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喷子、毒舌、杠精,败坏信息公共环境了吗?

 无问西东好 2021-03-10
图片
图片
    喷子、毒舌、杠精,败坏信息公共环境了吗?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今天一篇文章刷屏了,清华教授刘瑜说,现在的互联网杠精遍地,败坏公共文化。
    杠精的世界你不懂,不是恨这个就是恨那个。一旦表态,众目睽睽之下又很难收回,人越多,发言者反思、妥协、认错的心理成本会越高,所以形成一种鼓励极端、“死杠到底”的氛围。
   比较深的悲哀是,群体极化似乎是一种趋势,过程省略,选边站队,理性的声音,在人群里不讨好。
    刘瑜说,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温和的人,缺的是温和而意志坚定的人,也不缺理性的人,缺的是理性而有使命感的人。宽容的人肯定也是多数,但是充满激情地扞卫宽容,这听上去就像是悖论。
  刘瑜所说的,其实大意也很容易理解,非理性表达、情绪性表达,比如极端民族主义在互联网上的表达,情绪在网络集合行为中的作用。有时候,情感不是简单的资源或工具,而是斗争的驱动力,这些人利用情绪“感染”和“共鸣”寻找潜在支持者,从而收获个体抗争背后的群体支撑。
   也就是说,网络社交和社交中,行为改造的作用收效甚微,群体观点容易夸张极化,朝着更为极端的方向转移。  
   看完文章,其实对于杠精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大致列一列:
   自保利益损益选择 vs 政治规训下的参与选择
   公共舆论参与各方的博弈和利益诉求
   公众参与的理性选择和趋利避害
   1、本性说、理性人假设、功利说、利益说
   2、公众站队与“经济人”假设
  3、公众站队与“政治人”和“社会人”假设
  参与动机:价值认同、利益认同、情感认同、政治风险规避
   规训下的自利、自保 ,理性最大化衰减
   越来越多的公众参与,差异的价值取向减弱
  1、“ 相对理性”、“主观理性”、“当前理性”
   2、“ 绝对理性”、“客观理性”、“长远理性”
    接近、辨别、筛选、使用、抵抗、批判、传播。
    群体意志、群体压制、群体模仿、自我与客我,镜中之我。
   选择性认同、社会规训下的认同、沉默的螺旋、意见气候下的情绪宣泄。
    因为一件事的看法不一致,就争的面红耳赤,恶言相向,互相拉黑。媒介,就像一颗魔弹,霍夫兰劝服失效,不同群体之间的分歧,进一步加剧。
     不在一个认知层面下交流,信息不对称,各自陷入各自涵化了的信息茧房中交流。因为三观不同,话语不对等,不在一个频道,认知不在一个层次,陷入互相抬杠,辱骂的对峙撕裂境地。
   信息过载之下,网络舆情裹挟普通公众,往往难以辨别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加速人群撕裂,群体极端化,认知混乱,互相攻伐现象突出。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的人,其实天生擅长找茬儿。
    互联网上将“抬杠成精”的人誉为“杠精”。被封为“杠精”的人,自然是“抬杠”的行家。
   愤怒,其实是较为封闭的负面情绪,是单纯的泄愤、咒骂、谴责,是当前中国网民新闻跟帖和留言评论中,最突出的负面印象,一句话网络垃圾人暴戾之气盛行。
    这些人是“国家一级抬杠运动员”,“杠起地球小组委员会委员”。这些人是互联网批判家、截图小能手、原意曲解师、文字杠上花,能量巨大,古怪刁钻,角度离奇,正常人类趋利避害,惹不起,躲得起。
  还有人说,快餐文化中长大的人眼里只有钱,快钱,杠不杠无所谓,但一定要精。喷子就是喷子,要什么脸和脑子?
    生活中总会有几个抬杠成瘾的人,似乎无论你说什么,他们都先反驳了再说,为了反对而反对,被称为“杠精”。
   为什么这些人,会有这样的表现呢?
    之所以喜欢到处跟别人抬杠,首先是因为他们内心渴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更多他人的关注。他们常常具有反权威、自尊心强的个性特质,需要通过反驳别人,以此体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存在内心孤独自卑、理解力不好、表达力不佳、永远不认错等问题。
   这些人喜欢用极端态度或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其实也反映着一种社会心理现象,那就是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有些人戾气太重,愤怒和情绪失控是这些人的常态。
  这种人呢,说到底是社会的心理压力背景下产生的,可能是失意、挫败感包围的情绪上要找一个出口,看谁都不顺眼,找个人做出气筒,恰好你碰到了他,你就成为他(她)情绪化宣泄的垃圾桶了呗!
   为了说服或者压倒对方,往往会采取偷换概念、转移命题、反客为主、强词夺理、循环论证、机械类比等手法,断章取义,甚至于无中生有,将歪理讲得头头是道,令观者哑口无言。
  “杠精”以死拧著称,特点是诡辩,讲歪理,目的是拯救自我存在感的淹没。
   讲歪理的人善于狡辩,通过倒打一耙的反逻辑推导,将人带到沟里。
   如果你逻辑能力强大,其实只要考察杠精们的行为,受过逻辑训练的人肯定能够一眼看出——杠精展现的各类逻辑谬误。
   我们的基础教育以及大学的通识教育中,针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其实还是比较少的。
   超出辩证法适用条件的诡辩性无界应用,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独特、最具有普遍性的乱象,导致中国人好坏不分,是非莫辨。
     中国互联网社会的六大怪相:
    一、是对单一方面属性的单极性追求,造就“我对你错”的偏私性思维习惯;
    二、是只能了解是非的大概方面而看不清是非的真正症结,处理是非问题就能够一扫一大片;
    三、是所有事物被看成“好坏参半”,导致事物的程度差别被抹消,让绝对平均主义泛滥;
   四、是相互矛盾抵消了理性思辨的意义,导致窝里斗盛行和族群自戕;
   五、是卑微互制、让平庸和奴性成为普遍常态;
  六、是以误解的“自然而然”,消除了人们理性的心理动力,由此放逐人生、把生命变成无意义的过程。
   没人喜欢同“抬杠成精”的人打交道,对那些咄咄逼人的“刀子嘴”和“毒舌”,就更惹不起、伤不起了。
   心直口快是优点,出言不逊那是傻Ⅹ,必伤和气。
  抬杠也许不是一种病,但却暴露出了“杠精”的社交障碍和情绪焦虑,以及极度的自卑。
  怒刷存在感,是为了啥呢?
  过于自卑、不自信、过度敏感、或者说太看重自己,就容易与别人发生争执,喜欢找茬、抬杠。
  杠精在社交场合中,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甚至会因此失去一些原本愿意与之交心的朋友。
  这些人可以尝试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如多让自己想事物积极的一面,也可以通过自我对话等方式,认识自我的情绪,化解自己对生活和他人的敌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