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连载】上学路上(一)老师要来我家吃派饭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5

上学路上

乾州蕞娃

在我准备写这个系列的时候,杨俊武先生发来了他的文章《冬天上学》嘱托我在“今日头条”发布。说实话,我有点迟疑,虽然老先生所写的内容和我的构思不完全一样,但是或多或少的会有一点撞题,把这个稿子压一压,我的先出,我就会占到一些先机,但这种做法不符合道义。最后只能忍痛先将杨老先生的文章发布,我的文章随后再发。

《上学路上》是我对自己求学经历的梳理,这个路既是现实生活中的路,有村中泥泞的羊肠小道,也有县城的柏油马路,更有大城市的瓷砖铺成的林荫小路。也是求学之路,是人生历程。因为还很年轻,也是所以不能妄谈什么人生道路的意义,只是写实性的回顾自己的那一段生活经历,也算是对曾经的老师和同学们的怀念和依恋。毕竟有些人已经离开我们很久了,健在的大多也因为忙于生活而很少碰面了。

我的小学生涯(一)

我上小学经历了三次学校变更。最初是在村子(乾县灵源乡沿河村佛北西队)西边壕岸上的饲养室,十多年前那个地方就已经被划为庄基,村里人已经在那里建新房了。

学校有两处土坯房,一处东西走向、坐南朝北,是教师的宿舍(原来饲养员的房子),大概是一间,两个老师住宿办公合在一起。一处南北走向的、坐西朝东,是饲养室,也是我们的教室。那个饲养室大概有三四间大,我们五个年级(当时的小学是五年制)的学生都在里边上课。中间是通道,通道两边是两排马槽,把教室自然分成南北两部分,南边是四五年级,北边是一二三年级,两个老师一人负责一部分。隐约记得当时饲养室的马槽还没有拆掉,我们下课了便爬上马槽玩。那种环境下只能是复式教学(这个概念是上师范学校后才知道的),通常是一个年级学生上自习,一个年级的学生上课。两者之间或多或少的会有影响,但是没有办法,当时的老师和教室都非常紧张。

那个时候农村是没有幼儿园的,也没有学前班,大家都是7周岁时直接上一年级。我是6周岁便上了小学一年级,比别人早一年。这是因为家里没有人经管,父亲给老师说尽好话,才同意把我收进去的。

因为学校规模小,教师少,没办法办教师灶,所以老师需要到学生家里吃派饭。吃派饭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解决农村下(驻)村干部,村小学代课老师等群体吃饭问题的一种形式。

那时候,我们上学还是一天三晌,早上六点到校,九点左右吃饭,中午十点到校,十二点放学,下午二点钟到校,下午五点半左右放学。为了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学校老师到学生家里吃派饭主要是吃午饭,早饭和晚饭是吃学生从学生家里带来的馒头、锅盔、花卷、包子和咸菜之类的简单饭菜,喝点开水。以前,关中很多地方一天吃两顿,早饭和午饭,晚饭很少吃,吃也是吃点干粮,喝口稀饭,所以有些地方干脆把吃晚饭就叫做“喝汤”。

吃派饭都是从高年级往下依次轮流,每次都是老师提前通知学生,学生家长对老师来家里吃饭这件事情都非常重视,按照招待客人的最高标准准备。会在老师到来之前,摆好桌凳,提前砌好茶水,放上纸烟,桌上摆好油泼辣子、盐和调面用的蒜水,当然不能少了下锅菜。除此之外,会根据老师的喜好,炒上一两盘菜,大多是炒鸡蛋、土豆丝、白菜之类的家常菜,摆上一壶酒。

等老师来了以后,家长先招呼老师洗手洗脸,然后陪着老师一起坐下来,吃菜喝酒,同时交流着学生在校的表现以及最近庄稼地里的活路,村里的趣闻等等。酒过三巡,家长就会向里屋喊一声“给老师把面端出来”,早就等候在灶房的学生就会双手端着面碗跑出来,双手呈给老师。有些孩子比较腼腆,看到老师就有些害羞,这个时候少不了家长一句吼“你这娃咋一点礼式都没有,见到老师也不知道问候一声?!”受到家长批评的孩子于是就,低着头、红着脸,低声问候道“老师好!”老师赶紧打圆场“娃刚才在我进门端热水的时候,已经问过了。”“去了,下次记着要问人”老师赶紧在后边喊着“也没有别人,叫你妈跟你一块坐在这儿一块吃。”家长忙说道“不用管,他们在里边吃了。”

听到这话,一直在灶房忙碌的家庭主妇才走出灶房,双手端着热面汤,说到“老师你尝菜盐轻重呢,面擀好着么?”“好着呢,好着呢,嫂子的手艺好得很,比我屋的那口子强。”“让老师见笑了,今儿也没有准备什么,让老师没吃好,受委屈了,下次一定给你好好准备。”如果彼此熟悉的话,妇人可能还会埋怨掌柜的“你看你,只顾着自己吃饭,也知不道经管老师吃!”平日里,可能一直很威风的男主人听了这话,却不生气,嘿嘿笑一声“咱这就是个粗人,老师不要见怪,到咱家里就跟到自家屋里一样吃好喝好”,正在这时发现老师吃完饭,将碗放在桌子上,擦了擦嘴,于是赶紧将桌子上的纸烟和火柴递了过去。老师接过纸烟放在桌子上,“让我喝一口汤,这面汤是好东西,吃面么,就讲究原汤化原食”。喝完面汤,放下面汤碗,同时从口袋里摸出粮票和钱,压在碗下边,然后点着纸烟,美美吸上一口,对男主人说道“谢谢兄弟今天的管待了,饭吃毕了,让我赶紧到学校里去,小心这些蕞家伙提前跑到学校里捣乱”。

在过去,关中女人是吃饭不上席的,等客人吃完之后,她们才会和孩子一起在灶房里吃饭的。记忆中,老师在我们家吃过一次饭。后来,我们搬到新的学校去了,新学校里有了教师灶,教师们就再也不用吃派饭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