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祖拳

 聰哥的寶藏 2021-03-07

以武学打开世界

图片

图片


太祖拳属长拳类,亦称“太祖长拳”。据传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明戚继光著《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载:“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明时主要流传于山东及江南部分地区;及至清代,此拳在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诸省流转较广。红拳、南拳、少林拳等拳派中均有此拳。近代冠以“太祖”名的拳滚则更多。太祖拳的动作,多为大招大架,明快快开朗,迅猛有度,力贯全身。主要技法有:崩、挑、砍、踢、打、拦、抹、封、靠、砸、扫、扣、旋、闪、捣等。套路有:太祖长拳、太祖红拳、二十四路弹腿、太祖炮拳、太祖神拳(捶)、太祖棍(棒)、九龙棍、蟠龙棍、太祖单刀、三义枪、五路对打拳等。

太祖拳之风格南北各异。北方所传多长打硬击,腰腿灵活,拳脚并重,善跳跃闪展,随打随变,虚实互掩。打法上讲求挑打连进,直冲横砍,踢扫钻靠,一往直前,突出“长、疾、硬、变”四字;南方所习则动作紧凑幅度小,气势刚烈,招急力足,直击硬打。少跳跃,多手法,讲求短拳长用,后发制人。迅雷不及掩耳,突出“刚、猛、紧、稳、小”五字。另讲求摇身抖臂,以气催力。南北之共同点为劲刚势猛,直击连进。

作为优秀的武术拳种之一,手法为挑、砍、拦、封、闭、缠、扫、踹、弹、撩、钩、撞、绊、缠。交手时,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四气、五巧、六变、七奸、八狠。进身前'审势观察细留神,逢弱直冲入中门,遇强避锋绕步锤',手步相连,上下相随,遇隙即攻,见空则扑。招式有非攻即防,虚中寓实,实里含虚,一式多变,借敌之力以制其身。

基本功主要有'三型'、'五功'。'三型'为头、手、步,'五功'为臂、腿、腰、桩、气。太祖拳术套路有一路太祖拳、二路太祖拳、十八趟罗汉拳、遛腿架、遛脚式、八打二十式、太祖长拳、行步拳、十二趟弹腿等,器械有太祖棍、三节棍、少林棍、十二连枪、梅花枪、四门大刀、方便铲、双手带、梅花刀、梅花双钩、万胜刀、应战刀、青龙剑、二朗剑、双钺等,对练套路有对打太祖棍、三节棍进枪、单刀进枪、大刀进枪、子母锤对打等。

拳法有两种,一曰宋太祖长拳,一曰明太祖洪拳。这两种太祖拳法是截然不同的,但均是古代拳法精品。

宋太祖长拳,古称'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亦称为'太祖拳',此拳据传是由宋太祖赵匡胤所创。宋太祖乃一代马上皇帝,一条盘龙棍打下赵氏江山300年,其文治武功之强自不待言。然宋太祖毕竟是一代政治家、军事家,而非武术家,是否有此闲心造拳,我们无从考证。但现今的宋太祖拳法,至少在明代之前便已大放异彩了,这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明代戚继光在其著作《纪效新书》中说:'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势,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势各异,而实大同小异……'由此可知,在明代戚继光之前,便已有宋太祖长拳流传了。而明代著名武术家程冲斗在其《少林棍法阐宗》中说:'古人制艺必立意,吾人资性各有所长,岂可尽废。惟杨家枪、太祖长拳、绵张短打、孙家阳手棍、少林兼枪带棒,乃五家不传。苟能习练精熟,得其心印,余可敝帚弃之矣。'可见宋太祖长拳在明代时极有声誉。

实际上,太祖长拳应源于宋太祖训练士卒的遗法真传,综合士卒在战场上真拼实杀的格斗经验编制成三十二势长拳。宋太祖登基后成为一代帝王,昔日士卒犹觉此拳的珍贵,乃名之为'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

空口无凭,这里尚有《少林拳谱》为证。宋初少林寺主持福居禅师为振兴少林拳法,曾邀请当时全国18家武林高手入寺切磋技艺,宋太祖长拳便是18家之一。后福居禅师综合诸家之长汇成《少林拳谱》,这也是少林拳法的起源。现今所说的少林拳源于达摩十八手纯属后人附会之言。

武术发展到清代至巅峰,一时间门户丛生。于是一趟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便也分成诸多流派,但其中最为有名的,还要数少林太祖门了。

少林太祖门有南北两大流派。南派少林太祖门之太祖拳受到南拳的影响,宗法已略有改变,主要流传于南少林的发源地福建省的泉州。而北派少林太祖门则流传较广,并且保持了太祖长拳的原始风格,主要流传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众所周知,北派嵩山少林分3大家,即江家、孔家、俞家,而俞家少林又分二郎、邦它、罗汉、大圣、金刚、太祖等,其下又分多种流派。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