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步青云的赵贞吉(中)

 火岩山 2021-03-05

赵贞吉与曾经彻夜长谈阳明心学的昔日同窗好友胡宗宪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嘉靖帝本人对胡宗宪的评价最能说明问题。嘉靖帝当着内阁三巨头之一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吕芳的面说了四个字:“公忠体国”。

胡宗宪是怎么公忠体国的呢?胡宗宪担任浙闽两省总督,总务军国大事:抗倭。结果一个改稻为桑差点改出民变不说,戚家军抗倭急用的军饷因为浙江官员多年的无度贪墨变得岌岌可危,哪怕是紧急抄了沈一石的家产也远远不够填补这个亏空,更别说还有淳安、建德两县的灾民在嗷嗷待哺。

图片

面对这样的情况,身为浙直总督且不涉贪污的胡宗宪既接了密旨进京面圣,别说慷慨激昂一番,就是尥蹶子不干了也是情有可原。可胡宗宪不仅重话没有一句,更是想方设法的在嘉靖面前给自己的恩师,内阁的首辅严嵩开脱,不仅是为了不辜负严嵩的知遇之恩,更是为了不让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大明朝在追究严嵩可能引发的巨大政治动荡中产生无法控制的结果。

这个就叫公忠体国。

图片

我们再来看在南直隶当一把手的赵贞吉。上回我们讲到,赵贞吉的平步青云始于拜对了师傅。是的,和胡宗宪不同,赵贞吉在官场上的压力其实是小了很多的。一来南直隶作为大明朝极为特殊的存在,无论是经济情况还是政治情况都要比地头蛇猖獗的浙江好的很多,二来南直隶倭寇袭扰也不严重(这也是为什么赵贞吉敢说江苏这边不管一百船还是两百船的粮都拿得出来的底气),三来作为清流之首徐阶的弟子,没有入阁却担任南直隶一把手这样的肥缺又没有那么多人盯着,比起苦哈哈的胡宗宪,赵贞吉做官的压力是不高的。

但光是这样是不够的,至少对于赵贞吉来说是不够的。对于赵贞吉来说,当上封疆大吏继而造福一方只是他的中转站,就像他的老师徐阶一样,当官就要当到最大。徐阶瞄准的是内阁首辅的位置,赵贞吉的终极目标也一样。这也谈不上什么错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身在大明官场,自己不去争一争内阁首辅的位置,难道把这个位置留给严世蕃这样的人吗?

图片

但是具体到如何当上“将军”,胡宗宪和赵贞吉的差别就出来了。胡宗宪进京叙职多次,在浙闽两地担任总督的他如何不知严党一伙儿在浙江作威作福?但他不管是哪一次叙职,都没有就此上奏,而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给严党的人擦屁股,只因他不愿做出背刺自己老师的事。

赵贞吉是怎么做的呢?天地君亲师,同窗之谊也包含在内,甚至还比师生之谊高一个档次,按理来说作为清流之首的弟子,阳明心学的大拿,他应该和胡宗宪一样“公忠体国”,但最后只在嘉靖面前博得了一个颇为讽刺的“英雄好汉”的称谓。这个“英雄好汉”为了仕途通畅做了些什么呢?我们回过头去看:

1.   在胡宗宪拿同窗之谊来请求赵贞吉调粮救浙江灾民的时候,赵贞吉百般推脱,直至胡宗宪逼不得已拿军令调粮,赵贞吉觉得这样出了问题怪不到他头上,自己也可以给徐阶一个交代之后才答应调粮。

2.   在胡宗宪从京城赶回杭州后,不顾同窗情谊,也不顾最基本的官场礼节,上来就质问风尘仆仆的多年好友为什么把他推到火坑里,直到胡宗宪点明浙江的差事办好了有机会入阁,才“眼前一亮”。

3.   办浙江的案子(郑泌昌、何茂才)的时候,深谙“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投鼠而不忌器”的要诀,明知天下大弊和嘉靖为一己之私与严党合谋息息相关,依然为了自己的前途逢迎圣意,为皇族的奢侈浪费打掩护。

图片

如果说拜师徐阶让赵贞吉开始了平步青云的第一步,在浙江办案期间用尽全力为嘉靖的大兴土木与皇族的奢侈无度作掩护,则奠定了赵贞吉成为京官,乃至一跃成为阁员,成为“严嵩-严世蕃”之后的“徐阶-赵贞吉”。

看似一切都很美好,严党倒了,换上来的是清流一伙儿,可是各位读者千万不要忘记赵贞吉最有名的一句话:“再苦一苦百姓,将今年该收的税赋,尤其是桑户的蚕丝税收上来”。

图片

也千万不要忘了海瑞是怎么回答的:“那么多赃款不去查抄,还要再苦一苦百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