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老师话教育】初中历史应该这样学才好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5

初中历史应该这样学才好

乾州蕞娃

2020年这个特殊的新学期里,因为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我们延期开学实行线上授课。为此,组建了学科教学交流群,制定了课程安排表,要求老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线上授课,向学生展示PPT教学课件(或者课堂实录、教学直播),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对学生进行课堂检测,给他们布置适量的作业。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大问题就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没有原来学校课堂教学那样直观便捷。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我们要早知道什么是历史?对于历史的基本解释有3种:(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这里我们初中历史学科应该指的是第一种。

历史学科既然是“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那么,我们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历史事件”,也就是包括这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些内容。当然,除此之外还包括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历史人物的地位和评价等内容。这些是最基本的、最简单的内容。

其次,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弄清楚的第二个问题。学习历史已经不再简单的是“见往事耳”,也不是“以史为鉴”或者“经学致用”。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学科思想、学科意识,或者叫做核心素养。只有弄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树立历史学科的学科思想。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包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

2.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以历史纪年、历史时序、年代尺、阶段特征、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地图等形式呈现。


3.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和方法,以史料分类、史料辨析、史料运用、观点论证的形式进行呈现。

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培养叙述历史和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

5.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怀,包含: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民主法治、科学精神、世界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联系现实等。

也就是说,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过程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扩散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和历史形象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清楚应该如何培养这五种能力?下面我逐一举例说明。

一是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简单说就是从正反两个方面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比如说:如何认识一种社会制度取代另一种社会制度(如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的残酷性和进步性,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以及历史事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有自己明确的认识。

二是培养学生扩散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可以以一个历史事件为圆心,把自己的思维扩散开来,延伸出去。比如说能够由一次以少胜多的战争想到中国历史上诸多的事例战争(巨鹿之战、官渡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想到这些战争的时间、地点、战争的双方,战争的结果、战争的意义(结果),能够由一次改革变法想到诸多的改革变法(商鞅变法、管仲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及变法的时间、人物、内容以及影响。

三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创造思维是一种新颖而有价值的、非结论的,具有高度机动性和坚持性,且能清楚地勾划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惯常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组合既定的感觉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比如说,刘禹锡《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以让学生们设想一下,如果赤壁之战曹操胜利了,那么中国的历史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再比如说明代后期,如果没有闭关锁国政策,中国的资本主义会不会因此而有所发展等?

四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对于一些历史现象和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独到的与常规认识不同的观点,并且能够够运用历史事实来证明这一观点。比如说,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秦始皇修筑长城是对还是错?为什么说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实质上是一样的等?

五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形象思维能力。在科学的思维方式中,历史思维包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还应包括运用直观形象、表象进行想象、联想、分析、综合等加工的形象思维。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大量的课本插图、照片、地图、投影片、影视音像制品往往用于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和历史感,以形象地展现或佐证课本上写的、教师讲的知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主要功能。教学中,教师要使形象化的历史资料素材在启发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方面发挥作用,把学生从直观性的学习,带入到探究性的、创造性的学习历史的领域。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探索和研究,学会自己去寻找规律和作出结论,学会学习,学会寻找课文的重难点,学会整理笔记,学会识记地图或者文中的图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