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医堂】针灸治疗疾病验案四则 ​

 紫天辰 2021-03-06
案例一
图片

赵某,男,32岁。患者婚后不久即发现阴茎不能勃起,迄今已有3年余。经中西药物多方治疗未获佳效,特来笔者处诊治。

症见:四肢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伴头晕耳鸣,少寐多梦,二便正常,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缓,婚前有手淫史。

治疗:取4寸(同身寸)长针斜刺环中上穴,针尖朝向阴茎方向,采用努运手法,当针感达会阴、阴茎部时即取针;以2寸针刺关元穴1.5寸,针尖向下,用努运热补手法;以1寸针刺太溪穴,用补法。以上两穴留针30秒,间隔10秒行针1次,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患者治疗1次后即似有所动,治疗5次后已能随意举阳,但硬度稍差,2个疗程(20次)后,勃起情况及硬度已基本正常。随即便停止治疗,并嘱咐其保养方法。半年后随访得知,其妻子已怀孕3个月。

按语:患者阴茎不能勃起,伴四肢消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寐多梦,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而缓。诊断为阳痿,肝肾亏虚。治宜温肾壮阳,调理任督,强筋起萎。环中上穴起效迅速,疗效颇为显著。位于骶段(第2~4节)的副交感神经兴奋,可使阴茎的血管舒张,海绵体充血,阴茎勃起,因此针灸位于腰骶处的环中上穴,可刺激副交感神经,使之处于兴奋状态,阴茎充血而勃起。斜刺环中上穴,以热补手法,最好使针感传至会阴部,以针感传至阴茎头部效果最佳,取其“气至而有效”之意。关元穴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温补此穴可温肾壮阳,填精起萎。太溪穴为肾经原穴,针之可补肾阳,益肾气。此三处穴位合用可温肾壮阳,调理任督,强筋起萎。

案例二
图片

李某,男,71岁。患者胃癌化疗结束后2天出现呃逆,持续不停,昼夜不止,每分钟15次~20次,于发作第3天前来笔者处就诊。曾给予患者肌肉注射安定10毫克,每天3次;甲氧氯普胺2毫升,每天4次,但症状未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饮食与睡眠。

刻诊:神疲、消瘦、面色黯淡、呃逆频作,舌质红、苔灰黑焦干,脉弦细。

治疗:于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山莨菪碱各10毫克,然后针刺扶突穴,针感到达食指后,快速出针,观察15分钟后,呃逆锐减,3小时后呃逆完全消失,以后未再复发。

按语:患者呃逆不止,伴见神疲、消瘦、面色黯淡、呃逆频作,舌质红、苔灰黑焦干,脉弦细。证属阴液耗竭,气逆上冲。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为土中之土穴。因久病之人胃气必衰,阴阳俱虚。足三里穴性为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既能养阴,又能益气补中、回阳固脱,因此医家把它列为回阳九针穴之一。凡久病中气不足,元气衰亡等引起的病症均属此穴治疗范围,故取之以固护胃气,宣畅气机。山莨菪碱具有解痉作用。扶突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穴,其穴性为理气降逆,解痉止痛。《灵枢·经脉》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结合其穴性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则,故可宽胸理气利膈,缓解膈肌痉挛,解除呃逆。穴位注射与针刺合用可使穴助药势,药助穴威而呃逆立止。综观此方,既能和胃降逆气,又能补养脾胃,扶助已伤之中气,故具有止逆特殊疗效。

案例三
图片

张某,男,36岁。患者腹痛、腹泻5天。5天前,熬夜至凌晨2时左右,腹感饥饿,遂食用冷饭菜后休息,凌晨4时左右,肠鸣腹痛泄泻,服药后效果不佳。第3天出现腹痛下坠,泄下脓血便,每天10次之多,肛门灼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取穴腹哀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内庭穴、阴陵泉穴。诸穴均取泻法,每天1次。针刺治疗1次之后,患者腹痛减轻,每天腹泻7次,脓血减少;针刺5次后,脓血消失,腹部隐隐作痛,饮食稍有好转,上穴去内庭穴、阴陵泉穴,加脾俞穴、胃俞穴,针刺3次后而愈。

按语:患者腹痛、腹泻5天,泄下脓血便,肛门灼热,舌红苔黄厚,脉滑数。诊断为湿热病。腹哀穴为足太阴、阴维之会,取此穴可疏调胃肠气机、清热利湿、活瘀排脓止血。腹哀穴为血类穴中的止血穴,穴性为清热利湿、止血、除脓,主治大便脓血。配合应用大肠经之募穴的天枢穴,胃经之合穴的足三里穴,脾经之合穴阴陵泉穴和胃经之荥穴内庭穴均用泻法以清热利湿、和调胃肠、止血排胀。

案例四
图片

李某,女,50岁。患者情绪焦躁易怒,心悸多汗1年。近几个月来症状加剧,食欲亢进,身体消瘦,两眼干涩,口干少津,曾服龙胆泻肝汤治疗未效。就诊时患者面色潮红,眼球突出,结喉两旁未见肿大,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乏津,苔薄,脉弦数。经某医院检查确诊为甲亢。

治疗:耳穴取神门穴、内分泌穴、皮质下耳穴、肝耳穴、心耳穴、肾耳穴、交感耳穴并耳尖放血。双耳交替针刺,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针灸取复溜穴、照海穴、支沟穴、腔中穴、阳陵泉穴、太冲穴,局部配以天突穴、扶突穴、水突穴。其中复溜穴、照海穴用补法;支沟穴、腹中穴、阳陵泉穴、太冲穴用泻法;天突穴、扶突穴、水突穴用平补平泻法。每天1次,7次为1个疗程。

方药:一贯煎合逍遥散、栀子豉汤化裁。沙参、生地黄、延胡索、川楝子、枸杞子、当归、麦门冬、栀子、淡豆豉、柴胡、赤芍、茯苓、白术、甘草等。

针药并用,并嘱患者调畅情志。2个月后,诸症基本解除,继续巩固2个疗程直至痊愈,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按语:患者情绪焦躁易怒,心悸多汗1年,食欲亢进,身体消瘦,两眼干涩,口干少津,面色潮红,眼球突出,结喉两旁未见肿大,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乏津,苔薄,脉弦数。辨证为阴虚火旺,治宜疏肝理气,滋阴降火。耳穴取神门穴、心以镇静安神;内分泌穴以调节机体内分泌,维持机体的内环境平衡;皮质下耳穴可促使下丘脑和脑垂体对甲状腺的调节;肝耳穴可疏肝理气;肾耳穴以补肾滋阴益精,与心同用可增强其滋阴之效;交感耳穴调节自主神经紊乱以止汗;耳尖放血凉血泄热以除烦。针灸取支沟穴为三焦经经穴,可疏调三焦之经气;膻中穴为气之会穴,针之可宽胸利膈,理气化痰;阳陵泉穴为胆经合穴,能疏通肝胆,调理气血;太冲穴为肝经原穴,可疏肝理气,活血通经;血海穴为活血化瘀要穴;章门穴为脏之会穴,可软坚散结;天突穴为任脉经穴,善理气化痰;扶突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穴,水突穴为足阳明胃经穴,阳明乃多气多血之经,故二穴可理气活血复溜为肾经经穴,善补肾滋阴;照海穴为八脉交会穴能滋补真阴;天突穴、扶突穴、水突穴合用能理气化痰,软坚散结,消瘦化积,直达病所。(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