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部整复手法治疗软组织疼痛(配操作图)

 xyf4345 2023-01-16 发布于浙江

颈部整复手法治疗软组织疼痛

(一)坐姿定点牵扳法(适用于C3-7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低凳)。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偏右侧,先行准备手法,用点穴法松解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处颈部深层肌肉(颈夹肌、颈半棘肌)与颈椎横突附着处前、中斜角肌。以右侧为例如果施术部位在右侧C5-6处,则用左手扶住患者颈根部,腕掌向前,虎口向上,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用拇指指腹从后方压住右侧C5-6小关节以作为支点,其余四指放于左侧项部(图15A);右侧臂部、肘部及手掌呈三点式从患者侧方将其头部及面颊抱住,肘窝部托起患者下颌(图15B)。助手蹲坐于患者右侧,用两手握住其右臂以稳力固定制动。

图片

(2)嘱患者随医者挟持头部之手缓缓前屈并向健侧(左侧)侧屈,达到最大的前屈与侧屈限度,在此方向缓缓牵伸患者头颈,医者按压右侧C5-6小关节的拇指指腹向前施压,助手同时牵拉患者右臂。待指下感到小关节松动,此刻医者用右臂、肘、手将其头颈部迅速向右,后,上方旋扳,指下每可觉小关节跳动,并闻及其“咔嗒”弹响声.

(3)医者之右手臂将患者头部扶正,然后沿中立位颈椎轴线用肘部托起下颌并轻轻牵伸头颈部,伸引之时用左手拇指指腹再向前上方推顶,手法告毕。

(4)镇定片刻,医者用点穴法松解患者枕后小肌,用捏拿法松解其两侧斜方肌与肩胛提肌,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2.手法要领

(1)定点准确,要在施术颈椎节段小关节后方。

(2)施术过程中,牵扳之手要先缓后速,先柔后刚,发力有度,恰到好处,以颈椎小关节松动为宜。

(3)患者颈椎伸引方向的前倾角设定,通常颈上节段(C2-3)为10°颈中节段(C3-5)为20°颈下节段(C5-7)为30°助手牵臂使患者肩外展角度与上述颈椎节段的前倾角相适应,分别为30°45°60°。如此医者与助手互相形成反向拉伸应力,且可以达到稳固制动。

3.注意事项

(1)病例选择要以颈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引起的肩臂及手指麻木为宜。

(2)此手法为三维平面的复合应力,有一定旋转度,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性病理性损害列为禁忌。

(3)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控制后,方可采用此手法。公众号:疼痛指南

(4)每个颈椎节段仅需施行1次手法。两次手法隔时间为1~2周。

(二)坐姿定点侧扳法(适用于C5-7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先行准备手法,松解患侧颈椎横突附着的前中斜角肌,以增加向健侧侧屈程度。如果施术部位在右侧C5-6处,则医者右手扶住患者右侧颈根部,腕掌向下,虎口向左,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用拇指指腹从侧后方压住C5-6小关节以作为支点;左臂抬起,屈腕下垂呈弧形置于患者头顶部,从上向下用手掌心按扶右侧头部(图16A) 助手蹲坐干患者右侧,用两手握住其右臂以稳力固定制动。

图片

(2)嘱患者随医者左手缓缓向健侧(左侧)侧屈(图16B),如此重复三次,达到最大的侧屈限度。此刻医者用左手腕掌向健侧施压,可感到小关节松动,并可闻及其“咯吱”弹响声。

(3)医者之左手将患者头部扶正,然后以左臂肘部挟住患者下颌并托起头颈部,伸引之时用右手拇指指腹再向前上方推顶,手法告毕。

(4)者用双手轻轻引伸患者头颈部,镇定片刻,用捏拿法松解其两侧斜方肌与肩胛提肌,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2.手法要领

(1)定点准确,要在C5~6或C6-7小关节侧后方,而不是正后方处。

(2)侧扳施术过程中,先缓后速,先柔后刚,发力有度,恰到好处,以颈椎小关节松动为宜。

(3)头颈部侧扳的方向,是向健侧偏后方而不是偏前方。

3.注意事项

(1)病例选择要以颈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引起的肩臂及手指麻木为宜。

(2)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性病理性损害列为此手法禁忌。

(3)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控制后,通常先施行坐位或卧位定点伸引手法(颈椎椎间盘减压),然后再采用此手法。

(4)两次手法间隔时间为1~2周。

(三)坐姿定点伸引法(适用于C2-6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助手站立于其身后。医者先行准备手法,松解患者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的颈部深层肌肉(颈夹肌、颈半棘肌)。助手用右手腕掌向下,虎口向左,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用拇指指腹从后方压住C4-5小关节以作为支点;左手拇指指腹按住C4-5,棘突旁椎板处。两手拇指一内一外左右手掌及其余四指分别放于两侧颈根部,以示制动(图17)。医者站立于患者患侧(右侧),从右侧方用双手抱住其头部,并以肘部托起下颌。

图片

(2)扶头部之手缓缓伸引,使患者头部前倾角为30°。待助手按住颈椎小关节的拇指指腹感觉有轻微牵动感时,医者迅速用力向前上方拔伸,每可闻及小关节的弹响声,尔后轻轻将患者头部徐徐松回,手法告毕。

(3)医者用双手沿颈椎轴线轻轻伸引患者头颈部,镇定片刻,用点穴法松解其附着在上项线的斜方肌肌起与下项线的头夹肌,用捏拿法松解其两侧肩胛提肌,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

2.手法要领

(1)定点准确,两手拇指指腹要分别按住棘突旁椎板和小关节,以使C451,及其上关节突获得制动固定。

(2)助手缓慢伸引,快速拔伸要与医者配合默契,发力有度,恰到好处,达到小关节松动目的为宜。

(3)患者颈椎伸引方向的前倾角设定,通常颈上节段(C2-3)为10°、颈中节段(C3-5)为20°颈下节段(C5-7)为30°

3.注意事项

(1)此手法比较缓和,未对颈椎施加旋转扭力。虽然比较安全,适合颈椎管内外各种痉挛性或压迫性损害,但是仍不适宜于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

(2)对于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的病例,一般要先在手法治疗前1周内用消炎镇痛药物(静脉滴注或硬膜外神经阻滞)控制无菌性炎症,然后方能施行该手法。

(3)两次手法间隔时间为1~2周。可辅助颈椎牵引,每日1次,牵引重量为12~15kg,每次20min,共10次。

(四)俯卧位定点伸引法(适用于C3-7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俯卧位,上胸部垫一薄枕,以便使其头部保持前屈位,双臂及手放于躯干两侧,掌心向上,下肢自然伸直。一助手位于患者头侧,用一手置于其面颌下部轻轻托住,另一手腕掌抱住患者后枕部,两手合力使患者头颈部固定制动。医者站立于患侧,如果施术部位在右侧C4-5处,医者则用右手扶住患者右侧颈根部,腕掌向下,虎口向左,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用拇指指腹从后方压住C4-5小关节以作为支点。左手拇指指腹按住辣突旁椎板外,两手拇指指腹一内一外,左右手掌及四指分别放于两侧颈根部,以示制动(图18)。另一助手位于患者足侧,用双手紧握其患侧足踝部,此处可用适宜宽度的铺巾缠绕,以免双手滑脱。

图片

(2)嘱足侧助手紧握患者足踝部之双臂徐徐牵伸,待医者指下感到小关节有力的传导时,头侧助手抱头,医者指压,足侧助手同时向足侧快速拔伸。此刻,脊柱轴向牵伸应力会迅速传递到施术部位的颈椎节段,每可闻及1~2个小关节的弹响声,手法告毕。

(3)医者松手离位,头侧助手依然抱住患者头部,足侧助手两手分别紧握患者双踝,两者做适度短时的反向伸引,镇定片刻。然后,医者用点穴法松解患者附着在乳突后方下项线的头夹肌,用捏拿法松解其两侧肩胛提肌,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最后,患者平卧约10min,可以起坐或行走。

2.手法要领

(1)施术颈椎节段定点准确,医者与助手对患者头部和颈部的制动固定要确切到位,足侧助手做伸引时应把握好发力时机,三者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2)上胸部垫入薄枕之目的是使助手抱头时颈椎尽量充分向前屈曲,尤其是下颈节段(C5-6或 C6-7)样的体可使治疗的颈椎节段应力集中,也是手法得以成功的关键之一

(3)施术之前应引导患者不要紧咬牙关,以免手法时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压力过大。同时不要屏住呼吸,令全身及下肢放松,切莫与手法的牵伸力相对抗。

3.注意事项

(1)此手法力度较大,但未对颈椎施加旋转扭力,仍较安全。适用于颈椎管内外各种痉挛性或压迫性损害,但不用于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

(2)对于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的病例,一般要先在手法治疗之前1周内用消炎镇痛药物(静脉滴注或硬膜外神经阻滞)控制无菌性炎症,然后方能施行该手法。

(3)如果两侧有临床症状,可以接着治疗对侧相应颈椎节段。

(4)少数患者合并有腰椎脊柱旁软组织损害者,手法完毕后会出现腰部或背部疼痛,此时可以对头夹肌肌止与骶棘肌肌起进行点穴按摩,即可缓解疼痛,无须特殊处理。

(5)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2周。可辅助颈椎牵引,每日1次,牵引重量为12~15kg,每次20min,共10次。

(五)仰卧位定点伸引法(适用于C3-7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仰卧位,颈项部垫入适宜的厚枕,使其头部保持前屈位,双臂及手放干躯干两侧,堂心向下,下肢自然伸直。以右侧为例,医者位于患者头侧,用右手腕掌置于其面颌下部,呈弧形屈曲轻轻托住面颊部;左手腕掌向上,从其颈项部伸人,呈半握拳状轻轻将其托住,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放干患者项部两侧,用左手中指与环指指腹在右侧施术颈椎节段小关节侧后方处向前内方按住制动(图19A、B)。两手使患者头领部固定。助手(坐位)位于患者足侧,用双手紧握其患侧足踝部,此外可用话宜宽度的铺巾缠绕,以免双手滑脱(图19C)。

图片

(2)嘱助手紧握其患侧足踝部之双臂徐徐用力,同医者做反向牵伸,待医者感到指下小关节有力的传导时,医者手指加压,助手双臂及手同时向足侧快速拔伸。此刻,脊柱轴向牵伸应力会迅速传递到施术部位的颈椎节段,每可感到小关节跳动或闻及“咯嗒”弹响声,手法告毕。

(3)医者依然用手抱住患者头部,助手则两手分别紧握患者双踝,两者做适度短时的反向伸引(约1min),镇定片刻。然后,医者用点穴法松解患者两侧附着在乳突后方下项线的头夹肌肌止和附着在肩胛骨内上角的肩胛提肌肌止,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尔后,患者平卧约10min,可以起坐或行走。

2.手法要领

(1)施术颈椎节段要定点准确,医者对患者头颈部的制动固定要确切到位,助手做伸引时应把握好发力时机,两者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2)后项部垫之目的是使患者颈椎充分向前屈曲,尤其是下颈节段处(C5-6或C6-7),这样的体位可使治疗的颈椎节段应力集中,手法容易成功。

(3)施术之前应引导患者积极配合,不要紧咬牙关,以免手法时对患者颞下颌关节压力过大。同时不要憋气,全身及下肢放松,切莫与手法的牵伸力相对抗。

3.注意事项

(1)此手法力度较大,但对颈椎无施加旋转扭力,仍然比较安全,适用于颈椎管内外各种痉挛性或压迫性损害,但不宜用于颈椎管内神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

(2)对于颈内经急性炎症性病理损害的病例,一般要先在手法治疗之前1周内用消炎镇痛药物(静脉滴注或硬膜外神经阻滞)控制无菌性炎症,然后方能施行该手法。

(3)如果两侧有临床症状,可接着治疗对侧相应颈椎节段。

(4)少数患者合并有腰椎脊柱旁软组织损害者,手法完毕后会出现腰部或背部疼痛,此时可以对头夹肌肌止与骶棘肌肌起进行点穴按摩,即可缓解疼痛,无须特殊处理。

(5)两次治疗间隔时间为1~2周。可辅助颈椎牵引,每日1次,牵引重量为12~15kg,每次20min,共10次。

(六)坐姿定点伸引旋扳法(适用于C1-2节段)

1.操作方法

(1)患者取坐位(低凳)。医者站立于其身后偏右侧,先行准备手法,用点穴法松解颈椎棘突旁椎板及小关节附着处颈部深层肌肉(颈夹肌、颈半棘肌)与上项线附着处枕后小肌(大小直肌、上斜肌)。以右侧为例,施术部位在右侧C1-2寰枢侧方关节处,则用左手扶住患者颈项部,腕掌向前,虎口向上,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用拇指指腹从后方压住右侧C1-2寰枢侧方关节以作为支点,其余四指放于左侧项部;右手掌心向上,拇指与其余四指呈半握拳状,连同手掌向上托起患者下颌部,此时拇指指腹按压住患者面颊之颧弓下侧(图20)。

图片

(2)者用双手引导患者颈部前屈约15°,然后左手拇指与右手掌指徐徐用力向前上方伸引颈椎。以使C1_2寰枢侧方关节轻微松动。此刻,医者两手形成力偶,将患者头颈部迅速向右侧(患侧)方向旋扳,指下有寰枢侧方关节跳动感,并可闻到“咯嗒”弹响声,立即复正头颈部,手法告毕。

(3)医者依然用双手托起患者头颈部,向上做短暂牵伸,镇定片刻。然后,医者用点穴法松解患者两侧附着在乳突后方下项线的头夹肌肌止和上项线附着处枕后小肌(大小直肌、上斜肌),以改善颈椎的稳定性。之后,患者平卧约10min,可以起坐或行走。

2.手法要领

(1)此手法针对C1-2寰枢侧方关节,属于颈椎高位节段,须有较大幅度的旋转,故施术要定点准确,头颈部手法支点要确切到位。

(2)的两手必须形成力偶,左手拇指既有向上的顶推之力,又有旋扳之时的扭转之力,这是与牵扳手法的区别之点,旋和扳同等重要。

3.注意事项

(1)该手法适宜于寰枢侧方关节半脱位,对于寰枢齿突关节半脱位和齿状突先天性不连者列入禁忌。

(2)对于有严重椎管狭窄或伴有严重心脑并发症者,应该慎重处理。

(3)手法治疗后应即刻让患者平卧片刻,用小枕垫于颈下,使其颈椎轻度过伸,保持寰枢关节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