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体书法——40种常见篆书书体之一

 甘泉书屋i30tsw 2021-03-06

百体书法——40种常见篆书书体之一

         郭 谦

第一种篆书:石鼓文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重视,作为习篆之入门,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诗书画印皆自成家数,影响深远。著有《缶庐集》。他既是清代书法的殿军,又是近代书法的开山,他对篆隶用功最多,尤擅长于摹写石鼓文。他的石鼓文老辣遒劲,老而弥新,气度恢宏,炉火纯青,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


  (吴昌硕石鼓文书法 )

第二种篆书:李斯小篆

    李斯(约公元前284年—208年),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他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有书迹留存下来的书法家,也是古今第一小篆书法家。代表作《峄山碑》,字体结构对称均衡,笔起笔落间,提按粗细均匀,方中寓圆,圆中有方,婉转通畅,含有一种内敛、含蓄的富有力度的阴柔之美。字里行间,神采飞扬,互动中注入了生命的内涵,每一笔划、每一提按都让人赏心悦目,怡心怡情。


  (李斯小篆《峄山碑》

第三种篆书:上方大篆(九叠篆)

     九叠篆又称上方大篆,尚方大篆。九叠篆是以小篆为基础,笔画反复折叠,盘旋屈曲,点画皆有纵横两个方向,填满空白部分,求得均匀。“曲屈平满”是九叠篆书法最大的特点。折叠多寡,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繁简而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以九叠之数,形容其折叠之多。九叠篆盛行于唐宋元明清,一直延续至今,是一种流行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九叠篆书法出现在明代32种篆书《金刚经》、清代乾隆32种篆书《御制盛京赋》、清代孙秀枝《历朝圣贤篆书百体文》等文献中。因用笔难度大,当代书法作品中罕见。

  

(郭谦九叠篆《兰亭序》)

第四种篆书:倒薤篆

    倒薤篆,是以摹仿细长而尖锐的薤叶的一种篆体字,亦称薤叶篆、倒薤书等。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一《文字第三》曰:“倒薤书者,小篆体也,垂支浓直,若薤叶也。八体书亦图此法。或云出扶风曹喜,萧子良以为仙人务光所作。”书法上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篆体字形修长,往往在收笔时露锋状如薤叶,书写上随方就圆,笔划宽窄应机而变,锋芒毕露,天真活泼,洒脱俐落。


  (郭谦倒薤篆书法作品)

第五种篆书:悬针篆

    悬针篆是小篆的一种,也称垂针篆,是篆书的异体。悬针是指竖划收笔出锋,像钢针一样悬起。悬针笔画纤细,宛若悬挂的针。主要见于汉代王莽钱币,如“六泉”“”。现代著名艺术大师齐白石最擅长悬针篆,很多作品用此体书写。


  (郭谦悬针篆作品)



第六种篆书:玉筋篆

    玉筋篆,亦称“玉箸篆”,是秦统一文字后标准的篆书体无论篆法、写法都很规范。此书作圆润温厚,文静儒雅,形如玉筋(筷子)。唐代齐已《谢昙城大师玉筋篆书》诗称:“玉筋真文久不兴,李斯传到李阳冰。”后人论书,将用笔圆浑遒劲的其他字体亦称为“玉筋”。清代书法名家钱坫,一生酷爱书法,对篆书学习研究十分精到。以玉筋篆书鸣世。其书体字型长方,结构随形而异,丰富多姿,笔划线条匀称,体势开阔舒展,线条淳厚,富有弹性,浓淡疾涩,运用自如,转折处多以圆转为主,圆润有度,恰到好处。被誉为“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玉筋篆书法四屏)

第七种篆书:钟鼎篆

    钟鼎篆,即摹拟钟鼎礼器铭文的一种篆体。商、周时期青铜器多有铸在或刻在其上的铭文,后人仿其字体而作,常用于书法、篆刻。唐书法家韦续在《墨籔》中说;“夏后氏象钟鼎形为篆,作钟鼎书。

     钟鼎篆书写上要体现出用笔如屋漏痕,凝练古朴,似在金属重器上刻写的分量感。字形结体上如钟似鼎更有观赏价值。


  (郭谦钟鼎篆书法作品1

第八种篆书:缪篆

    缪篆是汉王莽时期所定六书之一,源于秦书八体之一的“摹印”,故又名摹印篆。在历代印章上使用较多,后来也有书家尝试写于书法作品中。书法上注意结体要方整,笔画均匀,富有隶意,而笔势由小篆的圆匀婉转演变为屈曲缠绕.


  (郭谦缪篆书法)

第九种篆书:垂露篆

    垂露篆又称垂露书。唐《初学记》卷21载王愔《文字志》中说:“垂露书,如悬针而势不遒劲,婀娜若浓露之垂,故谓之垂露。”从荆楚所见文物来看,即在笔画的中间按笔而形成垂露欲滴的笔法。垂露是指竖划收笔如滴露一样,笔触温润,行笔工整。

    垂露篆是从商末西周时代的肥笔书体借鉴而来,如战国中期的《鄂君启节铭》的书体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些字夹杂在正篆书体中,具有明显的装点作用,既具有垂露点化之美,又与正篆整体书法融为一体,增添了正篆的书体美。春秋中期末楚令尹王子午的《王子午鼎铭》是垂露篆的代表作。其字体是修长线篆和鸟虫书的基础上,增添了不同形态的垂露笔画,以及其他装饰笔画,其垂露篆的特征显而易见。

     到战国末年,垂露篆已达到了其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楚王熊朏盘铭》的整篇文字全用垂露篆。垂露篆是楚国,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一绝,先秦以后在历代各朝会此种书法者罕见,相传东汉章帝时秘书郎曹喜,工篆书,善悬针垂露之法,邯郸谆特地去拜其为师。唐代杜甫曾见薛稷少保书画壁上挂有垂露篆字画,作诗云:“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各朝书法艺术典籍中,垂露篆(垂露书)也频繁可见。如南北朝时期梁庾元威《论书》108种列为第二种书体,唐朝唐玄度所作的十体书列为第八种书体,唐代韦续《墨薮》(56种书)列为第三十九种书体,宋·释梦英《十八体书》列为第十八种书体,(宋)道肯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列为第六种书体,清康熙年间的孙枝秀《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164体)列为第三十三种书体,清乾隆32体篆书《御制盛京赋》列为第十二种书体。当代垂露篆书法很罕见。


  (郭谦垂露篆书法作品

第十种篆书:龙书篆

    龙书,又称龙篆、龙书篆。唐代韦续《墨薮》(56种书)中说:“一、龙书。太昊庖牺氏获景龙之瑞。始作龙书。”从历代相关文献资料看,这种书体虽然不广泛使用,也流传了千年以上。如北朝王愔《古今文字志》36书体列为第17种书体,梁庾元威《论书》书体108种之中有“龙篆”和“龙草篆”两种,宋代道肯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有“龙篆”的金刚经全本,清朝孙枝秀《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字文》中第三种书体为“龙书”,清乾隆 32体篆书《御制盛京赋》第二十种书体为“龙书篆”。

    过去的龙书篆,结体每一笔画都以画龙组字,当代书法家许万卿做了改造,只简约地画一龙头而组字,增加了书写性,并出书办培训班,培养了一批龙书书法爱好者。

  (郭谦龙书篆书法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