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心综合征.颈性血压异常.颈性视力障碍

 H珠Q 2021-03-06

  颈心综合征

  颈心综合征是指因颈椎病变而引起患者以心脏方面主诉及心电图改变为主的一种综合征。由于本病的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较为复杂,有颈椎性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故临证常概括为颈心综合征。本病一般属中医学“心悸”、“怔忡”、“眩晕”、“真心痛”、“胸痹”等范畴。

[病因病理]

  颈椎病中由于椎体侧方骨刺的压迫、横突孔内骨质增生、椎动脉相对延长而迂曲、小关节脱位、椎体滑移压迫椎动脉等诸因素的影响,而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发生血管痉挛,出现椎一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供血减少而致大脑皮层心血管调节中枢血流量低于正常代谢过程中的需要量时,则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及心慌、胸闷不适等。

  颈椎病中诸组织由于积累性劳损和退行性改变,可使其稳定性相应减退,如受外力作用下,便可导致椎体在额状轴、矢状轴、纵轴上的前倾后仰,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3个轴位上的不同联合改变。这种解剖位置的改变可刺激颈上神经节及分布在椎动脉、关节囊、项韧带等组织的交感神经末梢及椎骨内的脊膜反支形成病理性刺激,其刺激冲动向下扩散,通过心下支与心中交感神经支产生内脏感觉反射,而引起心慌不适、心前区疼痛,甚至出现心律紊乱。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部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颈交感神经和脊神经节受到炎症的浸润刺激,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反射,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出现胸前紧缩、胸闷、心悸心慌等。

[诊断要点]

1.症状

颈背疼痛,酸紧不适,前胸部有压榨样不适感或胸闷,时轻时重,心悸怔忡间歇发作,伴有头晕、头痛,与颈部活动及体位改变关系密切,失眠多梦,反应迟钝或易激动,或伴有呃逆、气喘等症。

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棘突触及偏移,叩击痛,椎旁压痛,可扪及条索状物并有滑动感。心脏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椎间孔压迫试验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辅助检查

颈椎X线片示颈椎曲度变直或略有反张,钩突变尖或变平,钩椎关节左右不对称,齿状突偏移,寰齿间隙左右不对称,寰枢问沟不对称或宽窄不一;心电图检查可有各种单纯性心律异常样改变或正常;脑血流图检查示血管紧张度增高,左右血流量不对称。

4.鉴别

注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病等相鉴别。


(一)针灸治疗法

1.穴位埋线法

(1)取穴:颈穴1、颈穴2(均为经验穴,分别于C5棘突旁开1.5寸和C7棘突旁

开1.5寸处)、厥阴俞透督俞,均为双侧。

(2)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经验穴,常规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2%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然后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入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刺针管中。再用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角向枕部透刺,寻找强烈针感向头枕部或颈项肩胛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创可贴固定。完后行颈穴。及对侧两穴埋线,操作同上。双侧厥阴俞透督俞埋线,一般针感可向前胸放射。埋1次即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左右行第2个疗程。

2.夹脊针灸法

(1)取穴:颈13、7} 夹脊穴(双侧)、内关(双侧)、百会。

(2)操作:常规消毒,颈{、7} 夹脊穴用1寸毫针刺人0.8寸,捻转行针至穴位局部出现酸麻胀重感;百会穴平刺,针刺方向向后;内关直刺,二穴均出现酸麻胀重感为宜。颈{3、7}夹脊穴用药艾条雀啄灸30分钟,并且上述诸穴每15分钟捻转行针1次,30分钟后起针,轻轻揉按针孔。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3.奇穴针刺法

(1)取穴:心应(第5胸椎旁开5分)、风岩(耳垂与后发际正中点连线之中点稍前0.5分,胸锁乳突肌后缘)、新设(风池穴直下,项后发际下1.5寸,约当第4颈椎横突端)、下百劳(大椎穴左右旁开1.3寸)、扶突。

(2)操作:选用30号长1.5寸的不锈钢毫针,所选穴位的皮肤表面常规消毒。心应穴处先直刺0.5寸,然后向脊柱方向刺入;下百劳穴处直刺0.5寸;其他穴位均直刺约1寸。针刺得气后缓慢捻转,保持平稳等距,每间隔10分钟施术1分钟,每次治疗施术3次,如果针刺得气较弱采用捣法以加强针感。7次为1个疗程。

4.水针刀疗法

(1)取穴:风府、风池、厥阴俞、心俞。

(2)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6ml。

(3)操作:病人反坐于木制靠背椅上,双臂屈曲放于靠背上,头贴放于双臂上,选择风池穴,经常规消毒后,铺洞巾,医者戴无菌手套,取水针刀数枚备用。水针刀刀口线与预椎轴线夹角25°-30°进针刀,待患者诉有酸胀、沉感时,然后横过刀峰,先纵行剥离2-3下,后横行剥离2-3下,注入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出针刀。在厥阴俞、心俞处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垂直,进针深度为1cm左右,先纵行剥离,后横行剥离2-3下,每穴注入丹参注射液2ml.因其针体是空心的,在每穴松解后,即·可注人药液,外贴创可贴,局部按摩2-3分钟即可。如1次不愈,可隔3-4天再次治疗,5次为1个疗程。

5.穴位注射法

(1)取穴:通过颈椎旁的触诊方法,细心体会深浅不同部位异常变化,从而找出阳性反应点,并取其颈椎夹脊穴,配合足太阳经之大杼、膏盲穴、督脉之至阳穴。

(2)药物:二磷酸腺苷2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

250μg,注射用水10ml。

(3)操作:穴位常规消毒,用7号针头刺入穴内,上下缓慢提插,待有痛、麻、重、胀感应回抽无血,将药物注入每个穴位,用药量为每穴0.5-1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推拿治疗法

1.推拿正骨法

(1)放松手法: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在颈背部脊柱旁或明显压痛区施推拿,以掌弹拨、按揉、点压法,手法要柔和、轻松。

(2)正骨手法:根据关节错位形式选择手法复位。如前后滑脱或错位,以牵引推拿法为主;侧弯或错位,用定点旋转复位法为主;左右旋转式错位,以低头摇正法结合应用;多关节错位,应先复位上关节,再复位下关节为宜。①牵推法:患者正坐位,颈部自然放松,医者站在患者身后,稍微侧身(以右侧为例)。用右肘窝放在患者颌下,左拇指放在偏移棘突旁或横突处,然后上提,牵引头颈部,左拇指推压偏移横突或棘突,此时即可听到咯噔声,指下有轻度移位感,表示复位。嘱患者头颈处中立位,单拇指触诊已属正常,手法完毕。②定点旋转复位法:患者坐位(以患椎右偏移为例),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以右拇指指端的桡侧,顶住偏移的棘突右侧,嘱患者头颈前屈35°,再向右左侧偏45°,术者左拇指余四指夹住患者下颌,使头向左侧旋转,当旋转力达右拇指时,双手同时向内侧用力,右拇指下速听关节回位响声,让病人头颈处中立位。然后对颈椎棘上韧带分筋、理筋,松解两侧颈肌,手法完毕。③低头摇正法: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术者一手轻托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手托其两颊部为“动点”,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当摇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大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

2.治脊理筋法

(1)点穴按摩:选取头部百合、风池、四神聪,上肢曲池、内关、合谷,下肢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配合按压大杼、肩中俞、大椎等穴,点按手法轻柔缓和。

(2)治脊整复理筋:应用中医分筋理筋手法时,对于病变椎体附着的筋膜、关节囊及颈肩部软组织,尤其是对上下斜肌挛缩的痛点,要进行理筋松解手法,以缓解其炎性症状。再用治脊手法整复其移位关节,使微错位关节得到纠正,挛缩的肌肉得以松弛,双侧肌张力可得到平衡。一般经3-5次治疗,多数患者可减轻或消除症状。治脊手法:患者正坐,头中立位,纵向牵引法矫正椎间关节间隙狭窄,以仰头或低头旋转复位法矫正C2-C7椎骨错位,以正坐对抗牵引膝顶法矫正T1-T5椎骨错位。

3.分区推拿法

(1)颈背部及颈外侧区推拿:颈背部是指枕外隆凸和上项线以下双侧斜方肌前缘以内,其下界因竖脊肌向下延伸町至骶骨,故可以患者具体病情而定下界;颈外侧区指由锁骨中段、胸锁乳突肌后缘和斜方肌前缘所围成的区域。以指拨法作用于上述二区的斜方肌、竖脊肌、枕下短肌及头夹肌、肩胛提肌、中、外斜角肌,充分解除其痉挛,后在风池穴、肩井穴及上述二区内压痛点施点按手法可加强疗效。

(2)胸锁乳突肌区推拿:此区是指为胸锁乳突肌所覆盖的区域,在胸锁乳突肌处施指拨法,以使其充分放松。对迷走神经兴奋型拔法宜柔和,对交感神经兴奋型则可加用颈动脉窦按压法,但因其可迅速降压、降心率,故按压时间不宜大于1分钟。颈动脉窦取法为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动脉搏动处取穴。

(3)椎前区推拿:此区是指椎前筋膜深面的部位。此区与上述两区体表投影有所重叠。主要分布有前、中、后斜角肌、椎前肌及交感神经干,对交感神经兴奋型可以指拨法松解此区颈深肌群,以缓解交感神经张力。因此区肌群较深,故指拨时应有一定压力以求深透;对迷走神经兴奋型可在上述基础上按压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取法:胸锁关节上一横指,胸锁乳突肌内侧处取穴。

(4)颈部拔伸法:医者双手托住患者头部拔伸颈椎数次,以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缓解颈肌痉挛,以减轻对自主神经的不良刺激。

4.拔伸整复法

(1)点穴按揉:患者取坐位,医生点按风府、风池、肩井、天宗、秉风、肺俞、心俞、膈俞,均为双侧,每穴配合指揉。对头痛头晕者加头维、率谷、上星。

(2)放松颈肩:用揉、拿、推法广泛施于患颈部双侧、颈后及背部,同时用分筋理筋法、弹拨法对肩胛部斜方肌及颈椎旁的筋结条索状物进行施治。

(3)拔伸牵引:在充分放松基础上,取仰卧位,颈椎轻度前屈,医生一手托住患者下颌,一手放于患者颈后,轻柔匀速地徐徐向上纵向拔伸牵拉颈椎,至一定程度后,医生持续1分钟,再缓慢放回原位。

(4)整复错位:采用牵引旋转复位法,此法适合3-7椎有侧方移位及旋转移位患者。仰卧位,以病人颈,左侧方移位为例。医生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左手放于颈后,轻柔均匀的徐徐向上纵向拔伸患者颈椎,当达到适当的牵引力时,医生双手向右侧旋转,使移位椎体复位。

(5)疏通整理:以揉、擦法施于患者颈部,操作范围广泛,动作轻柔舒适,再缓慢地左右摇动患者头部,以患者放松可接受的范围为限。

5.牵引复位法

(1)牵引法:病人人院后先行颈椎仰卧位牵引,牵引重量4-6kg,牵引中间根据病人的反应适当调整牵引的角度和重量,每日牵引2-3次,每次40-50分钟。3-5日后,颈项部肌肉松弛时,行手法复位。

(2)复位法:颈椎旋转、提扳、点推复位法,以C2后移左旋移位为例。患者端坐于高20-30cm的方凳上,医者站于患者背侧,右手拇指放于患C2棘突左侧,余四指放于其颈部右侧,左前臂环抱托扶患者颁下,手掌固定其右侧面部,用力向上牵提患者颈部,并将其头颈前屈10°、左旋200.医者两手同时用力,右手拇指用力向右稍前侧点推C2棘突,左手向左旋转45°,可听到“咯”的复位声,指触诊复平,手法完毕。手法复位后卧床水平位牵引颈椎24小时,牵引重量2-3kg,24小时后起床颈围固定保护。



[现代研究]

1.山东省荣成市中医院孙谊等报道运用电针为主治疗颈心综合征25例。①电针:穴取颈夹脊、风池、完骨、内关,针刺得气后,颈夹脊接通G6805型电针仪,选择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②推拿:以攘、揉、按、捏、拿法为主,时间为30分钟。③颈椎牵引:用爱克龙牵引床,按程序静态牵引,牵引力15-20kg,牵引时间为20分钟。④结果:治愈18例,好转7例[上海针灸杂志,2005;(9):36]。

2.内蒙古医学院苗茂等报道运用针刺颈椎夹脊穴为主治疗颈心综合征58例。①选穴:在颈椎两侧距椎体0.5-1cm处,用拇食指腹循经按压,以其阳性反应点(常为酸痛、麻胀)为相应颈椎夹脊穴作为进针点;配合督脉之大椎穴和至阳穴;病程较长者加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穴和膏盲穴;辅以内关和心俞穴。②操作:阳性反应点用27号1.5寸毫针;大椎、至阳穴选28号2.5寸毫针;大杼、膏盲穴选28号2寸毫针。各穴均以酸、麻、胀得气为度。大椎、至阳向上斜刺0.6-1,2寸;大杼、膏育、反应点向左右肩胛部方向斜透刺1.5-2寸。至阳、膏盲穴针刺感应传至胸前部为佳;内关穴针感上传至前臂、胸前部;心俞以局部酸胀为主。有针感时稍后即可停止行针,并提针少许后留针。一般留针30分钟,间歇运针3-5次,用平补平泻法。③辅助治疗:自动颈椎间断牵引,根据患者体质及耐受力酌情加减重量,每日牵引1次,每次30-40分钟,以坐位牵引疗效较佳,嘱患者放松颈肌,颈前屈20°,牵引重量5-7kg.④结果:痊愈50例,好转6例[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005]。

3.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黄聪阳报道运用针刺脊疗法治疗颈心综合征50例。①方法:通过颈段椎旁手法检查,以阳性反应取其颈椎夹脊穴,配合足太阳经之大杼穴、膏盲穴,督脉之至阳穴。常规消毒,均用1寸毫针,以得气酸麻胀为度,至阳穴、膏盲穴针感能传至前胸最佳,留针20分钟。同时配合自动颈椎间断牵引,重量9-15kg,依患者体质及适应情况而定,每天1次,每次30分钟。②结果:痊愈40例,好转6例[针灸临床杂志,1998;(7):35)。

4.江苏省泰兴市蒋华医院张玉武报道运用针刺为主治疗颈源性心律失常32例。①针刺:选取风池、颈夹脊、内关、问使、神门、心俞、三阴交等穴加减,每次选6-8穴,针宜平补平泻,每次留针20分钟。②小针刀:剥离粘连,消除疼痛点。以颈部压痛点、X线所示增生、移位部位为进针刀点。常规消毒后,铺洞巾,按小针刀操作规程进针刀,行疏边剥离法。针刀下有坚韧感时可作切开剥离法。注意动作应轻、巧、快,进针刀不宜过深,以防损伤椎动脉。术毕,以消毒干棉球压迫片刻,盖上创可贴。③推拿:调整偏歪的颈椎棘突,解除对神经的卡压、刺激。采用坐位旋转复位法,即患者端坐稍前倾,医者将头颈上提牵引,同时左右旋转,约]分钟后,左手勾住偏歪的棘突,右手将头颈旋向相反的方向,多可听见清脆的响声,整个动作应干净利落。④结果:痊愈21例,有效9例[针灸临床杂志,1996;(10):14]。

5.江苏省泗洪县中医院许昌楼报道运用针刺推拿治疗颈性心绞痛35例。①针刺:取心俞、膈俞、巨阙、膻中、内关、颈夹脊。每次2-4穴,用28号1.5寸毫针,穴位常规消毒后刺入,得气后心俞、膈俞、巨阙、膻中用平补平泻法,内关、颈夹脊均用泻法。②推拿:用拔伸旋转法,嘱患者正坐,头前屈35°,医者立于患侧,用拇指顶压偏歪棘突或压痛点处,另一肘关节屈曲托于下颌部,徐徐上提,边提边旋转,听到“咔”声缓缓放松。③结果:痊愈25例,显效6例,有效2例[四川中医,2000;(12):51]。

6.河北省三河市中医院赵金荣报道运用针刺与正骨相结合治疗颈源性心悸98例。①针刺法:取穴中脘、关元、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用1.5寸毫针,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②正骨法:病人坐于靠背椅上,臀部稍往前坐,颈部向后靠于椅背上,助手面对患者,用双手按住病人双肩;术者站于病人背后,一手用前臂轻托患者下颌,另一手按压在偏歪椎体的棘突旁,嘱病人向后转头,在病人转头至其极限角度时,适当用力,使其转头角度扩大3°-5°,此时多能听到清脆响声,正骨即告结束。③结果:痊愈76例,好转2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3;(11):13)。

7.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茅敏等报道运用针刺为主治疗颈心综合征30例。①针刺:选取颈部患椎夹脊、风池、内关、足三里等穴位,针刺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20-30分钟。②牵引:作颈椎布颌牵引,牵引重量为病员体重的1/12,每次45分钟左右,以病人能耐受为度。③推拿:颈部用拿法、揉法、(手和衮)法放松5分钟,点压风池、大椎、肩井、天宗等,各穴均约5分钟,然后再在颈项夹脊和两侧的半棘肌、头夹肌、肩胛提肌以及肩井至肩峰处进行分筋、理筋、镇定等手法,从上至下,从内至外进行治疗。④结果:痊愈15例,好转12例[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27]。

8.西安市工人疗养院牛德智等报道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心脏病27例。①牵引:从5kg开始,每2天增加1kg,角度颈前屈45°,时间20-25分钟。②复位:患者取仰卧位,以使头颈悬空,术者一手托枕部,另一手托下颌,先牵引2-3分钟,然后行拔颈牵引,左右旋转以向左旋转为主,可昕到清脆响声,表示已复位。③按摩:以松弛颈肩肌、斜方肌、胸锁乳突肌等肌群,目的解除肌痉挛。④外敷:红花、丹参、艾叶、川乌、草乌各10g,乳香、没药、大黄、栀子、芒硝、胡椒、花椒各]5g.上药用布包裹后煮15分钟,以不烫伤为原则,外敷颈椎局部30分钟,5天换药1次。⑤结果:临床痊愈16例,显效6例,好转4例[陕西中医,2002;(3):206]。

9.天津市中医院李兰天报道运用针刺为主治疗颈心综合征13例。①方法:取穴颈椎夹脊、风池、内关、公孙、膻中,病程较长者加膏育。颈夹脊、内关针感上传至前臂及胸前部,膏育穴针感传至胸前部,其余各穴均以得气为度。留针30分钟,平补平泻手法。同时配合颈部保健操:全力使颈部做前屈、后屈、向左屈、向右屈动作,并分别重复10次,再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缓慢旋转各10次。②结果:痊愈5例,好转7例[吉林中医药,2005;(5):42]。

10.山东省沂水县中医院李资德等报道运用水针疗法治疗颈源性冠心病14例。①取穴:天柱、厥阴俞、新设;②药物:复方丹参注射液8ml,当归寄生注射液8ml,2%利多卡因注射液8ml.③操作:常规消毒,将3种药物按1:1:1的比例用注射器抽取混合后,将注射针头垂直缓慢刺人穴位,待出现酸、沉、胀感或局部肌肉抽搐时,即可注药,每穴注入3ml.轻症患者隔2天注射1次,重症患者隔1天注射1次。④结果:痊愈7例,好转6例[临沂医专学报,2000;(4):274]。


颈性血压异常

颈性血压异常是指由于颈椎外伤、劳掼、感受风寒湿邪、退变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或组织松弛、痉挛、炎症性变等诸因素直接或间接刺激颈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引起脑内缺血,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而致中枢性血压异常。其发病率约占颈椎病的6%,其中高血压是低血压的10倍。多发生在中老年,其次是青年。本病一般属中医学“血痹”、“筋痹”、“眩晕”等范畴。

[病因病理]

当颈椎有病损(尤其是上颈段),刺激颈交感神经(尤其是颈上神经节与颈下神经节),使颈内动脉神经与椎动脉神经兴奋性增高,致使丘脑下部的后部缩血管中枢与延髓外侧的加压区受到影响,不断发生异常冲动,使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血管平滑肌收缩增强,血管口径小,血流阻力大,导致高血压;此外,颈交感神经节有纤维发到心脏去,形成心浅丛和心深丛,分布到窦房结、房室结、冠状动脉等,并随冠状动脉的分支而至心肌,故当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心跳加快,冠状动脉舒张而导致血压升高。相反,当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流障碍,使脑缺血而影响丘脑下部的前部舒血管中枢与延髓内侧的减压区时,可导致低血压。如颈椎病损发生在下颈段,可引起上肢交感神经与血管功能障碍,而致外周性血压异常,发生在一侧上肢,多发低血压。

[诊断要点]

1.症状

颈部疼痛或仅有轻微酸胀感或冷热异常感,活动时常闻及局部摩擦音。患者常有眼朦眼胀,眼易疲劳,不能长时间看书报,眼干涩,视力减退;或出现假性近视、复视、流泪、畏光等。或有发热感,皮肤发红,排汗异常,面部交替性苍白或发赤,有时出现长时期的低热,或肢体发凉怕冷、麻木。或有说话乏力、声音低下,或声音嘶哑,有时失语,常有咽部异物感。或有心慌、心跳、心律紊乱、心动过速或过缓,有时胸闷、胸前区胀痛、胃肠蠕动增加或嗳气等。中后期多伴有眩晕、头痛、耳鸣,甚者出现顽固性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抑郁或焦虑、霍纳征,严重者出现偏瘫等。

2.体征

可有颈部活动障碍,压痛或疼痛不显,或肤温降低,或触及棘突或横突偏移等。早期血压多呈波动,发作期常与颈部劳累损伤等因素有关,血压波动一般经2-3周后缓解;中后期呈持续性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压为舒张压>12.7kPa,或收缩压39岁以下>18.7kPa,40-49岁>20kPa,50-59岁>21.3kPa,60岁以上>22.7kPa者;低血压为舒张压<8kPa,收缩压%12kPa.血压异常表现在双侧上肢血压与卧位、坐位血压差别较大,通常>1.33kPa以上。血压异常早期的表现,有时是独立存在,无明显的其他全身症状表现,中后期多伴有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严重时,由于交感神经的痉挛,致血管收缩,使椎动脉供血受阻,引起脑与脊髓缺血,可出现相应的体征。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有颈椎的异常表现,其他检查可有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心肌损害、蛋白尿等表现。

4.鉴别

注意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特发性起立性低血压等相鉴别,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压异常。

 (一)针灸治疗法

1.穴位埋线法

(1)取穴:选取颈穴3和颈穴4(均为经验穴,分别位于C4和C6棘突旁开1.5寸

处),均取双侧。

(2)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颈穴3,常规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2%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人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针管中。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角向枕部透刺,寻找强烈针感向头部或前额眼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创口贴固定。颈穴4及对侧两穴埋线,操作同前。埋线1次即为1个疗程,一般15天后行第2疗程。

2.三步针罐法

(1)取穴:整脊穴(印堂上1寸)、中渚穴(双)、中平穴(双,外踝高点与外膝眼连线中点)、颈夹脊穴(双)、大椎。肝阳上亢型配太冲(双)、内关(双);气血亏虚型配百会、足三里(双);痰湿中阻型配阴陵泉(双)。

(2)操作:第一步施以平衡针法。患者取端坐位,术野常规无菌消毒后,用30号2-3寸毫针,整脊穴针尖向下,提插进针,沿皮下骨膜外人针1.5寸,施提插泻法,令酸麻胀感放射至鼻根部;中渚穴及中平穴均双侧取穴,施提插捻转法,中渚穴向腕部斜刺1.0寸,令针感向前臂放射,中平穴针感下至足。嘱患者活动患部2分钟,不留针。各分型配穴采用常规手法,平补平泻。第二步电针颈夹脊穴。针刺颈夹脊穴,施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在颈夹脊穴上通以KWD808型电针仪,输以疏密波,电流大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第三步刺络拔罐。用三棱针在大椎穴及阿是穴(局部压痛点)上快速散刺3-8点,进针0.1-0.2寸,加拔火罐5-10分钟,拔出瘀血2-5ml.10天为1个疗程。

3.针刀拔罐法

(1)定位:患者俯卧位,按临床症状反应的颈部病变压痛点并结合X光片提示的病变椎体进行定点,选用1%甲紫作皮肤标记。

(2)操作:常规消毒后,医者左手拇指抵按病变压痛点,右手持针刀按常规人路方法进针切割、剥离、松解后出针。注意出针后不要对针眼进行压迫止血。松解出针后,集中对各针眼部位进行拔罐(采用抽气式拔罐器),留罐10分钟后取下罐子,用纱布擦去皮肤上从针眼拔出的瘀血,常规消毒后贴上创可贴。5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

4.钩针挑治法

(1)定位:患者平俯卧手术台上,胸下垫一薄枕与肩部平,手向上垫于额部。根据病变部位在颈环枢椎棘突中定一点,颈4、颈5棘突中定一点,颈5、颈5椎横突两侧约1cm处各定一点,用甲紫药水作标记。

(2)操作:取牙科3号洁石器1把,消毒后备用。皮肤常规无菌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取1%利多卡因于标记点做一皮丘,行局部浸润麻醉,每点2-3ml,深2-3cm.按定点部位左手持敷料固定皮肤,右手持钩针自上而下刺入皮肤、肌肉,钩断部分项韧带、棘间韧带。在钩治两侧横突下缘时,钩针顺肌肉走行刺入皮肤、肌肉,然后钩针转向椎间孔的方向钩提,疏通钩断部分横突前上、前下缘肌纤维、韧带,钩断黄韧带的1/3,使紧张的肌纤维裂断、回缩,钩针达到横突下缘时手法能触及钝感,钩提要彻底,钩提4-6次不等,有落空感即可。术毕用氢化泼尼松龙3ml,维生素B11211ml的混合液各针眼封闭注射1ml,加压包扎,观察15分钟。5天后去除敷料。

5.穴位注射法

(1)取穴:选颈2-7夹脊穴,以颈2夹脊穴为主:结合颈部X片,取病变部位相

应夹脊穴1对。

(2)操作:患者端坐微低头位,常规消毒,用一次性5ml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维生素B1、维生素B{112}各1ml混合后,将针快速刺入皮下,缓慢推向椎板骨膜处,使针感向头颈及胸背传导,回抽无血,推药液,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隔天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推拿治疗法

1.旋转复位法

(1)旋转复位手法:适用于颈椎有轻度移位者。①单人旋转复位法:多用于上颈段。以颈1横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部前屈35°,右偏35°,左侧旋转45°,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右手拇指触到偏移横突固定之,余四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或颞部,左手扶持右面部,在左手向左上方旋转的瞬间,右手拇指将横突轻推向患者右侧,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微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②角度复位法:多用于中颈段。以颈4棘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右手拇指触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左手拇指与余四指相对置于下颌部,使颈略前屈,以颈4为中心右侧屈30°,此时,左手拇指与余四指同时用力向上方旋转,同时右手拇指稍用力向右下推按,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③侧旋提推法:多用于下颈段。以颈6棘突偏左为例,患者取矮端坐位,颈部稍前屈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左手拇指触及颈6棘突左侧并固定之,右手扶持患者下颌

部,使头转向右侧45°,此时右手轻轻向上提牵,同时,左手拇指迅速用力向右轻推,常听到“咯”的一声,拇指下有轻移动感,触之平复或改善,手法告毕。

(2)理筋手法:适用于肌痉挛或软组织粘连者。一部分病例作为主要手法,多数病例作为辅助手法。①定位点按法:按解剖位置或阿是穴,局部点按,以局部稍充血为度;②分筋理筋法:用拇指在局部沿与肌纤维垂直或一致的方向拨按推压。

2.牵引松解法

(1)颈椎牵引:门诊牵引时间为半小时,重量10-15kg,家庭牵引时间为1小时。

(2)头面部手法:患者首先取仰卧位,头下放2-3cm枕头,医者在其额部先用开天门、分阴阳手法操作5分钟,一指禅沿眼眶4周作“8”字操作2分钟,点揉血压点1分钟,对出现剧烈头痛、头晕、眩晕伴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在两侧额颞部胆经密集处施以扫散法数百下,配合点按太溪、三阴交、曲泉、足三里;对于出现心动过速、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的患者施以扫散法后配合点按内关、劳宫、三阴交;对出现耳鸣症状的患者施以扫散法后点揉听会、上关;对于出现发热、口干、皮肤潮红等症状患者,在两侧额颞部胆经密集处施以疏法配合轻揉百会、太溪、三阴交,最后以拿五经手法作结束手法,操作数下。治疗后,患者立感头部症状减轻或消失。

(3)颈肩部手法:拿肩井,放松颈背部肌群。令患者双手十指交叉托枕部,全身放松,医者双手分别托患者上肢肘上段,膝部顶其第5胸椎棘突处,由下往上至第1胸椎处,双手与膝部同时用力。操作后,患者感颈背部舒适、轻松,有如释重负感。

3.理筋拔伸法

①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手和衮)法或捏揉法在颈部正中及两侧施术,反复数次以放松颈椎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然后用(手和衮)法放松肩背部及上肢部8-10分钟,手法由轻到重。②患者正坐,医者用拇指、食指拿捏风池,再用拇指按揉缺盆、肩井、肩中俞、天宗、曲池、合谷等穴,每穴约1分钟。③接上式,医者拿捏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操作时以单侧进行2-3分钟,两侧交替进行。④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左手扶住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作颈部左右旋转活动1-2分钟,然后用左手拇指按准颈部偏歪之棘突或横突,右手托住下颌,作颈部定位旋转扳法,当听到“卡嗒”复位响声或虽无响声,但左手指感有椎体错动,表示复位成功。⑤若患者颈部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弓,医者用左手托住颈后部,右手扶下颁,使患者颈部后仰7-8次。若生理曲度向前加大者,可使患者颈部前屈7-8次。⑥拿捏患者两侧肩井并搓患肩前臂反复几次,结束治疗。

4.头颈部七法

①一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前侧,自上星穴开始,两拇指用推法沿患者前额经丝竹空、三焦经行走方向至翳风穴,用双拇指推顺法反复操作10余遍。②二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侧面,按督脉行走方向以单拇指自患者上星穴开始,经前顶百会到达风府、哑门穴,反复操作10余遍。③三法:按膀胱经行走方向,白天柱穴至风府穴自上而下顺拿数遍。④四法:用一指禅手法在患者颈侧部按斜方肌行走方向,自上而下往返数遍以疏松肌肉,缓解挛缩。⑤五法:在患者头夹肌部位,自上而下施拇指分筋术,自上而下左右拨离以缓解止痛。⑥六法:施垂直牵引术,患者坐位,医者立于患者后侧,双拇指抵于枕部,其余四指位于下颌部将患者颈部缓缓拉起,有明显抵抗感时用一上提之巧劲,可听到“咯”响声,使紊乱的小关节恢复原位,以解除压迫神经之痛

感。⑦七法:若上法不成功,可用整脊疗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者头前部,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拇指抵住颈部横突处(有压痛点的椎体),当颈部旋转到90°时,双手同时配合施一巧劲即可听到“咯”响声,然后用同样办法医者双手交换位置向另一方向旋转,同样可听到“咯”响声。对于手法复位并不一定强求“咯”响声,患者症状减轻即为成功,若旋转时颈部抵抗力明显,即停用此法。反对粗暴,切忌用力左右扭转颈部。疑有骨折、骨结核者禁用此法。

[现代研究]

1.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马丽萍等报道,运用温针灸配合中药离子导人法治疗颈性血压升高30例。①方法:取风池,百劳;经外奇穴;颈华佗夹脊十二穴。三组穴位每天一组,交替交叉针灸,每穴均用温针灸(1寸艾炷插在针柄上灸2次)。针灸后,将中药(葛根、公英、干姜、威灵仙、草决明各30g,防己、秦艽、桃仁、白芷、羌活、红花、生川乌、生草乌、生乳香、生没药、牛膝各20g)煎剂用脉冲骨质增生治疗仪在颈部药离子导人30分钟。②结果:基本痊愈22例,好转8例[新疆中医药,2000;(1):34]。

2.贵阳市颈腰痛医院晁健报道,运用中西医结合诊治颈椎病致血压异常20例。①方法:在颈椎中下段(颈3-6)棘突双旁1.5-3cm处,予以复方当归注射液6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10ml深部注射。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一切降压药物。有棘突偏歪者经上述治疗,待颈肌痉挛松解后,配以颈椎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②结果:显效8例,有效10例[贵阳医学院学报,1999;(3):287]。

3.南京市中医院杭柏亚等报道,运用45°斜扳法治疗颈源性高血压106例。①方法:患者端坐方凳上,医者立于患者背后,用一手自上而下触摸患者颈部棘突及其双侧,发现有棘突偏歪、椎旁凸起、压痛及活动受限,该处就是病变部位。此时,医者用一手拇指压在偏歪的棘突或椎旁凸起的部位,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弓,将头置于医者胸前,并使患者头向健侧旋转45°,然后用托下颌弓之手向上端提,此刻按压偏歪的棘突或椎旁凸起的部位可出现“咯嗒”的响声,随之再触摸偏歪的棘突或椎旁凸起即可消失,颈部活动也恢复正常。如另有棘突偏歪或椎旁凸起,可按上法再行整复。②结果:痊愈45例,好转49例[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1998;(2):46]。

4.厦门鼓浪屿解放军疗养院袁汉等报道运用牵引推拿治疗颈源性高血压31例。①牵引:患者取坐位,用枕颌牵引带牵引,牵引角度(牵引力线与坐位垂直线夹角)为15°-30°,牵引重量8-18kg,持续牵10-15分钟。②推拿:患者坐位,术者立其身后,首先在患者颈项部用攘、揉、推、点、拿等手法操作15-20分钟,使颈后的斜方肌及头、颈夹肌和头、颈半棘肌及横突前、后结节起止的诸肌放松,然后运用颈旋转法、颈椎侧扳法整复颈椎等。③结果:显效16例,有效12例[按摩与导引,2001;(3):9]。

5.武汉市第一医院刘琦报道运用正弦调制中频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56例。①方法: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机,其频率为2000-5000Hz,调制频率为10-150Hz,波形为连调波,两电极并置于颈椎两侧。环境温度较低时辅以场效应治疗仪。对于伴有颈部酸痛不适的患者辅以颈部按摩治疗,按摩以舒筋法为主,配合点穴拔筋法。②结果:临床治愈39例,显效10例,好转5例[中国康复,2001;(4):227]。



颈性视力障碍

颈性视力障碍又称颈性视力异常,是由于颈椎疾患所致的颈交感神经受刺激(或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眼部症状,而眼科检查又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综合征。临床较常见,其患病约占颈椎病的2.1%.本病一般属中医学“暴盲”、“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

[病因病理]

颈椎病中由于椎体侧方骨刺的压迫、横突孔内骨质增生、椎动脉相对延长而迂曲、小关节脱位、椎体滑移压迫椎动脉等诸因素的影响,而使椎动脉受压或受刺激,发生血管痉挛,出现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当大脑皮质视觉投影中枢血流量低于视区脑组织正常代谢过程中的需要量时,则造成中枢性的视力障碍,若I皿、IV、I颅神经或内侧纵束缺血,则出现复视。

颈椎病中诸组织由于积累性劳损和退行性改变,可使其稳定性相应减退,如受外力作用,便可导致椎体在额状轴、矢状轴、纵轴上的前倾后仰、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3个轴位上的不同联合改变。这种解剖位置的改变可刺激颈上神经节及分布在椎动脉、关节囊、项韧带等组织的交感神经末梢及椎骨内的脊膜反支形成病理性刺激,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反射性症状,而出现视力障碍。

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颈部产生无菌性炎症改变,颈交感神经和脊神经节受到炎症的浸润刺激,从而对眼部产生反射性影响而出现症状。

由此可见,引起颈性视力障碍的原因不外乎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前者是原发,后者则是继发。

[诊断要点]

1.症状

一般有颈部活动障碍、颈痛、颈部不适、酸胀等;视物模糊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眼前有云雾、闪光点、飞蚊、复视等现象,严重者仅有光感或失明,一般有眼胀不适感觉;伴随症状为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欠佳或血压偏高、眼压稍高、心慌、胸闷等。

2.体征

颈部活动受限,颈肌紧张或痉挛,颈椎棘突有2-4个不同程度的偏歪,上颈段棘突两侧压痛较明显。

3.辅助检查

X线检查可见颈椎生理弯曲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上、中段变直较多见,常有第3、4颈椎略反张;第3、4、5颈椎椎体前下角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改变;颈椎钩突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性改变,以第3、4颈椎多见,且相应的钩椎关节呈现左右不对称;齿状突不居中,寰齿间隙左右不等宽,寰椎侧块左右长短不一,寰枢间沟左右宽窄不一。脑血流图检查常提示枕乳导联异常。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4.鉴别

眼科检查注意与真性视力障碍、眼的器质性病变相鉴别。

   (一)中药外治方

1.洋花外敷方

(1)处方:闹羊花、伸筋草、透骨草、川芎、川椒、海桐皮、防风、羌活、艾叶备15g。

(2)方法:以上方药用纱布袋包裹,水蒸后外敷后颈部,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2.离子导入方

(1)处方:葛根45g,防己、生川乌、生草乌、红花、香白芷各15g,没药、杜仲、秦艽、川芎、羌活、木瓜、牛膝、淫羊藿各20g,蒲公英、透骨草、威灵仙、丹参各30g,马钱子10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1500ml,浸泡3小时后,微火煎30分钟,用纱布滤出药液800ml,第2煎加水1000ml,开锅后煎20分钟,滤出药液600ml,两煎药液混合分装液体瓶内放人冰箱备用。治疗时用8层纱布外包一层白棉布制成8cmx10cm 大药布垫,将药液加温至40℃以上,将药布在药液中浸透,轻轻绞干,置于颈椎病变部位,采用南京炮苑电子技术研究所生产的NPD-4AS骨质增生治疗仪,将电极正极放在颈椎上段,负极放在颈椎下段。电流输出量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每次治疗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二)针灸治疗法

1.穴位埋线法

(1)取穴:选取颈穴1和颈穴2(均为经验穴,分别位于C5和C7棘突旁开1.5寸

处),均为双侧。

(2)操作:先令患者俯伏坐位,标定颈穴1,常规消毒后,带上消毒手套,用2%利多卡因作穴位局部浸润麻醉。剪取0-1号铬制羊肠线3cm,用小镊子将其穿人制作好的9号腰椎穿刺针管中。垂直快速进针,当针尖达皮下组织及斜方肌之间时,迅速调整针尖方向,以15-角向枕部透刺,寻找强烈针感向头部或前额眼部放射后,缓慢退针,边退边推针芯,回至皮下后拔针,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再用创口贴固定。颈穴2及对侧两穴埋线,操作同上。埋线1次即为1疗程,一般15天左右行第2疗;程。

2.三步针罐法

(1)取穴:整脊

(平衡针穴,位于印堂穴与前正中发际连线中点)、中平(奇穴,位于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中点)、后溪、颈夹脊、阿是穴(项背部压痛点、颈项条索状硬节处)。肝肾阴虚型加太冲、肝俞、肾俞;气滞血瘀型加睛明、风池、膈俞。

(2)操作:第一步用30号2寸毫针直刺双侧中平穴1.5-1.8寸,双侧后溪穴0.3-

0.5寸,向鼻根方向斜刺整脊穴1.0-1.5寸,得气为度,嘱患者深呼吸,并做颈项活动2分钟。第二步根据证型,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各配穴,采用平补平泻针法,得气为度。然后针刺双侧颈夹脊穴,人针0.8-1.2寸,以得气并向肩部传导为度,再用KWD II808型电针仪,行双侧对称性疏密波脉冲刺激20分钟。第三步取针后,在阿是穴行刺络拔罐,令出血3-5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3.电针治疗法

(1)取穴:主穴用风池、风府、颈夹脊、百会、上星、太阳、合谷;伴视力模糊、复视、眼睛胀痛加睛明、四白,伴睁眼乏力、畏光流泪加阳白、攒竹透鱼腰,伴有头昏、头痛加印堂、率谷,伴耳鸣者加太溪、中渚。

(2)操作:诸穴均用1寸毫针,行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至得气,接C6805电针仪,用连续波,电流输出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三)推拿治疗法

1.定点整复法

(1)旋推法:

以患椎棘突向左为例。病人端坐,颈部放松。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右手拇指桡侧顶住患椎棘突右侧,使患者颈部前屈35°,再向左侧偏45°,医者左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托夹住患者下颌部,向上用力使患者头颈在矢状轴上旋转45°,当旋转力达到患椎时,根据患椎倾旋、仰旋位移的不同方向,右手同时向左侧推动位移的棘突,可听到复位响声或有回位移动感,然后使患者头颈置于中立位。

(2)二人法:

以患椎棘突偏向右侧为例。患者端坐,低头,下颌向右侧旋转至最大角度。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左手拇指桡侧置于患椎棘突右侧旁,右手托夹住下颌骨。助手站在患者前方,双手掌对夹住患者头部,上方之手向下用力压。这时医者右手向上用力使患者头颈在矢状轴上旋转45°,当旋转力达到患椎时,左手拇指向左侧推动位移的棘突,这时可听到复位声或回位移动感,然后让患者头颈置于中立位。

(3)处理软组织损伤:手法整复完毕,要处理好软组织损伤。①分筋手法:用左手拇指固定住患颈部上端,右拇指在患处做与纤维垂直方向左右弹拨,使位移的软组织回到原来位置。可以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

用左手拇指固定患者颈部上端,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顺纤维方向按压复平,使其恢复解剖位置及生理功能。③镇定手法: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秒钟,可解除肌肉痉挛,有镇痛作用。④挤压颈夹肌:颈部肌肉常表现一侧肌纤维痉挛、肿胀、钝厚、压痛,在患椎两侧的关节突关节处,多因软组织变性、增牛、肥厚而伴有一侧高隆,其上附着之肌纤维多示钝厚,压痛明显,发际旁枕小(大)神经、项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等,经手法处理可有明显好转。⑤按摩风池穴:患者端坐,医者一手扶患者前额,另一手拇、食指指尖分别点压按摩风池穴,约2分钟。⑥舒通脉络:沿颈部经络进行按摩。⑦按摩臂丛:患者端坐,医者于锁骨中点上1cm锁骨上窝处,用双食指点压按摩2分钟。⑧按摩背腹穴:患者端坐,医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拇指分别垂直按压肩胛冈中点下2横指处2分钟,因此处疼痛明显,故用力由轻到重。为了提高疗效,预防复发,手法整复后可用半环形颈软围固定。

2.正骨扳动法

(1)放松手法:患者坐位,颈微前屈,医者立于病人背后(以下手法亦为此姿势)。医者在患者的颈椎横突后结节起止的诸肌、颈椎两侧,两肩斜方肌,头颈夹肌,半棘肌等处施行拿、捏、揉、推、(手和衮)等法,以皮肤发红、发热为度,使颈肩部放松,解除痉挛状态。

(2)颈椎旋转扳动法:患者颈微前屈,医者一手扳住其下颌并徐徐向棘突处(或横突处),当感到旋转的力达拇指指端所抵住的患椎处时,施巧劲两手向反方向用力,此时可听到颈椎关节错动的响声和棘突移动感,证明手法复位成功。

(3)颈椎侧向扳动法:患者颈微前屈,医者一手托扶患者棘突偏歪方向一侧的面颊部及颈部,同时用拇指或食指抵住偏向此侧的棘突,另一手沿矢状轴线于对侧颞顶部向棘突偏歪方向施压,与此同时,可感觉到指下棘突向对侧移位,并可速听到一响声,证明手法复位成功。

(4)结束手法:让患者头颈处中立位顺压棘突和项韧带,用八字法松解两侧颈棘肌,按摩枕大神经部位及锁骨上窝处,再点按风池、百会、太阳、风府、翳风、攒竹、鱼腰、睛明等穴位,手法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之后用叩击拍打等法作用于肩背部,使患者放松舒适即可,整个正骨按摩手法完毕。

3,定点复位法

(1)松解手法:病人端坐于方凳上,嘱其全身放松,术者站于其身后,在患者颈背部作揉、拿、(手和衮)、弹拨等手法,以中上颈段为主,使颈部软组织得以放松。

(2)定点复位:方法一以第2颈椎右偏为例,病人体位同上,术者站在患者右后侧,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左手拇指顶住第2颈椎棘突右侧方,嘱病人放松,颈稍前屈并略向左倾,此时,术者将患者头部向右旋转,转到一定程度时,术者右手和左手拇指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听到“咔嚓”一声,同时拇指下有跳动感,则复位成功;方法二体位同上,以第3颈椎左偏为例,术者站于患者左后侧,左肘部托住患者下颌,左手扶于后枕部,右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方,同时将患者左侧头部靠在术者胸前,然后向上牵引左旋患者颈部,到一定程度时,左手和右手拇指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拇指下有跳动感,可听到“咔嚓”响,即复位成功,此法用于颈部软组织紧张和椎间隙狭窄者。

(3)舒筋手法:病人仰卧于治疗床上,医者坐于床头凳上,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对揉颈椎棘突两侧及后枕部,中指勾点风池、风府、天柱等穴,然后在印堂、阳自、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瞳子谬、百会等穴进行一指推、按、揉等手法治疗,最后双手拇指按压两侧内关1分钟左右,治疗结束。治疗后,嘱病人近期内不要过度活动颈部,不要过度疲劳,减少伏案工作,以保持颈椎复位后的稳定性,并避免颈项部受凉。

4.松解通经法

①病人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用双手触摸检查病人颈椎两侧肌肉群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及其附近小肌肉群,并注意对比两侧肌肉的不同变化,常可在上述这些部位发现一些较硬的束条、结节,甚至硬块,按之疼痛明显。此种束条、结节等不同于淋巴结,其变化皆在肌肉中,甲限不十分清楚,质软硬不同,明显触痛,在肌肉起止点处最为多见部分病人常伴有程度不等的颈椎错位,如有错位者,先用定点手法整复。②找到这些束条、结切、甚至硬块后,采用指揉法、揉按法、挤压颈夹肌等方法,缓解肌肉痉挛,舒通通经随着手法

按摩,这些结节、硬块、束条会逐渐变软、变小,甚至消失。此时边按摩边检查颈部肌肉中其他类似病灶,同样手法予以解除,此时病人的自觉症状会随之减轻或消失,连续做几次以巩固疗效。病程长、症状重的患者治疗时间会相应长些,且容易复发,一定要坚持把颈部肌肉的变化、颈椎的变化完全恢复正常

为止。③辅助按摩部位为肩胛骨之间、脊柱两侧肌肉群。

[现代研究]

1.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杨继若报道运用针刺治疗颈性视力障碍60例。①方法:选取百会、印堂、风池、太冲、太溪、颈部夹脊穴,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然后以一指禅式点按20分钟。②结果:临床痊愈40例,显效10例,有效6例[上海针灸杂志,2000;(4):48]。

2.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江飞舟等报道运用电针、封闭配合牵引治疗颈性视觉障碍11例。①电针:取主穴颈椎夹脊、风池、承泣、丝竹空、攒竹;配穴光明、肝俞、肾俞。每次选用5-7穴,常规消毒。风池穴进针需对准同侧瞳孔,深度达4-5cm,行小幅度捻转,使针感达到眼区,患者会感到头脑清晰,视物明亮;其他诸穴行常规针刺。然后接G6805电针仪,选用疏密波,给予适当电流,以病人能耐受为度。②封闭:可对失稳或增生的椎体小关节囊、椎旁压痛点给予曲安奈德注射,10天一次,共2-3次。③牵引:选择坐位牵引,重量4-10kg,牵引同时嘱患者左右转动颈部。④结果:痊愈6例,好转4例[中国临床康复,2004;(5):875]。

3.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兴城医院朱玉等报道运用牵引按摩治疗颈性眩晕视力障碍30例。①牵引:患者取仰卧位,配戴枕颌牵引带,角度板上提,使颈椎前屈20°-25°(使用角度板的角度大小与牵引力的大小,根据病人的体质与病情而定),使牵引力线落在钩椎关节和椎体后缘。牵引重量初期为3-3.5kg,维持时间15-20分钟,每日1次;随着颈部症状的改善,重量逐渐加至5kg,维持时间20-25分钟,每日1次;后期依病人的好转情况可增至10kg,维持时间为40分钟,每日1次。②按摩:在手法治疗前,病人颈部肌肉僵硬、痉挛者,也可先采用舒筋理筋的方法,松解软组织,解除痉挛,以便手法复位。如果每次手法复位满意,依次梳理棘上韧带和有关的颈部肌肉。如仍不能复位者,不应强行暴力复位,以免造成骨折或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可应用舒筋活络、解痉止痛的中药外洗或局部理疗,待颈部肌肉痉挛缓解后再进行整复手法。③结果:临床治愈21例,好转9例[中国疗养医学,2000;(4):45]。

4.广州市越秀区第一人民医院岳延荣报道运用整脊疗法及波姆红外光照射治疗颈椎病引起眼部症状32例。①整脊疗法:在QY-4型牵引椅下施行正骨手法,根据触诊及X光片确定的错位关节、错位方向和形式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如摇正法、搬正法、推正法等。②波姆红外光照射:软组织劳损是颈椎病的发病基础,采用波姆红外光照射时,部位要选在劳损点处,即在颈椎病变有关的肌肉附着点上有摩擦音之处,每次20分钟。③结果:治愈6例,显效22例,改善4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8):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