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与艺术家同在(原创)

 刘晓林九天居士 2021-03-07

艺术与艺术家同在

——理论界误读了贡布里希

刘晓林

 贡布里希写了《艺术的故事》,据说艺术界的人士知道此人此书的不少;据说《艺术的故事》在西方被称作艺术史中的《圣经》,在我们中国也拥有广泛的读者;据说《艺术的故事》的知名度与其开篇所述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想按照以下的(次序)思路来阐述我所认为的《中国人误读贡布里希》,那便是:《艺术的故事》的开篇,《艺术的故事》的整体,《艺术的故事》的作者。

《艺术的故事》的开篇这样写道: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如上英文的本意到底是什么?我们公认的翻译原则:信、达、雅,即真实、通顺、“养眼”。可悲的是为数不少的翻译家轻视、甚至忽视了“信”的存在!多在“达”、“雅”上下功夫,雕饰有了,清水出芙蓉的天然却不见了。在揭示开篇本意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几种常见的译文:1、“现实中根本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1987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2、“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3、“实际上并没有“艺术”这种东西,有的只是艺术家而已。”(1987年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版本)4、“世上只有“艺术家”  而没有艺术。”(1980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版本)总的来看上述译文大同小异:只有艺术家,没有艺术。再看原文:“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如果遵循真实的原则来译,则是:真的没有这样的事物(事情),比如这种艺术。只有艺术家。对于土生土长的“英语系”居民贡布里希来说,会在一个句字中无缘无故使用两个第一个字母都是大写的单词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通常这种情况在英语中是不可能出现的!一个句字中的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是理应如此的(本句中的“There ”)而句中、句末的单词第一个字母用了大写(本句中的“Art”),为什么呢?这意味着Art不再是泛指,而是特指。它已是一个表示“独一无二”、“特定意义”的专有名词。说句白话,它已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艺术了,它指的是“The art”(这种、这类艺术)

“Art”等价的“The art”(这种、这类艺术)到底指的是什么艺术呢?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给了我们大致的解答!

 《艺术的故事》的整体在谈论什么呢?贡布里希自己写到:今天的“艺术”有两种意思。如果你说“儿童艺术”或“狂人艺术”,你不是指伟大的艺术品,而是指绘画或图像;如果你说“这是件艺术品”,或“卡蒂埃—布勒松[Cartier-Bresson]是位伟大的艺术家”,则表现了一种价值判断。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有时被混在一起,因为我们的范畴总是有点漂移不定。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先警告读者我不从定义入手,这样做会稳妥些。因为定义是人造的,艺术没有本质。我们可以规定我们所谓的艺术和非艺术。…… 正如我刚刚说过的,“艺术”这个词至少有两种意义,所以《艺术的故事》实际上讲述了两件事:它是人们制作图像的故事,从史前洞穴到埃及人直到现代人制作图像的故事;但是显然我选了那些可以在价值上作判断的艺术品作例子,所以,《艺术的故事》又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艺术”的故事,即制作好图画的故事。 

“所以我认为一开始先警告读者我不从定义入手,这样做会稳妥些。因为定义是人造的,艺术没有本质。我们可以规定我们所谓的艺术和非艺术。”什么是艺术是很难讲清楚的!人世间的任何定义都是人造的,都一定包含了主观的成分在里面。“艺术和非艺术”我们是可以规定的!《艺术的故事》是讲述“制作好图画的故事”。(《艺术的故事》是讲述如何成就、获得优秀、杰出、伟大艺术的故事) 

“Art”等价的“The art”(这种、这类艺术)到底指的是什么艺术呢?最后我们来看《艺术的故事》的作者贡布里希,确切说是来看贡布里希的思想。这样以便于我们理解“Art”的具体所指。

 提到贡布里希,不得不提到另外的一位西方的哲人亚里士多德。这位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的古希腊人,他虽然是另一位哲人柏拉图的学生,但却抛弃了老师所持的唯心主义观点。柏拉图认为理念是实物的原型,它不依赖于实物而独立存在。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也就是说,亚里士多德更加强调了世界的物质性。按照亚氏的学说,他认为事物的定义就是关于一种事物的固有本质或本性的一个陈述。换言,一个语词的名称一定(例如艺术)即指出或阐明了该词的本质、内涵和意义。而作为英国的艺术史家,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在思想上对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持一贯批评,他可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世界上存在许多“非本质主义”。他写到:“在这里,我们终于回到我们的出发点。其实没有绝对的艺术。”(具体见《艺术的故事》结尾)

 对于一生从事学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亚里士多德来说,他否定了自己的老师、更加强调了世界的物质性,在宏观上讲实在是了不起。而事实上作为构成整个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来说,无疑它属于隐于客观下的主观。而客观下的主观的无论再如何尽量向客观靠拢,它最终仍属于主观的范畴。而定义名称等从属于“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本质哪能简单的就被指出呢?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贡布里希在“具体而微”上比亚里士多德认识更明确、做的更好些。比如,他认为没有 Art,没有(讲清本质)的Art,虽然art存在 !于是他在自己的文章中用了这样的句子: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

贡布里希写道: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我们认为: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实在是天大的笑话,贡布里希在天堂里一定会大笑不止!他大笑什么?我替贡布里希说:艺术哪能不存在呢?没有了艺术,艺术家从哪冒出来?我的意思是,艺术想要有明确的定义太难了!艺术是人们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产物,但主观的东西更多一些!艺术虽然永存,但谈艺术时只能是特定、专指的某某艺术而非泛指的艺术,即Art而不是art。“no  Art”,你们可以理解为——没有绝对的艺术、象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能够揭示本质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是模糊的!)

注:

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对英国的艺术史家,艺术史,艺术心理学和艺术哲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贡布里希的“There really is no such thing as Art.There are only artists.”简单的、片面的理解、并坚持认为: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这实在是我们的悲哀!没有艺术,哪来的艺术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