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近王芗斋-论“断手”说

 白猿五行通背拳 2015-02-26
马国兴
此文摘自拙著《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续四》书稿中。发表此文的目的,在于走进王芗斋,了解其拳学宗旨教义、核心所在!


    论“断手”说
    或问曰:今日有幸得以登门拜访先生,真乃三生有幸。早就知道先生乃当代武林界的明师、攻防较技的高手大家、传统拳术理论家的名誉享誉武林。故而,将所存疑问今日当面求教!我是修炼大成拳的,王选杰先生曾经给阿龙先生题词“断手第一”。敢问先生:何为断手?“断手第一”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攻防功夫艺境?又如何能修炼的出来呢?王选杰先生曾经给阿龙先生题词“断手第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应该如何认识、理解?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今日敬请先生有劳为之解惑,以释多年的迷蒙!
     答曰:先生客气了,我只是一个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虔诚的爱好者而已。只不过将自己一生的心得体会、感受,如实的记录下来,作为与同道沟通交换、相互求证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已!什么明师、高手、理论家的声誉实不敢当!承蒙先生错爱,能在一起谈拳论道,亦是人生一大乐事!即蒙不弃,就将我对“断手”之认识的心得体会,谈一谈自己的一孔之见,请莫见笑!
    “断”字的出处
    据我所知,以“断”字论拳的出处,在《陈氏太极拳·擖手十六目歌诀》中的最后一个字,录歌诀如下:
    擖手十六目
较接粘黏,因依连随。
引进落空,得打疾断。
而在解词中做了如下的论述:
    十六、断:是决断。一涉游疑,便失机会,过此不能打矣!
    就歌诀和前贤对“断”字的解释,只不过是施招用手、施手用招乘隙而进击,无隙则退以自保,要当机立断,莫犯犹疑之病的意思,并非是指具体攻防手法招式而说的。正所谓:“当断不断,其必自乱”。这就是“断”字的出处,及其所存在的在传统拳术中蕴含的第一个用法之精义。
    再有就是《太极拳十三势歌诀解》中说:
    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扑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从人借,劲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放即是收,断而复连.
又《清代·杨氏太极拳传钞老谱·太极字字解》一文中说:
断、接、俯、仰,此四字关乎意、劲也。断接关乎神气也,俯仰关乎手足也。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劲、意、神俱断,手足无着落耳,则俯仰矣!俯为一叩,仰为一反而已矣!非断而复接不可。
    对待之字,以俯仰为重。时刻在心,身、手、足不使断之无接,则不能俯仰也!
求其断接之能,非见隐显微不可。隐微似断而未断,见显似接而未接。接接断断,断断接接,其意心、身体、神气极于隐显,又何虑不粘黏连随哉!
    以上两段引文中皆论述的是自身一气贯串、节节相连而不出现“断而不接”之病拳的;并要求习拳者能在攻防较技的施招用手、施手用招的过程中做到“形断意连、意断神连”的拳势节节贯串的攻防生生不已、源源不断,才是好手功夫。这是“断”字在传统拳术中所蕴含的第二个用法的精义。
    “断手”的含义
    既然王选杰先生生前说阿龙先生是“断手第一”。这样,“断手”就成了一个拳术中专用的词汇了。可以给“断手”下这样的一个基本定义:“攻防较技中施招用手、施手用招能截断对手的攻防之势的能力,瞬间使对手失去反击的能力。”这符合《大成拳·断手述要①·提顿吞吐 沉托分闭 》条目中所说:“断手,从形迹上来讲,是截击对方所来之手,若从劲力来讲,是断对方所发之力。”的意思之要求的。
   知道了“断手”的基本定义以后,我们再看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中有几个层次的“断手”功夫内容?这样,对“断手”的提出,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这个问题也就能认识清楚了。
    “断手”的层次说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按照前贤划分的“着熟、懂劲、神明”的说法,那“断手”功夫亦可以分为“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神拳神明”三层攻防功夫的艺境说。有关这三层攻防功夫的具体功夫艺境内容,前贤亦多有论说,以资对照,择其论述分明者,录之如下:
击敌有用形、用气、用神之迟速。被攻有仆也、怯也、索也之浅深。以形击形,身到后而乃胜;以气击气,手方动而可畏;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形受形攻,形伤而仆于地;气受气攻,气伤而怯于心;神受神伤,神伤而索于胆。
                           《内功四经·神运经·言神运之用》
    此论三层攻防功夫艺境的效果,都可以视为“断手”的功夫艺境之说法。这已经是无可置疑的了。如果能够承认这一推断的结论,就能够知道大成拳的“断手”功夫如何修炼了!
形拳招熟攻防功夫艺境
    形拳招熟的攻防招法之运用乃“至妙变化之自出”,为其特点。略予以形容之如下:
其身法形式忽高忽低、或左或右,似进非进、似退非退,进中退、退中进,近而远、远而近,恍惚形如神飞无定。其中有诈诱、诓骗、虚引、惊骇之式,横竖、斜直、奇正之机,以数式合为一式而出之,能如此者谓之形拳招熟的艺境。然非身柔若絮、灵活稳准、难以为此也。所贯彻的是曲化直发,避实击虚为攻防的法式。仍然是以冷、弹、快、脆、硬为主要形势,故曰:望之俨然。
    形拳招熟的攻防功夫之成功的标志有二:一曰攻防招法运用的熟练、灵活、稳、准,二曰身柔若絮功夫为基础。
    气、意拳懂劲攻防功夫艺境
    乃健顺参半的含形随应致变之拳,皆从他力取法,要在心空灵,而手灵妙,猝变无心动中徨徨之色,动静皆自然,非勉强也。自然之力,由于习惯也。自然能在与人比武较技的攻防中能够:驭静以动,动中亦静,以动静互为其根;柔化刚发,以柔用刚,阴阳迭神其用。则正奇进退之机,迟速幻转之妙,悉出于无心,系自然之运用。因时致变,因力制人。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
气、意拳懂劲的攻防功夫之成功的标志有二:一曰攻防招法含形随应至变,皆从他力取法;二曰身心空灵而手灵妙为基础。
    神拳神明攻防功夫艺境
    正是:以神击神,身未动而得人,乃一触即发的功夫得矣!自然具备有:蜘蛛游网轻灵无比,及荷叶滚珠的无点不弹簧之功夫;浑身无处不太极,挨着何处何处发;沾衣如号脉,沾衣十八跌的功夫;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功夫;来无影,去无踪,一阵清风倏忽的功夫。此数项功夫艺境,才能体现出神明的神拳功夫艺境。只有神拳神明功夫艺境才能充分体现出“毛发松弹守三阳”这句拳诀之全部精义。
    然须要将神拳神明之来力不入,去力无阻的攻防功夫艺境之实质内容,解释一下,才能致使习拳者按法而修,功有所得。不至于进入误区。
    来力不入
    是因为有内劲在皮里肉外的合膜功夫,此膜合成,犹如身体穿了一层衣衫,具有相当的抗击打能力,自有护体的功能,古人称之为铁布衫、金钟罩。当对方击来时,其有击到空桶壁上的感觉,自己不受其力的冲击而受伤,故曰此功夫为:来力不入。
    去力无阻
   是内劲化于无形,当对方击我身体某处之时,我不畏其击打,当其击我身体瞬间,我内劲已然将其节节摧打直至脏腑,可造成对手被击打状态,此谓之:去力无阻。亦可主动攻击而用,攻击时只触其皮毛,其必应击飞跌而出之,而被击打者其不觉有受力击打之感觉,只觉一触到自己的衣服似的,而其势又觉得不可抗拒即飞跌而出。亦是去力无阻的功夫。形意拳中的“硬打硬进没遮拦”的拳诀之精义,即是指此时的攻防功夫而言的。
    毛发松弹守三阳的全体透空的太极境界的虚灵妙境,正是驱掉众阴邪,然后立正阳的“有形练到无形处,练到无形是真功”的真气功夫的体现。
    具备神化之功
    而拳家关于“随心所欲”的神拳神化攻防艺境之论述,亦大有人在。今举两例以明之。《陈谱·化》字条目中说:
    化也者,化乎规矩者也。化之境有二,有造化;有神化。造言其始,化言其终;神化者,夫子①:“七十从心所欲,不越矩”是也。打拳熟而又熟,无形迹可拟,如神龙变化捉摸不住。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
【注释】
①、夫子,乃指孔子。至于“吾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越矩”!此言语乃孔子所说的,见于子思撰著的《中庸》一文中。
此段论述中的“随意举动自成法度,莫可测度。技至此真神品矣”!是以自身的所做所能为之境界,来表达神化的攻防功夫艺境。
《杨氏清代传抄老谱·太极下乘武事解》中说:
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外施,终柔软而应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神明艺境,化境之极也。
此段论述中的“使坚刚尽化无有矣”!是以对待的攻防功夫艺境来说明神化境界的攻防功夫艺境的。
    吴殳·《手臂录》枪法六品————力斗、偏长、守法、精熟、通微、神化中说:
    神化:我无所能,因敌成体;如水生波,如火作焰。
此段论述说明了“随心所欲”的如意境的攻防功夫艺境之情景了。
这三段论述合而观之,就是神拳神明艺境,具备神化之功的体、用说之完整的内容了。
就这所论的内容,那一个层次中都有“断手第一”的攻防功夫艺境存在。
     “断手第一”的具体概念
    或问曰:先生分析认识的透彻明白,这样看来:大成拳与传统拳术各门派、拳种的修炼、建体、至用,及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道路、步骤没有什么区别?那王显杰给阿龙题赠“断手第一”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答曰:是的!王选杰先生给阿龙先生题的“断手第一”,肯定不会是“形拳招熟、气、意拳懂劲”这两个攻防层次的;最次也是“神拳神明”层次的第一个“毛发松弹守三阳”的阶段的吧?!要彻底弄清“断手第一”的说法之来源,还是要:
    看《大成述要·前言》①是如何说的?
前言
技击之法,分门别派,要皆以拳套招术为本,而拳套招术具是人之伪造,非发挥本能之学也②。
   大成拳之断手,拳套招术一概不用,是以各门各派之所长,归纳为一,所谓“无长不汇集”,“集古大成”者是也。大成拳之断手,首要劲力均整,再要三角预应,次要单重发力,更要无微不法,法在无念,最后要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相③。故大成拳之断手,与别门别派之技击均不相同也,盖因其所重者在发挥人之本能活力而不在局部方法故也。
   大成拳断手模式,并不是多,而是极少,只有数式而已。然皆形简意繁,具应付范围皆是多方面的,其所运用之力,为一种立体之力④,非仅点、面、线之力,如别门别派者然,此种之体力,非是一种片面方法,而实为一种发力方法,如能掌握此种发力方法,则技击之道思过半矣。此正是他人所无而我所独有者也⑤。习学大成拳,不尽在年限之长短,与功夫之深浅和体质之强弱,更不在方法之多寡,动作之快慢,要在于有无真实笃诚之力⑥,如有此种笃诚之力,又能运用立体发力之方法,则于拳道⑦就不难升堂入室,然于学者,平日亦须用此发力方法将本能活力加以训练,否则,亦不成功夫。此即“后天返先天” ⑧之谓也。本文所欲阐述者,亦即如何训练人之本能活力,以期达到“不期然而然”,“莫知至而至⑨”之境界也。举一反三,我希望学者不要囿于我所说者,要从我所说者之中推出我所未说者⑩,如是才可贵也。
   这段拳论,以注释的方式进行阐释
【注释】
    ①、《断手述要》:此书稿于公元2000年前后问世,似伪托是“王芗斋在亦一九五九年著于天津”。此书稿中的内容、文词用语,并非王芗斋先生的习惯论拳用语。故此,不难辨其真假。考证王芗斋先生的拳论,应以正式出版的《王芗斋论拳文集》为准。尚未出版的有待考证落实
    ②、本能之学:根据《王芗斋论拳专集》的固有之良知、良能的说法,乃说的是与生俱来的“听探之良知,顺化之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是为“本能之学”的内容。而又含有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的说法之内容。就是后文的“本能活力”,亦是指此良知、良能,及其相互为用的能力而说的。
    ③、形力须归一,神意不着象:形者,外形也;力者,意就是气的内气也。意者,气者,力也。归一,内气、外形浑化归一太和一气也。神意都是内在的功能,所以不着象。正所谓“内动不令人知”的精义。此句说明其推宗“意气君来骨肉臣的”的练用宗旨。
    ④、立体之力:正如前贤所言:“至于方圆立体发用之妙,件件原委之于自然之神,统蓄以先天寸绵之力,为无为无不为也。以动静互为其根,阴阳迭神其用。”乃无形法身道体的方圆立体的攻防机制之能力也。
    ⑤、我所独有者也:其指当时一些修炼套路或尚血气横力的人而说的。此功夫艺境古已有之。前注之引文已经说明了。
    ⑥、笃诚之力:笃者,专一不二的意思。诚者天道,诚之者,人之道也。笃诚者,自己无形的法身道体。就是:“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密,卷放得其时中”的内劲功夫也。力者,能力也;非力量之说也。
    ⑦、拳道:化乎一者,始谓之拳。明心见性者,清静无为者,乃拳道功夫也。
    ⑧、后天返先天:后天有形之身,反归于无形之先天一气的功夫。
    ⑨、不期然而然,莫之至而至:应物自然的自动化攻防机制的体现,说的是大成之神拳神明的“神以知来,智以藏往”的有感而应的自动化之攻防功夫艺境。
    ⑩、未说者:传统拳术攻防之道这门学问,博大精深,非言语所能尽也。正是言语所表达不尽之处,后来者修炼体认在予以补充。
由此可以看出,王芗斋的拳学,并非独有。断手,就是攻防制胜的能力之体现的一种说法。
议 论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较技,没有不败的人,只有常胜的人。故而,任何一个人的攻防功夫技艺,根本就没有第一之说法的存在。拳家有云:“一生难穷其技艺,与人比较分高低!”
    考虑到王显杰送给阿龙题词“断手第一”的意义有几个方面的内容,分析如下:
    在王显杰所传授的弟子当中,阿龙的攻防功夫最好,书之以赞扬鼓励之;
    书之送给阿龙,鼓励其戒骄戒躁,向传统拳术攻防功夫的无上艺境攀登;
    或表示王芗斋先生所著的《大成述要》中的“大成拳之断手”乃天下第一的拳论。
    总之,种种理解意义全都可能。就是不存在“阿龙的断手功夫天下第一”的这种理解。这样的理解,阿龙先生也不会接受的。因为,作为师父给弟子攻防功夫的评价、期望,都是可能的;就是不会将弟子置于不置可否之尴尬的境地的。
     这就是我理解的“断手”和王显杰给阿龙先生题字“断手第一”字幅的一些不成熟之见解,请勿见笑!
    或曰:“早闻先生乃是武林拳门奇才,能言善辩!今日亲自出题问难,目见耳闻,先生口若悬河,条条据理而陈,遵法而述,理法分明一而贯之,深入浅出,剖析精细,见地精辟,结果出乎人之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真让后学汗颜!惭愧!惭愧!真心希望先生能将这次论坛内容,记录整理成文以公布之!可释众疑之论,实为传统拳学佳作!”
    答曰:“哪里!哪里!先生客气了,无非一次拳友闲聊而已!先生如果认为可以成文以记之,定当奉命而尽力为之!成为一篇走近王芗斋先生的一篇引文,亦未尝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