谢先生之前,前辈常说 “烈马扭丝缰”, “谷应山摇一齐撞”,自己觉得有这种“神意”,一见到谢先生,谢先生看着芗斋先生一晃脑袋,王先生说,我当时忽的一下子就什么都没顾得,突然就明白了什么是“烈马扭丝缰”,什么是“谷应山摇一齐撞”。谢先生的神情风度十分的高大,他一晃脑袋与大自然呼应的是那么协调,王先生当时就承认谢先生比自己高一个档次,所以就没比。王先生讲当时即便比估计也得输,但事实上是没比。这是当年王先生亲口对志朗先生说的。至于有些人说是在福建与谢先生相遇,据常先生回忆王先生好像当时说的是少林寺,现在王先生逝去也无法求证了。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先生观察人的神、意方面非常准确。王先生说过去老前辈都会看,一看就知道彼此的功夫,不用搭手,功夫稍逊出不了神,看不出来才用搭手来试功力,好功夫者都带着神,完全能看出来。过去北京有很多搞字、画、瓷器的专家常找王先生,帮助辨别真伪,王先生的判断与专家的判断非常的吻合,其实王先生并没有下大功夫研究过瓷器、字、画,他就是会看神,他常说“我就是看神,这东西我一看有力、有神就是真的,假的字、画、瓷器既无力也无神,真品都是有功夫的人,做的时候他的功夫也会融会在作品中,功夫稍差者表现在作品的外形相似但运不上力,带不出神。”所以说神是“意、力、气”的外在表现,“神”的基础是“意、力、气”、“意、力、气”存在于人体内是内功,但内功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反映到人的外表,即作用于“形”,它们的关系是先练“形”,由“形”使“气”,得到锻炼而充足,“气”足则产生“意”,得“意”自然得“力”,“力”大则生“神”,“神”再反映到“形”,即“形”→“气”→“意”→“力”→“神”→“形”,可见“神、形、意、力、气”互为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