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读书之榜样赋予力量

 蜀山正义 2021-03-08

关于如何提升人的认知能力和增长人的智慧,我始终坚信:经典的语言文字,包括诗词歌斌和名言典故,都是有能量的。比如,中国传统的道家《老子》、《易经》,释家的《金刚经》、《起世经》,西方的《圣经》等,特别是近现代的经典巨著《共产党宣言》及《毛泽东选集》等等,就是一种无形的认知能量。如果我们遇见真正的专家教授学者讲解经典故事,或者是自己读诵经典,那就是一种对受听者(读诵者)的能量赋予或加持。

我听过很多老师讲解经典故事,普遍存在一种这样的感觉:每次听受都能或多或少从中获取某种无形的能量,有时有一种使人热血沸腾或心潮澎湃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知识赋予的某种能量。有时候,很多人都在讲“正确的废话”,对传统的经典故事讲得也不错,有些为啥就不吸引人呢?问题也许就出在多数人都是站在“意识”(大脑)的层面去认知讲解经典故事,很少有人站在“心”(思维)的层面去感应道交。其实,要领悟经典的意义还必须到实践中去感同身受,实践了以后再去感悟宣讲经典,这才是正确的能量传递。

经典书籍一定是有能量的,因为经典书籍中有励志的榜样和催人奋进的誓言。坚持每天朗诵一篇一遍,一定会从中得到能量的加持。领悟得越深的人讲解经典,那怕是同样的一段话,你听一遍后还想听第二遍第三遍,甚至更多遍。我坚持每天至少读诵一至二篇经典诗词或文斌典故,再结合实际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去,最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读诵经典如果不去实践,就变成了一种洗脑游戏,学得越多,脑袋堵得越死,最后练成死老筋。

读诵经典之前,最好做到“心意识通”。心意识通的人能拿得起放得下,能够很快进入反思状态,知道如何快速切换场景。比如,及时把自己切换到作者当时写书时的时代场景中去,心意识能真实地感受到当事人的心理状况。总之,要多用心意识,所谓的心心相印,感应道交,就是能量频率相融后可以及时转化,就是能量赋予(加持)后的再度融合升华。为什么认知到了规律并懂得应变的老师讲解经典会有一种能量赋予给受听者呢?就是因为他们能跟圣贤善知识心心相印,仿佛身临其境,他们讲解经典就跟作者自己讲解经典一样,这是非常殊胜的一种传道授业方法。

我们的心意识通了之后,在前行的路上就少了很多障碍。如果只用头脑去理解,头脑是意识层面的,最复杂,变化无常,唯心意识稳定坚固了,才能发挥出正常的功用。我们都知道,大脑是讲逻辑层面的,喜欢讲理,为什么现代那么多人抑郁?就是脑袋想的理搞不通了,短路了就“走火入魔”了,脑通也是理通,理通一定要实证,而实证之前又需要心悟,所以还得回到心这个意设的本源上来。宋代理学家朱熹总是在讲理,明代心学家王阳明后来通过实证发现,心即是理,这一伟大的发现开创了心学,弘扬了佛法,同时把心与脑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往理想世界的桥梁。

以上是我对读诵经典,关于榜样赋予人力量的一点认知感悟。经典和榜样一定是实证完以后,还能被后来人证实了的,所以才有那么多的人去学习研究它,去传承弘扬它,这种实证后的宣讲一定是能量的传播。这个看似复杂,其实很简单也容易分辨。比如,如果你感觉上这个人是用心在讲,你就多听他的,多体悟他的,听一次不行听两次,三次,很多次,把一个人的思想搞明白了就叫一门深入,然后再去寻求另外的不同讲法。如果你通过一个老师所讲并有所悟,那么你再次选择老师时就会有辨别能力了,到那时我们再去学习研究经典或其他东西,就简单很多了。

我讲的这些,希望对读者有益,不希望被误导,甚至给读者的认知能力添乱。(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2021.03.0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